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工業現代化的基礎上,先后實現了農業現代化。一方面大大地豐富了這些國家的食品供應,另一方面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主要是隨著農用化學物質源源不斷地、大量地向農田中輸入,造成有害化學物質通過土壤和水體在生物體內富集,并且通過食物鏈進入到農作物和畜禽體內,導致食物污染,最終損害人體健康。可見,過度依賴化學肥料和農藥的農業(也叫做“石油農業”),會對環境、資源以及人體健康構成危害,并且這種危害具有隱蔽性、累積性和長期性的特點。
1962年,美國的雷切爾•卡遜女士以密歇根州東蘭辛市為消滅傷害榆樹的甲蟲所采取的措施為例,披露了殺蟲劑DDT危害其他生物的種種情況。該市大量用DDT噴灑樹木,樹葉在秋天落在地上,蚯蚓吃了樹葉,大地回春后知更鳥吃了蚯蚓,一周后全市的知更鳥幾乎全部死亡。卡遜女士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寫道:“全世界廣泛遭受治蟲藥物的污染,化學藥品已經侵入萬物賴以生存的水中,滲入土壤,并且在植物上布成一層有害的薄膜……已經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危害。除此之外,還有可怕的后遺禍患,可能幾年內無法查出,甚至可能對遺傳有影響,幾個世代都無法察覺!笨ㄟd女士的論斷無疑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鐘。
20世紀70年代初,由美國擴展到歐洲和日本的旨在限制化學物質過量投入以保護生態環境和提高食品安全性的“有機農業”思潮影響了許多國家。一些國家開始采取經濟措施和法律手段,鼓勵、支持本國無污染食品的開發和生產。自1992年聯合國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環境與發展大會后,許多國家從農業著手,積極探索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以減緩石油農業給環境和資源造成的嚴重壓力。歐洲、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紛紛加快了生態農業的研究。在這種國際背景下,我國決定開發無污染、安全、優質的營養食品,并且將它們定名為“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Green food)標志由特定的圖形來表示。綠色形形色色的綠色食品食品標志圖形由三部分構成: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間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態。標志圖形為正圓形,意為保護、安全。顏色為綠色,象征著生命、農業、環保。AA級綠色食品標志與字體為綠色,底色為白色;A級綠色食品標志與字體為白色,底色為綠色。整個圖形描繪了一幅明媚陽光照耀下的和諧生機,告訴人們綠色食品是出自純凈、良好生態環境的安全、無污染食品,能給人們帶來蓬勃的生命力。綠色食品標志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和防止污染,通過改善人與環境的關系,創造自然界新的和諧。
綠色食品標志是一個質量證明商標,屬知識產權范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保護。這種政府授權專門機構管理綠色食品標志,是一種將技術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機結合起來的生產組織和管理行為,而不是一種自發的民間自我保護行為。
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
標準規定:
、佼a品或產品原料的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態環境標準。
、谵r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操作規程。
、郛a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質量和衛生標準。
、墚a品的標簽必須符合中國農業部制定的《綠色食品標志設計標準手冊》中的有關規定。綠色食品的標志為綠色正圓形圖案,上方為太陽,下方為葉片與蓓蕾,標志的寓意為保護。
在許多國家,綠色食品又有著許多相似的名稱和叫法,諸如“生態食品”、“自然食品”、“藍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機農業食品”等。由于在國際上,對于保護環境和與之相關的事業已經習慣冠以“綠色”的字樣,所以,為了突出這類食品產自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嚴格的加工程序,在中國,統一被稱作“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指在無污染的條件下種植、養殖,施有機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殘留農藥,在標準環境、生產技術、衛生標準下加工生產,經權威機構認定并使用專門標識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的統稱。
