
2016年以來,白酒行業逐步復蘇。最新,酒業大咖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給出了行業邁入“新成長周期”的看法。而近兩年,一線酒企紛紛謀求產能擴張,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均在該列。
但實際上,產能過剩依舊是我國白酒業的主要矛盾之一,名酒廠的新一輪產能擴張是否將加劇該問題?對此,多位酒企及行業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兩輪擴張間存在明顯差異,目前看來不會造成“歷史重演”。如今,以一線名酒為代表的新一輪產能擴張分為市場需求型與結構升級型兩類,兩者具有行業復蘇及消費升級等趨勢支撐。
另有分析認為,擴張成果爆發后,將考驗酒企市場投入與營銷手段。
多家酒企謀產能擴張
9月22日,投資規模達50億元的五糧液陳釀倉儲包裝項目正式開工。項目建成后,五糧液將形成30萬噸原酒陳釀儲藏能力,新增加10萬噸成品酒包裝能力以及4.5萬噸成品酒倉儲能力。
五糧液新包裝項目的開工,是酒企產能擴張的最新案例。去年以來,茅臺、五糧液及瀘州老窖等名酒產品價格一路走高,除需求火熱、價值恢復等原因外,“產量不足”被認為是產品提價的根源。
產能上馬項目近兩年亦不斷有之。
2016年5月,瀘州老窖發布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30億元投入釀酒工程技改項目(一期工程)。借此,老窖將形成優質基酒3.5萬噸生產能力及10萬噸儲酒能力。瀘州老窖董秘王洪波彼時表示,該項目的實施主要是為抓住本輪白酒行業調整機會,提升中高端白酒的生產能力。
今年,沱牌舍得拋出定增預案,募資中的15.5億元將用于釀酒配套工程技術改造。沱牌舍得稱,項目建成后,公司成品酒生產能力將大幅提升,建成后年可生產高檔酒1.7萬千升,白酒總產能達5.67萬升。這較其2015年產量3.26萬噸有了大幅增長。
郎酒今年7月宣布,其年產醬香白酒已達3萬噸,新增釀造區正在建設中,到2020年,其醬香白酒年產量將達5萬噸。
貴州茅臺多年來都在擴充其茅臺酒產能。在其“十三五”規劃中,公司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茅臺酒基酒生產能力5萬噸,而這一數字在去年時為3.9萬噸。在今年6月召開的新增產能匯報會上,茅臺宣布明年將有15棟制酒生產房投入使用,新增3000噸產能。
今年初,五糧液董事長劉中國對外表示,五糧液總體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五糧液6月時對外稱,“十三五”期間,五糧液一方面要再建一個10萬噸的生產基地,使普五投放量有望突破2萬噸;一方面還要新增30萬噸的原酒儲存能力。后者即最新開工的包裝項目。
在白酒行業此輪深度調整前,大肆產能擴張也曾上演。但彼時產能擴張多快速中止,更有盲目擴張的中小酒企面臨產能無法消化,甚至被淘汰的命運。
一位長期關注酒業的機構人士認為,兩輪擴產之間有本質上的區別。“從已有的擴產動作來看,其實施主體多是產銷兩旺或處于本輪復蘇最受益酒企陣營中的企業,其中以一線或知名酒企為主,并非全行業一窩蜂地擴張。從目的上來看,彼時酒企更多是出于變相圈地、搶先占位而擴張,現在更多是基于企業與市場的需要。”
擴產基于市場需求或結構升級
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李曙光近期還曾對外表示,白酒行業的產能過剩仍是一個主要矛盾。
某赤水河沿岸中型酒廠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2013年前后,受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嚴控“三公消費”等政策影響,多家酒企銷售困難。而且伴隨前幾年擴產成果的大爆發,其所在區域除貴州茅臺能維系增長外,多家酒廠裁員、減產,稍有實力者尋求被收購,不少小酒廠直接關門大吉。
