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化對中國白酒的作用想必不用多說,中國的一些品牌也喊出了國際化的口號,但不見得真正在國際化上有所規劃,只是在出口上有規劃,但出口不等于國際化,因為白酒出口后,大多還是由在國外生活或工作的華人所消費。
那么中國白酒要做到國際化需要做什么呢?
三開:
首先是開眼。這是一個雙方面的行為,先是我們要去看世界,了解國外消費者的需求,他們的法律、文化和飲食習慣,更重要的是讓老外開眼,讓他們來認識中國酒,包括酒的歷史、文化、生產工藝、安全性等,打消他們對中國酒的顧慮。
在讓老外開眼的過程中,中國酒必須提升文化表達水平和注重表達方式,用老外能夠理解的語言與他們溝通,這個語言就是文化和藝術。
其次是開口。讓老外把嘴張開,喝到中國酒,加強他們對中國酒的體驗感。只有先開口去喝,品嘗到中國酒的味道,才有慢慢習慣進而選擇的基礎。
最后是開心,讓老外在認識、品嘗過中國酒之后,從心里記住中國酒。這三個步驟的順序不能顛倒,也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企業沉得下心。
兩個自信:
對自身風土的自信。國內很多名酒企業或產區動不動就拿波爾多說事,標榜自己“與波爾多同一緯度”或者是“中國的波爾多”,這根本就是在自欺欺人。波爾多的風土是搬不走的,你的風土也是搬不走的,如果對自己的風土都不自信,怎么能釀出屬于你的好酒?
做酒的人一旦選好一塊土地,就要相信在你的風土上能夠做出有你個性的酒。有了好的風土,再找到與這片風土緊密相關的釀酒工藝、原料等,進而打磨出具有這片土地個性的產品,就有了品質自信的基礎。
自身文化的自信。中國酒做國際化,先得運用好中國的文化,而不是照搬國外的方式。比如建一個酒莊,不管自身與歐洲有無關聯,都去仿照歐洲的建筑風格,甚至連一些白酒廠也去仿歐洲風格,這是很可笑和愚蠢的行為。如果文化不自信,國際化就會是一句空話。
白酒在中國有著非常高的地位,但卻一直沒有走出去,與中國白酒不同的是,國際上很多的酒類都做到了出口,縱觀中國酒類市場,洋品牌數之不盡,也被中國消費者所接納。就目前的現狀分析,想要在國際上有中國白酒的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