由于綠色食品已經國家工商局批準注冊,按商標法有關規定,具備條件可申請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有以下5類。
一是肉、非活的家禽、野味、肉汁、水產品、罐頭食品、腌漬、干制水果及制品、腌制、干制蔬菜、蛋品、奶及乳制品、食用油脂、色拉、食用果膠、加工過的堅果、菌類干制品、食物蛋白;二是咖啡、咖啡代用品、可可、茶及茶葉代用品、糖、糖果、南糖、蜂蜜、糖漿及非醫用營養食品、糕點、代乳制品等五谷雜糧、面制品、膨化食品、豆制品、食用淀粉及其制品、飲用冰、冰制品、食鹽、醬油、醋等調味品、酵母、食用香精、香料、家用嫩肉劑等;三是未加工的林業產品,未加工谷物及農產品(不包括蔬菜、種籽),花卉,園藝產品,草木,活生物,未加工的水果及干果,新鮮蔬菜,種籽,動物飼料(包括非醫用飼料添加劑及催肥劑),麥芽,動物棲息用品;四是啤酒、礦泉水和汽水以及其他不含酒精的飲料,水果飲料及果汁,固體飲料,糖漿及其他飲料用的制劑;五是含酒精的飲料(除啤酒外)。
1、產品或產品原料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態環境質量標準。
2、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
3、產品的包裝、貯運必須符合綠色食品包裝貯運標準。
4、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標準。
綠色食品成為大部分消費者首選,說明我國消費者健康和環保意識正不斷增強。但綠色食品實際上是一個特定的概念。2003年11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對于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等制訂了非常嚴格的認證過程。
一些商家違規使用綠色食品標志,首先會誤導消費者,如果它本身的價格等于或低于其他沒有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消費者肯定會選擇有標志的產品,物非所值,消費者的經濟利益就會受到侵害;另一方面如果產品沒達到綠色食品的標準要求,就有可能危害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為此,有關專家介紹,消費者購買綠色食品時要做到“五看”。
一看級標
我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將綠色食品定為A級和AA級兩個標準。A級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而AA級則禁止使用。A級和AA級同屬綠色食品,除這兩個級別的標識外,其他均為冒牌貨。
二看標志
綠色食品的標志和標袋上印有“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字樣。
三看顏色
三看標志上標準字體的顏色,A級綠色食品的標志與標準字體為白色,底色為綠色,防偽標簽底色也是綠色,標志編號以單數結尾;AA級使用的綠色標志與標準字體為綠色,底色為白色,防偽標簽底色為藍色,標志編號的結尾是雙數。
四看防偽
部分綠色食品有防偽標志,在熒光下能顯現該產品的標準文號和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負責人的簽名。若沒有該標志便可能為假冒偽劣產品。
五看標簽
除上述綠色食品標志外,綠色食品的標簽符合國家食品標簽通用標準,如食品名稱、廠名、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檢驗綠色食品標志是否有效,除了看標志自身是否在有效期,還可以進入綠色食品網查詢標志的真偽。
伴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顯著增長和全球經濟的一體化發展,以及中國從“溫飽”型社會向“小康”型社會的成功轉型,人們對農產品和食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的要求。
從行業發展上看,目前國內綠色食品市場總體上仍處于導入期。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理念的轉變,以及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的日益嚴峻,有利于人們健康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的綠色食品已成為時尚,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開發綠色食品已具備了深厚的市場消費基礎。未來,綠色食品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開發潛力都十分巨大。
強調產品出自最佳生態環境。綠色食品生產從原料產地的生態環境人手,通過對原料產地及其周圍的生態環境因素的嚴格監測,判定其是否具備生產綠色食品的基礎條件。
對產品實行全程質量監控。綠色食品生產實施“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通過產前環節的環境監測和原料檢測,產中環節具體生產、加工操作規程的落實,以及產后環節產品質量、衛生指標、包裝、保鮮、運輸、貯藏及銷售控制,確保綠色食品的整體產品質量,并提高整個生產過程的標準化水平和技術含量。
