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到河南調研期間釋放了包括茅臺酒供應量等信息,引發行業熱議,但其中有一個數字被大家有意無意之間疏忽了——下半年僅能滿足市場需求的50%。云酒認為這個數字比茅臺酒供應量更值得關注,隱藏的意思值得解讀。
50%怎么來的?
“2017年全年茅臺酒投放量只有2.68萬噸,上半年53度茅臺酒只剩下6500噸,只能滿足市場需求的20%-25%,下半年只有約1.28萬噸供應量,每天可生產投放市場的量約為80噸,也只能滿足市場需求的50%左右”,這是李保芳在調研期間如此表述“50%”。
為什么是50%?
首先,市場早有茅臺酒供應只能滿足一半需求的說法。2016年年初,貴州日報曾發布在茅臺集團采訪的報道稱:“據介紹(茅臺酒)在控制開票的情況下,產品每天的市場需求量在200噸左右,但企業日包裝產量只能達到110噸,還有將近一半的市場缺口。”此上述說法李保芳所提的“50%”相符合。
值得一提的是,體報道中的110噸產能是在春節期間加班加點的基礎上完成的,與李保芳所指的下半年平均日可生產量80噸并不矛盾。
其次,茅臺2016年業績以及一季度業績都已經提前披露,這說明了茅臺集團已經對年內茅臺酒市場需求情況有了了解和預判。綜合考慮經銷商已經將一季度等計劃提前打款的慣例,因此,通過李保芳釋放的上半年茅臺酒供應情況來看,50%的判斷符合市場預期。
按照李保芳“上半年只剩6500噸,只能滿足市場需求的20%-25%”的表述來看,上半年剩下的4個月,6500噸只夠市場需求的20%-25%,按照上述數據估算:李保芳透露茅臺酒上半年平均每月要銷售6500噸-8125噸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以此推測,茅臺酒下半年的需求約在3.9萬噸-4.875萬噸,而下半年只有1.28萬噸,折算下來甚至不到市場需求的33%,比李保芳的估計還要低,但綜合考慮十一前的白酒銷售淡季達不到比較高的水平,因此平均到50%是合理的。
此外,中金公司曾發布研報,調高茅臺2017年銷售量為3.18萬噸,綜合考慮春節期間茅臺酒要保證全年30%,即約1萬噸的供應量,茅臺全年計劃投放量2.68萬噸,也的確只能滿足約50%的市場需求。
為什么選在這個節點釋放50%信號?
重所周知,茅臺酒供不應求已經得到了市場的普遍共識,李保芳在這個時候公開了“僅能滿足市場50%”的信息,顯然并不僅僅是表達這一信心,那么背后又隱藏著什么信息呢?
給經銷商打打氣,也打打預防針?
在節后白酒銷售淡季和年內茅臺酒供不應求已成定局的雙重背景下,李保芳的“50%”或也存在兩層意思。
一方面,春節過后是白酒的淡季,包括茅臺酒在內價格都有一定的回落。有媒體披露,春節過后,茅臺酒的一批報價一度已低至1030元,并有進一步波動的趨勢。在這一背景下,釋放年內供不應求的信息,可以適當的提振渠道商的信心。上述媒體報道,李保芳河南調研講話曝光后,茅臺酒一批價應聲回升到1100元。
另一方面,茅臺酒的供不應求已經是人所周知的事實,即使年初價格略有回落,但是隨著高端白酒消費的各種利好信息以及后期銷售旺季的來臨,茅臺酒的價格勢必將再次進入快速上升的通道。此外,李保芳披露的日可生產投放市場80噸的數據來看,平均到茅臺的2000多家的龐大經銷商隊伍,每家經銷商們手中能拿到的茅臺酒數量“十分可憐”,這也意味著到了旺季,“一酒難求”將再次上演,終端漲價將是必然,而價格過快上漲顯然是茅臺不愿看到的。這點從調研期間,李保芳反復強調穩定價格,以及出廠價819元不變可見一斑。
為推廣系列酒預熱?
李保芳河南調研過程中被很多人忽略的另外一個信息就是,李明燦、王崇琳等隨行。王崇琳作為分管銷售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參加調研并出席經銷商大會并不讓人意外,但李明燦除了股份公司高管的身份之外,其另外一個身份是茅臺醬香酒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
茅臺酒市場供不應求,不足的“50%”在短期內很難得到滿足,那么在競品不斷發力高端的大背景下,茅臺醬香酒完全有可能,并且有這個責任,去填補這部分市場缺口。
從李保芳河南調研期間的講話內容來看,僅官方發布的新聞稿顯示其10處提及了系列酒,提出“系列酒也要打造大單品”、“賣好系列酒”、“統籌抓好茅臺酒和系列酒營銷”等觀點,在一定程度上為醬香酒的布局做了可能性的鋪墊。
茅臺正在“憋大招”!
根據茅臺生產工藝,當年可銷酒量以5年前的基酒為基數,考慮每年揮發3%和留存老酒,可銷酒為五年前基酒數的75%-85%之間。根據集團歷年新聞稿中披露的茅臺酒基酒數據,2012年茅臺基酒3.36萬噸,2013年同增14.44%,但2014 年僅同增0.76%,2015 年減產17%,意味著2019-2020年茅臺供給緊張。
需要注意的是,茅臺具有的產能極限將是供不應求最根本原因。2014年茅臺基酒產能較2013年增速明顯減緩,2015年較2014年有近20%下滑,對應2019年可供銷量較2018年將明顯下滑,供需缺口明顯。
李保芳無疑感受到產能緩慢爬坡和強大市場需求之間大大的剪刀差,擺在茅臺面前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解決產供銷之間的矛盾。為縮小產能與需求的剪刀差,茅臺已提前布局。但還遠遠不夠。
補足50%,井噴的茅臺將創造什么記錄?
據了解,茅臺酒“十二五”擴建技改工程為省重點項目,位于茅臺鎮中華村、太平村,總占地約6000畝,工程投資126.3億元,項目總體規劃67棟制酒生產車間,17棟制曲車間、136棟酒庫,并配置包裝車間、酒庫勾兌中心、辦公綜合大樓、污水處理等。其中,酒庫已建成65棟,投入使用40棟,每棟庫房可以儲酒1300噸,將增加40%的儲存能力;在制酒生產車間工地,已建成31棟,并投入使用17棟。貴州茅臺酒十二五擴建技改項目全面建設完成后,將極大的改善茅臺酒生產儲存情況,增加茅臺酒產能13400噸,增加酒庫儲存能力17萬噸。
不過,“十二五”擴建技改項目提升的產能與市場缺口之間仍有較大距離。對于井噴的市場需求而言,1.34萬噸產能尚難“解渴”。
怎么辦?擴產滿足市場需求仍是必選項。
按照規劃,到2020年,貴州茅臺集團的白酒產量將達到12萬噸,龍頭產品茅臺酒的產量達5萬噸,整體收入達到千億元級,綜合效益穩居行業第一;在集團內部培育2至3個上市公司,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地位,把茅臺集團打造成產融結合的國際化酒業投資控股集團,成為享譽全球的國酒茅臺,受人尊敬的世界級企業。
2016年, 茅臺集團營收502億元,已經完成50%的“十三五”發展目標。2016年,貴州茅臺營收398.56億元,如果滿足50%市場需求,僅茅臺酒的業績就將直逼千億,加上集團其他板塊業務,茅臺集團整體業績或將超越現有的千億目標。
3月8日,貴州茅臺市值突破4600億元,正在朝著6000億目標加速挺進。坐二望一的茅臺集團正一次次超越自己,向下一個目標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