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款酒想要售出高價,有一個方法就是躋身高檔品,一些高檔酒品牌,它們躋身高檔品的秘密是什么呢?
躋身奢侈品
如同市場上存在的一切的奢侈大品牌,拉菲們有了30歐的質量,是不會按照30歐來銷售的,既然已經成了奢侈品,于是理同LV那動輒幾千歐的包—這其實就是拉菲們的把戲之一,躋身奢侈品行列。
品牌推廣
路易·威登算是在中國及其知名的一個品牌了,相對于那在中國炙手可熱的四瓣花紋的圖騰,其所屬的LVMH集團其實還擁有很多奢侈酒莊的事實就鮮為人知了,以傳說中的香檳創(chuàng)始人名字命名的。酩悅香檳1921年推出的頂級香檳品牌,只在氣候適宜、葡萄質量俱佳的年份釀制,并在銷售之前需要長達六至八年的瓶陳。便是他們的主打奢侈酒之一,年產五百萬瓶。此酒繼承了LV擅于行銷宣傳的風格,每瓶成本里花費最多的單項是市場推廣:請來了刷新了單筆廣告費收入記錄的傳奇超模克勞蒂亞·雪佛(Claudia Schiffer)和香奈兒超級拉風的藝術總監(jiān)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推廣費用每瓶成本達到5到10歐,決定了此酒成本在17.28到22.28歐。再加上香檳區(qū)頂級酒田和七年瓶陳的的品質,如今Dom Pérignon被很多人列在了喝完了要保存瓶子的酒單之列。
走進上流社會
平均年產僅3萬瓶的“無冕之王”波爾多八大酒莊中唯一一個沒有列級的成員,位于波美侯(Pomerol)產區(qū),葡萄園占地11.4公頃。釀酒完全采用一種不計成本的理想主義做法,比如只用100%全新橡木桶,品質絕佳,號稱“無冕之王”。也譯作“柏翠”,實至名歸的算作如今世界上最有名的葡萄酒之一。
成為投資品
法國人的平均工資也就1400歐,正常消費的話,哪能買得起100歐,200歐,500歐甚至幾千歐的酒。可早在1943年,二戰(zhàn)還沒結束的時候,如今和唐培里儂香檳王Dom Pérignon同屬LVMH集團的蘇玳(Sauternes)區(qū)1855年分級的超一級莊滴金莊,就已經以平均工資的六分之一在賣了—彼時的250法郎。原來那時大家就已經看重了高檔葡萄酒增值的潛力,當股票買了:最能陳年的葡萄酒莫過于甜白了。而且君不見2005年的Pétrus期酒時價450歐,幾年后進入市場就翻了100倍。
于是波爾多六七十年代漸漸開始了期酒交易,把投資市場的那套未來價格理論拿過來,給酒莊一個機會提前兌換現金流,給買家一個機會便宜買好酒。可如今頂級酒還是賣方市場,1855分級的這些酒莊,十之八九是大公司控股,不差錢,對現金流的需要沒有中小型莊那么迫切,有甚多公司不會賣出自己全部新酒,會留著自己增值—畢竟成酒出莊價會貴得多,由此在價格制定上,也增加了很多變數。可怎樣迷茫的股市也擋不住資本的襲來,于是期酒價格一高再高,紐約時報的經濟記者憤怒得也有幾分道理。我只是幻想過,買期酒的都是真正喝酒的人,這類人要是買到一瓶450歐的Pétrus,大概也舍不得賣出,自己喝了吧。這或許就天下太平了。
面對這些世界名酒變身高檔的“秘密”,中國消費者應該也要回歸理性消費了,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酒,讓葡萄酒之一優(yōu)雅的酒類,真正帶給我們優(yōu)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