對產品依法實行標志管理。綠色食品標志是一個質量證明商標,屬知識產權范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保護,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和《農業部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開展監督管理工作。
綠色食品標準是由農業部發布的推薦性農業行業標準(NY/T),是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必須遵照執行的標準。綠色食品標準以全程質量控制為核心,由以下6個部分構成:
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制定這項標準的目的,一是強調綠色食品必須產自良好的生態環境地域,以保證綠色食品最終產品的無污染、安全性;二是促進對綠色食品產地環境的保護和改善。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規定了產地的空氣質量標準、農田灌溉水質標準、漁業水質標準、畜禽養殖用水標準和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各項指標以及濃度限值、監測和評價方法。提出了綠色食品產地土壤肥力分級和土壤質量綜合評價方法。
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是綠色食品標準體系的核心,它包括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準則和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兩個部分。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準則是對生產綠色食品過程中物質投入的一個原則性規定,它包括生產綠色食品的農藥、肥料、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獸藥和水產養殖藥的使用準則,對允許、限制和禁止使用的生產資料及其使用方法、使用劑量等做出了明確規定。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是以上述準則為依據,按作為種類、畜牧種類和不同農業區域的生產特性分別制定的,用于指導綠色食品生產活動,規范綠色食品生產技術的技術規定,包括農產品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等技術操作規程。
綠色食品產品標準,此項標準是衡量綠色食品最終產品質量的指標尺度。其衛生品質要求高于國家現行標準,主要表現在對農藥殘留和重金屬的檢測項目種類多、指標嚴。而且,使用的主要原料必須是來自綠色食品產地的、按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生產出來的產品。
綠色食品包裝標簽標準此項標準規定了進行綠色食品產品包裝時應遵循的原則,包裝材料選用的范圍、種類,包裝上的標識內容等。要求產品包裝從原料、產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廢棄的整個過程都應有利于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包括包裝材料的安全、牢固性,節省資源、能源,減少或避免廢棄物產生,易回收循環利用,可降解等具體要求和內容。綠色食品產品標簽,除要求符合國家《食品標簽通用標準》外,還要求符合《中國綠色食品商標標志設計使用規范手冊》規定。
綠色食品貯藏、運輸標準。此項標準對綠色食品貯運的條件、方法、時間做出規定。以保證綠色食品在貯運過程中不遭受污染、不改變品質,并有利于環保、節能。
綠色食品其他相關標準。包括"綠色食品生產資料"認定標準、"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認定標準等。
綠色食品標準分為兩個技術等級,即AA級綠色食品標準和A級綠色食品標準。
AA級綠色食品標準要求:生產地的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獸藥及有害于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生產資料,而是通過使用有機肥、種植綠肥、作物輪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術,培肥土壤、控制病蟲草害、保護或提高產品品質,從而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要求。
A級綠色食品標準要求:生產地的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準則和生產操作規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生產資料,并積極采用生物學技術和物理方法,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要求。
凡綠色食品產品的包裝必須做到:
。1)“綠色食品的四位一體”,即標志圖形、“綠色食品”文字、編號及防偽標簽。
。2)AA級綠色食品標志底色為白色,標志與標準字體為綠色;而 A級綠色食品的標志底色為綠色,標志與標準字體為白色。
