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特大型國有企業、中國最大的造修船集團之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旗下統一的動力資產平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動力股份公司股票期權激勵獲得國務院國資委原則通過,這不禁讓人聯想到貴州茅臺2014年就披露的要在2017年完成股權激勵辦法,會在2017年中獲得重大推進嗎?
根據,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動力股份公告,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將公司股票期間激勵計劃(草案)報送國務院國資委并獲得批復,國務院國資委原則同意公司實施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原則同意公司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的業績考核目標,以后年度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應當報國務院國資委審核備案后實施。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動力股份或國資委通過公司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再次顯示了國資委頻頻推進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工作的決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國企改革要探索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建立激勵約束長效機制。
多年以來,國企上市公司股權激勵面臨諸多限制和“顧慮”,鮮有大規模實施高管、員工持股計劃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國企上市公司高管和員工積極性的發揮。而隨時國家改革頂層設計的不斷推動,部分國有上市公司在政策的“春風下”開始進行股權期權激勵。
哈藥股份此前已經公告稱擬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經過修訂之后為授予1151名激勵對象限制性股票共5649.5萬股,涵蓋了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銷售人員、采購及審計監察業務骨干,而此前廣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廣藥白云山發布了包括員工持股在內的定增計劃,最終大約20%左右的員工參與定增獲得股權,而公司高管均有持股。
對于在酒行業來講,近來“國企改革概念”也是頻頻受到關注。這不禁讓人聯想到,早在2014年7月31日,貴州茅臺就發布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茅臺集團考慮到相關承諾事項的特殊性和公司發展的需要,茅臺集團將于2017年12月底前推進制定對公司管理層和核心技術團隊的股權激勵辦法,報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實施。
2015年,有媒體報道貴州茅臺集團混改方向確定,包括股份公司再融資,其他子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集團控股、其他資本參股、員工入股等,但混改層面僅在集團子公司層面,并未在上市公司層面。時任貴州茅臺副總經理、賴茅公司董事長杜廣義曾對貴州民族報表示,茅臺系列酒的改革是貴州省的第一個重頭,省政府明確表示茅臺集團不能搞混改,其他酒都可以走多元化市場混改之路。
茅臺集團圍繞國企改革并未停止探索,2015年茅臺經銷商大會上,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提出,要積極探索銷售公司在省區和當地經銷商通過參股、控股,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組建新的公司,結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貴州茅臺不是個案,酒行業的“混改”已有先例。老白干酒是白酒行業內第一家行業內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的上市公司,2014年12月1日方案首次披露,2015年12月12日增發方案圓滿完成,13名高管以及數百名員工、經銷商參與定增。
此外,五糧液員工持股計劃落地,山西汾酒推進“混改”,而前古井貢酒、酒鬼酒、瀘州老窖作為國企持股上市公司也被分析人士認為具有很強的“混改”預期,相信也少不了面向高管、員工和經銷商的股權期權激勵。
國企上市公司的高管、員工對改革一直抱有期待。例如,對于哈藥的股票激勵,哈藥集團董事長張利君直言對員工持股期待已久。“年初的時候看到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借助增發的機遇,能夠持有廣藥白云山的股票,這對自己來說有極大的誘惑力”,張利君2015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個人作為董事長卻一股也沒有,白云山高管持有公司股票,希望哈藥也是如此。而張麗君透露,由于國企降薪等緣故,月薪已經從2014年的數萬降低到6000多元。
同樣在酒類上市公司中,管理層待遇相比部分企業高管持股市值幾十億的規模,依然是“小巫見大巫”,再放大到普通員工身上,則更加明顯。因此,只有通過高管、員工的股權期權積激勵計劃,才能真正釋放其積極性,實現股權多元化,促進公司治理的進步。
具體到貴州茅臺,2016年貴州茅臺股價、市值一路攀升,目前為345.45元/股,而如果按照中金公司給出的目標價472元/股,相信一旦實施股權期權激勵,這一股權激勵將“羨煞旁人”,對高管、員工來講都是不錯的激勵。
日前也有媒體報道,國內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方案一般以方案出臺前1年或3年利潤為基礎決定股權激勵的數量,如果貴州茅臺在2017年出臺股權激勵計劃,對于公司高管來講,等待方案出臺后再讓業績釋放的動機比較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國企上市公司股權期權改革并不是“免費福利”,更不是“均貧富”,而是以價值為導向的“能者多勞,多勞多得”,同樣需要進行目標考核,正如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動力股份的改革一樣,除了股權期權激勵方案,業績考核目標同樣是十分明確的。
期待,2017年,包括貴州茅臺在內的酒類上市公司的混改“開花結果”,真正帶動酒業再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