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酒行業電商雖是酒類銷售新的風口,為商家提供了無限商機,但關于酒類電商的爭議聲從來沒有停止過,平臺銷售數據造假、山寨酒橫行......這些無不考驗著消費者的忍耐度!
平臺銷售數據造假
去年聲勢浩大的“雙十一”活動過后,各家電商都在為自己的銷售新高而激動不已。據酒類電商老大酒仙網公布數據顯示,其在雙十一當日銷售額達到2.2億元,而另一家酒類電商巨頭購酒網也宣稱,其雙十一當日銷售額破億元大關,位列天貓酒類專營店月銷量前茅。乍眼一看,亮麗的銷售數據確實振奮人心,給寒冷的酒水市場環境帶來一把熱火,但是據內部人士透露,這些僅是電商宣傳一貫常用的小把戲。
據人民網食品頻道報道,在談到酒仙網2013年具體營收數據時,酒仙網公關總經理李振海表示并不清楚。但之前酒仙網方面曾對采訪媒體表示,來自合作網站的銷售收入已經占到酒仙網銷售額的40%。有媒體根據酒仙網與當當、一號店等的合作情況以及以上合作方披露的數據進行梳理,進而認為“這個比例的真實性存疑,而如果該比例是真的,那么酒仙網2012年銷售額達到15億元這個數字的真實性又存疑”。
酒品良莠不齊
除了銷售數據造假,電商平臺所售商品良莠不齊甚至假貨泛濫也早已成為媒體和消費者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因為買賣雙方互不見面,有一些不法經營的酒商覺得有機可趁,便鉆了空子,以較低的成本進入電商系統平臺,堂而皇之地售賣各種山寨酒。
京東“賴茅假酒”已經遭央視曝光,記者在京東搜索“賴茅”品牌,出現500多件酒類產品,這些所謂的“賴茅”都是打著茅臺鎮的旗號,由各種不知名的小酒廠生產,甚至是由各類不法商販生產的,他們是否有生產資質是否有營業執照?產品的品質及安全如何保證?我們都不得而知。于是,最終的風險自然是購買這些產品的普通消費者來承擔,他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價格隨意虛標
電商價格虛標欺詐消費者也是屢見不鮮的事。電商宣傳頁面上一般會打出驚爆眼球的特價,吸引用戶點擊,但當消費者要購買時,卻發現該商品無貨。
洋河海之藍市場零售價約在168元左右,據廠家透露,這款酒的出廠價在120上下。酒仙網曾經搞過一期瘋狂搶購,海之藍只要99元,這一價格無疑很有誘惑力。但當進入下單購買環節,系統卻顯示所在地區無貨,嘗試換幾個省區,結果都一樣,全部是無貨!
這種情況在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專業B2C電商平臺也很常見,“9元購小國窖”曾出現在京東首頁促銷焦點圖上,一瓶50ml裝的國窖1573只賣9元,合下來500ml的只要90元左右,確實相當驚爆眼球。但網友發現,自這款“驚爆價”產品上線宣傳開始,該商品就一直處于無貨狀態,京東商城客戶回復是可能已被搶購完,但消費者根本就沒有下單的機會,何來搶購完之說?
業內人士揭露稱,電商這么操作意圖非常明顯,就是利用名酒打出極低價格這種手法吸引用戶,提升網站流量,同時帶動其它產品的銷量。
315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以上的問題再次得到重視,除了法律需要盡快規范電商市場之外,電商商家是否想過如此貪婪地榨取用戶們的口袋時,消費者的權益與需求又被放在哪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