。3)“產品編號”正后或正下方寫上“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文字,其英文規范為“Certified Chinese Green Food Product”。
。4)綠色食品包裝標簽應符合國家《食品標簽通用標準》GB7718-94。標準中規定食品標簽上必須標注以下幾方面的內容: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銷售者的名稱和地址;日期標志(生產日期、保質期〕和儲藏指南;質量(品質等級〕;產品標準號;特殊標注內容。
綠色食品標志是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正式注冊的質量證明商標,用于證明綠色食品無污染、安全、優質的品質特征。
綠色食品標志由三部分構成,即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標志為正圓形,意為保護。整個圖形描繪了一幅明媚陽光照耀下的和諧生機,告訴人們綠色食品正是出自純凈、良好生態環境的安全無污染食品,能給人們帶來蓬勃的生命力。綠色食品標志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通過改善人與環境的關系,創造自然界新的和諧。
綠色食品標志作為一種特定的產品質量的證明商標,其商標專用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保護。
消費者在選購此類食品時,應認清“標志”。綠色食品標志由三部分構成,即: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標志為正圓形,意為保護、安全。A級標志為綠底白字,AA級標志為白底綠字。該標志由中國綠色食品協會認定頒發。
可以上網辨真偽:綠色食品標志到期后沒有重新申報,有的企業是為了節省成本,也有的是因為產品實際上已經通不過國家對綠色食品的檢驗認證。消費者可登錄“中國綠色食品網”辨認所購產品的真偽。
綠色食品標志,是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1996年11月7日經國家工商局商標局核準注冊的我國的第一例證明商標。其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圍極為廣泛,在1類的肥料上,注冊了圖形商標;在2類的食品著色劑上注冊了文字、圖形、英文以及組合共四件商標;在3類的香料上、5類的嬰兒食品上注冊了四個商標,并在29 類肉類、煮熟的水果、蔬菜、果凍、果醬等,30類的糖、咖啡、面包、糕點、蜂蜜、糖調味香料,31類水果、蔬菜、種子、飼料,32類啤酒、飲料,33類含酒精的飲料中進行了全類注冊。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綠色食品”證明商標現已在八類1000多種食品上核準注冊33件證明商標。
概況地說,可以申請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一類是食品,比如糧油、水產、果品、飲料、茶葉、畜禽蛋奶產品等。包括:
。1)按國家商標類別劃分的第5.29.30、31.32.33類中的大多數產品均可申請認證
。2)以“食”或“健”字登記的新開發產品可以申請認證
。3)經衛生部公告既是藥品也是食品的產品可以申請認證
。4)暫不受理油炸方便面、葉菜類醬菜(鹽漬品)、火腿腸及作用機理不甚清楚的產品(如減肥茶)的申請
(5)綠色食品拒絕轉基因技術。由轉基因原料生產(飼養)加工的任何產品均不受理。
另一類是生產飼料,主要是指在生產綠色食品過程中的物質投入品,比如農藥、肥料、獸藥、水產養殖用藥、食品添加劑等等。
具備一定生產規模、生產設施條件及技術保證措施的食品生產企業和生產區域還可以申報綠色食品基地。
一、申請認證企業向市、縣(市、區)綠色食品辦公室(以下簡稱綠辦),或向省綠色食品辦公室索取并下載《綠色食品申請表》。
二、市、縣(市、區)綠辦指導企業做好申請認證的前期準備工作,并對申請認證企業進行現場考察和指導,明確申請認證程序及材料編制要求,并寫出考察報告報省綠辦。省綠辦酌情派員參加。
三、企業按照要求準備申請材料,根據《綠色食品現場檢查項目及評估報告》自查、草填,并整改,完善申請認證材料;市、縣(市、區)綠辦對材料審核,并簽署意見后報省綠辦。
四、省綠辦收到市、縣(市、區)的考察報告、審核表及企業申請材料后,審核定稿。企業完成5套申請認證材料(企業自留1套復印件,報市、縣綠辦各1套復印件,省綠辦1套復印件,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1套原件)和文字材料軟盤,報省綠辦。
五、省綠辦收到申請材料后,登記、編號,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下發《文審意見通知單》(附件6)同時抄傳中心認證處,說明需補報的材料,明確現場檢查和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計劃。 企業在10個工作日內提交補充材料。
六、現場檢查計劃經企業確認后,省綠辦派2名或2名以上檢查員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現場檢查和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并在完成后5個工作日內向省綠辦提交《綠色食品現場檢查項目及評估報告》、《綠色食品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報告》。