白酒業的產能過剩曾備受詬病。2011年,中國白酒產量已高達1025.6萬千升。而根據相關行業規劃,原本計劃“十二五”達到960萬千升。就此,某國內知名酒企內部人士認為,行業產能結構性過剩及集中度低等問題依舊存在。產能過剩的行業問題需警醒,不過,前述多家計劃擴產的酒企對應中高端酒產能已接近飽和。
以瀘州老窖為例,招商證券分析認為,瀘州老窖2015年的產量為19.12萬噸,預計國窖1573、特曲、窖齡(中高端產品)三者的產量累計不足1萬噸,且國窖1573的核心產能僅為3000噸,與同檔次的五糧液普五等差距較大,產能方面“欠債”較多。
瀘州老窖表示,前述30億募投擴產項目實施完畢后將建成優質基酒生產窖池7000口,并通過引入先進生產設備,逐步實現對落后產能的替代,提升公司在中高端白酒領域的市場占有率。
今年來,飛天茅臺酒價格飛升、市場斷供,與茅臺酒基酒產能未到儲存時效、不能及時生產有關。以其2016年銷售數據為例,貴州茅臺去年銷售茅臺酒2.29萬噸。而按照茅臺酒基酒一般至少儲存五年來算,對應2011年的生產量為3.00萬噸左右。加上部分用于做老酒儲存,茅臺酒的供應顯得較為緊張。
前述機構人士表示,茅臺作為白酒市場“一哥”,長年面對基酒產量瓶頸。該人士認為,“五糧液目前隨著下游需求打開、基酒消化難題弱化,出于對未來的良好預期進行了提前布局”。
部分酒企雖尚未達到產能天花板,但基于產品結構升級也選擇了擴產。
以沱牌舍得為例,其在2016年度還有高達21.75億元的等額庫存貨,截至2017年3月,其庫存基酒量也在10萬噸以上。沱牌舍得通過技改擴產,公司某相關負責人近日向記者表示,公司產能擴張主要集中在中高端產品線,與公司追求價值回歸、發力中高端市場的思路是一致的。其還透露,公司未來將進一步加大對市場營銷的投入,且從目前的收入結構來看,公司對未來中高端產品的產能消化有信心。
2016年,沱牌舍得酒類產品營收為12.37億元,其中中高檔酒實現營收10.5億元,占前者的85%,同比上漲45.2%;低檔酒營收同比下跌21.81%。
郎酒則是基于其重點打造青花郎的新戰略增加了醬香白酒產量。
前述機構人士總結到,這一輪產能擴張分為市場需求型與結構升級型兩類。前者基于行業重新進入增長軌道后的市場支撐,后者則是出于行業調整后高端及次高端名酒優勢愈明顯的需要。
地方政策不再鼓勵盲目“做大”
圣雄品牌營銷策劃機構創始人鄒文武曾對媒體表示,上一輪產能擴張除表現出盲目樂觀外,政企共推也是彼時的特征之一。
公開數據顯示,以山東省和安徽省為例,2010年山東省統計白酒產量96.9萬千升,此后一路飆漲,2013年達到峰值131.7萬千升;隨后2014年、2015年、2016年逐步下滑,2016年產量112.64萬千升,三年時間減量20萬噸。而安徽省,2009年白酒統計產量為29.71萬千升,2010年猛漲到47.98萬千升,在2011年和2012年大幅下滑至40.77萬千升,兩年減少7萬噸。
目前,政府助推酒業發展的政策風向也已明顯轉變。
四川省近日發布《關于推進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力爭培育銷售收入超千億元企業1戶、超300億元企業1戶、超200億元企業1戶等。并且四川鼓勵白酒行業企業并購重組。
記者還注意到,近年來,各白酒大省積極采取措施鼓勵本地酒企抱團發展。2015年,四川宜賓為了打造產區品牌,支持區域白酒企業成立了“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今年3月,吸納28家中小酒企的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成都推出“宜賓酒”品牌及旗下6款白酒產品。
今年5月,貴州省仁懷市以仁懷市醬香酒白酒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為主體,提出“再造一個茅臺”,幫助當地中小酒企發展,打造醬香酒產區品牌。從追求“遍地開花”到“重點支持”,從“做大”到“做強”,地方產業政策對白酒行業發展的認知似乎有了進一步深化。
前述機構人士還表示,本輪產能擴張均是企業自發行為,而非外部資本助推,這也造成了只有擁有銷量支撐的酒企才會選擇在此時進行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