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的66周年,中國在走過的這些風風雨雨中,每段時期都有一個發展關鍵字,政策等多有變化,白酒行業也因政治或其他因素,在各個時期都有一些具有時代意義,亦或是紀念價值的大事件。
1949年,新中國成立,白酒行業公私合營
1949年,新中國成立,大搞經濟建設,各個地方的傳統“燒坊”相繼合并,成立國營酒廠,白酒行業邁出了從家庭酒坊,到工廠化的新模式,開啟了白酒工業化的“新時代”。
1951年,三茅合并,茅臺酒廠成立
那一年,華(成義酒坊)、王(榮和)、賴(恒興)三茅合并,成為了一家酒廠,后來這家酒廠成了行業“老大”,引領行業發展,它就是茅臺酒廠。
1952年,第一屆全國評酒會
中國第一屆全國評酒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白酒的老四大出爐:分別是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特曲、西鳳酒,分別是醬、清、濃、鳳的代表產品,這為后來的香型細分奠定了基礎。
1955年,第一屆全國糖酒食品交易會
1955年,第一屆全國糖酒食品交易會召開,開啟了會展交流的初級模式。此后參加糖酒會也成了糖酒食品圈內人一次重要的聚會,其主導的“商業搭臺,工業唱戲”的現代模式,極大地推動了傳統釀造行業走出去,請進來,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1959年,白酒大王正式更名為“宜賓五糧液酒廠”
1959年,“中國專賣公司四川省宜賓酒廠”正式更名為“宜賓五糧液酒廠”,這家規模龐大的酒企,于1998年公司正式改制為“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并通過創新發展,成為“白酒大王”。
1963年,第二屆名酒大會巨星嗎,選出老八大名酒
1963年,第二屆名酒大會在北京舉行,評出全國影響力最大、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且公認的中國老“八大名酒”: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特曲、茅臺酒、全興大曲酒、西鳳酒、汾酒、董酒。
1964年,名酒廠推進試點工作
為了推動白酒行業的發展,周恩來總理要求釀酒專家周恒剛帶隊,對汾酒廠、茅臺酒廠進行試點,此次試點開創了對白酒香味成分剖析探討,通過對醬香型白酒曲種、釀造工藝、微生物特性及香味成分深入研究、成功檢測和科學總結,探究各香型白酒微量成分含量之謎,為后來提高白酒釀造的整體水平,功不可沒。
1979-1989年,全國評酒會
在這個期間,國家組織了三次全國評酒:1979年在大連舉行了第三屆,共評出八種名酒: 茅臺酒、汾酒、五糧液、劍南春、古井貢酒、洋河大曲、董酒 、瀘州老窖特曲。
第四屆:1984年在太原舉行,共評出十三種名酒: 茅臺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曲、劍南春、古井貢酒、董 酒 、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曲酒、雙溝大曲、特制黃鶴樓酒、郎酒。
第五屆:1989年在合肥舉行,共評出十七種名酒: 茅臺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曲、劍南春、古井貢酒、董 酒 、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曲酒、雙溝大曲、特制黃鶴樓酒、郎酒、武陵酒、寶豐酒、宋河糧液、沱牌曲酒。這也是新中國最后一次全國評酒比賽。
1994年,第一家白酒企業上市
山西汾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600809,成為第一家白酒上市企業,從此開啟了酒企的上市之路。隨后,四川瀘州老窖也在A股上市。
1997年,白酒勾兌門
白酒行業因為標王秦池的倒下而大受震動!震動的不是他在央視梅地亞中心一擲千金的3.2億標王金額,而是秦池引發的“勾兌門”,將白酒陷入到有口莫辯的旋窩里。“勾兌”本是行業術語,被不明究里的業外人理解成了“造假酒”,這個誤解,可以讓一個年銷售額過10億的企業徹底倒下,足見其殺傷力。
1999年,高端白酒序幕正式拉開
1999年,瀘州老窖公司隆重舉行國窖1573的“出酒大典”,首批白酒分裝成1999瓶,就此國窖1573正式面世。這款酒的誕生,拉開了名酒向高端酒升級的序幕。
2011年,從量計稅
國家稅務局宣布,對白酒行業實行“從量計稅”,讓原本利潤微博的中低價酒叫苦不迭,本刊曾撰文《懸崖邊上的五毛錢》,引起業界強烈共鳴。從此之后,白酒企業大量試水高端酒,拉開了“高價時代”大幕。
2012年,禁酒令
一紙“禁酒令”,吹響了“黃金十年”的終結號,高端白酒量價齊跌,整個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中。有人評論說,政策嚴管只是白酒發展史的一次突發性事件,衰退與調整才是十年宿醉之后的必然。
2013-2015年,酒類電商
隨著互聯網深入人心和智能電話的普及,一場以“互聯網“名義的時代革命在白酒興起,互聯網產品風靡酒圈,電商改革潮成了當時最時髦的話題。
白酒行業大潮正在不斷前行,我們致使這個潮流中極其渺小的個體,能做的就是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力求在這個時代能掀起白酒行業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