七、檢查員在現場檢查過程中同時進行產品抽檢和環境監測安排,產品檢測報告、環境質量監測和評價報告由產品檢測和環境監測單位直接寄送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同時抄送省綠辦。對能提供由定點監測機構出具的一年內有效的產品檢測報告的企業,免做產品認證檢測;對能提供有效環境質量證明的申請單位,可免做或部分免做環境監測。
八、省綠辦將企業申請認證材料(含《綠色食品標志使用申請書》、《企業及生產情況調查表》及有關材料)、《綠色食品現場檢查項目及評估報告》、《綠色食品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報告》、《省綠辦綠色食品認證情況表》報送中心認證處;申請認證企業將《申請綠色食品認證基本情況調查表》報送中心認證處。
九、中心對申請認證材料做出:“合格”、“材料不完整或需補充說明”、“有疑問,需現場檢查”、“不合格”的審核結論,書面通知申請人,同時抄傳省綠辦。省綠辦根據中心要求指導企業對申請認證材料進行補充。
十、對認證終審結論為“認證合格”的申請企業,中心書面通知申請認證企業在60個工作日內與中心簽定《綠色食品標志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同時抄傳省綠辦。
十一、申請認證企業領取綠色食品證書。
從1990年5月15日,中國正式宣布開始發展綠色食品以來,中國綠色食品 事業已經經歷了十年發展歷程。這個歷程又可分為三個階段:提出綠色食品的科學概 念→建立綠色食品生產體系和管理體系→系統組織綠色食品工程建設實施→穩步向社 會化、產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方向推進。
從農墾系統啟動的基礎建設階段(1990~1993年)1990年,綠色食品工程在農墾系統正式實施。在綠色食品工程實施后的三年中,完成了一系列基礎建設工作,主要包括:在農業部設立綠色食品專門機構,并在全國省級農墾管理部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以農墾系統產品質量監測機構為依托,建立起綠色食品產品質量監測系統;制訂了一系列技術標準;制訂并頒布了《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等有關管理規定;對綠色食品標志進行商標注冊;加入了“有機農業運動國際聯盟” 組織。與此同時,綠色食品開發也在一些農場快速起步,并不斷取得進展。1990年綠色食品工程實施的當年,全國就有127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商標使用權。1993年全國綠色食品發展出現第一個高峰,當年新增產品數量達到217個。
向全社會推進的加速發展階段(1994~1996年)這一階段綠 色食品發展呈現出五個特點:(1)產品數量連續兩年高增長。1995年新增產品 達到263個,超過1993年最高水平1.07倍;1996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勢頭,新增產品289個,增長9.9%。(2)農業種植規模迅速擴大。1995 年綠色食品農業種植面積達到1700萬畝,比1994年擴大3.6倍,1996 年擴大到3200萬畝,增長88.2%。(3)產量增長超過產品個數增長。19 95年主要產品產量達到210萬噸,比上年增加203.8%,超過產品個數增長 率4.9個百分點;1996年達到360萬噸,增長71.4%,超過產品個數增 長率61.5個百分點,表明綠色食品企業規模在不斷擴大。(4)產品結構趨向居 民日常消費結構。與1995年相比,1996年糧油類產品比重上升53.3%, 水產類產品上升35.3%,飲料類產品上升20.8%,畜禽蛋奶類產品上升12.4%。(5)縣域開發逐步展開。全國許多縣(市)依托本地資源,在全縣范圍內組 織綠色食品開發和建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使綠色食品開發成為縣域經濟發展富有特 色和活力的增長點。
向社會化、市場化、國際化全面推進階段(1997年以來)綠色食 品社會化進程加快主要表現在:中國許多地方的政府和部門進一步重視綠色食品的發展;廣大消費者對綠色食品認知程度越來越高;新聞媒體主動宣傳、報道綠色食品;理論界和學術界也日益重視對綠色食品的探討。
1、重視食品健康,選擇綠色食品,減少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攝入量,更多食用新鮮蔬果。
2、新鮮食品更利健康,食品在加工過程中營養有所流失,部分添加物也對身體健康不利。
3、避免選擇非季節性食品,盡量購買當地產品。與在溫室中種植并經長途運輸至出售地的農產品相比,當地應季的農產品更為新鮮,此外長途運輸也耗費大量能源。
4、購買安全、健康、美味的有機食品,不僅有利身體健康,還有利環境。
5、避免使用轉基因食品,其對人體的影響還存在爭議。
6、浪費食物可恥。不管是在家庭、辦公室還是宴請,根據就餐人數適量準備食物或點餐。
2012年10月1日實施新的《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新《管理辦法》),據悉,這次新的《管理辦法》推出,最主要的一個嚴格管理措施就是取消了綠色食品認證的“終身制”,并規定綠色食品標簽有效期為3年,在綠色食品標簽有效期到期后,如果不重新申請,則不能繼續在產品包裝上使用該標簽。但不少品牌和企業都面臨需要“重新申請認證”的狀況,可能會有“堵車”情況,而且申請認證流程本身也需要一段時間。雖然按照規定,這段空白時期商家不可繼續使用綠色食品標簽,但實際實施情況卻并不樂觀。同時,一些企業在使用“綠色食品”標志時也并不規范,比如有的產品上只有標志和文字,沒有認證編號;或者到期仍在使用老編號,未及時更換新編號等。甚至有些企業為自己的某一款產品申請了綠色食品認證之后,就在旗下所有產品上都貼上綠色食品標簽。
“其實我們也不太分得清綠色、有機之類的,促銷員說這類食品營養健康、沒有污染,雖然價錢貴好多,但也算是花錢買個放心吧!庇浾咴诔须S機采訪到的一位市民這樣表示。與這位市民類似的“花錢買放心”的心態,在廣大消費者中并不少見,因此綠色食品與“有機”、“純天然”等類別的食品雖然價格不菲,但仍然受到追捧。
事實上,據中國營養學會專家介紹,綠色食品在營養價值上并不比普通食品更高,只是生產過程中的有害物質污染更少,因而食用更安全。至于“有機產品”,則需要參考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來進行認證和管理,與農業部和工商局認證管理的“綠色食品”屬于不同的體系。
而且,同為綠色食品,也有不同等級。如果標簽是綠底白字,就屬于A級綠色食品;白底綠字則屬于AA級綠色食品,與前者相比,后者的標準和要求更為嚴格,比如前者可以限量使用特定的化學成分的農藥、肥料等,而后者則完全不允許使用化學成分的生產資料。
專家指出,一般來說,綠色食品標志都要求貼在產品的顯眼位置,上面需注明企業信息碼。標簽編號形式為:LB-XX-XXXXXXXXXX!癓B”是綠色食品標志代碼。
綠色食品標志本身也包含了認證期限信息,認證編碼的第三段數字的前四位代表的就是獲得認證的年、月。如果從獲得認證起超過了三年,就屬于過期標簽,需要重新申請。
中國綠色食品的發展前景中國提出發展綠色食品是有現實背景的。首先它順應了世界食品貿易結構變化。當前世界食品工業正進入一個新的轉折時期,即建立溫飽時代消費者對食品需求時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世界各國普遍加強了對食品科學研究,重視開發新產品,特別是運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具有高技術含量的食品、無污染食品及保健食品成為90年代乃至21世紀國際市場最有發展潛力,為廣大消費者所喜愛的食品。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世界范圍內綠色食品銷量僅占整個食品銷量的2%-3%,預計這一比例21世紀二三十年代將達到10%。只要我們精心組織、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我國綠色食品開發將有廣闊前景。其次,它符合我國的消費國情。近幾年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城鄉人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我國人民解決了“溫飽”直奔“小康”。從食品消費方面看,我國城鄉居民的營養水平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熱量攝入部分已超過國際制定的平均熱量攝入水平。公眾對食物的要求由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并開始關注食品的安全保障問題。由于綠色食品是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食品,這一特征決定了綠色食品的生產開發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國家某權威機構調查發現,以下三部分人可望把日常消費食品的大部分提升到綠色食品的檔次:一是收入穩定的知識分子階層,他們了解綠色食品含義,出于對自身健康的長遠考慮,愿意多花點錢消費綠色食品;二是在國內旅游暫住或定居的外國人以及少數回國華人,其中不少有食用綠色食品的習慣;三是追求時髦的富裕階層,他們中部分人雖然并不了解綠色食品,但卻追求時髦,也最具購買力。經推算,這三批人如果全國有100萬,每人每年消費2000元綠色食品,便會形成200億元的市場規模。再從目前我國綠色食品消費狀況看,我國發達地區特別是大中城市居民食品消費中,綠色食品消費呈現上升勢頭。據有關部門對北京、上海兩大城市調查,79%~84%的消費者希望購買到綠色食品。當然這里指的是A級綠色食品而不是AA級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標準中關于飲料酒的標準有NY/T 273-2002《綠色食品 啤酒》、NY/T 274-2004《綠色食品 葡萄酒》、NY/T 897-2004《綠色食品 黃酒》和NY/T 432-2000《綠色食品 白酒》。在這四項標準中,分別對飲料酒釀造原料生產的產地環境、釀造輔料進行了嚴格規定,從而保證了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飲料酒具有無污染、無公害、安全、優質的特性。
葡萄酒“七分靠原料,三分靠工藝”,柳河縣出產的山葡萄,著色濃、色素高、果粉厚,果實呈紫黑色或藍黑色,果汁呈寶石紅色,酸甜適口,具有野生山葡萄特有的濃郁的清香味,是純天然、無公害、綠色食品,為釀造葡萄酒提供品質優良的山葡萄原料。[詳細]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