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姑娘酒”,按照風俗,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是要“迎客”的。姑爹接酒在手,改成說“四句”了:“喝了姑娘一口酒,郎才女貌最悠久;自從今日喝過后,日子甜蜜如米酒。席間,主人要發禮品,禮品就是姑娘男方家挑來的蛋、糖果、糯米團之類的,這是苗家人的古俗。
迎客
苗家“姑娘酒”,按照風俗,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是要“迎客”的。“娘親舅大”,實際苗家的“姑娘酒”整場都是以舅舅家為主角展開的,所以第一撥客必須是舅舅家。
8點整,舅舅家20余人的客行隊伍敲鑼打鼓地來了女方家。到了寨子邊,噼噼啪啪地燃放爆竹。
聽到爆竹聲響,“總管”馬上安排人員“接主客”。
苗族“姑娘酒”迎客,是要吃“攔門酒”的。有了“攔門酒”,說明主人家的禮數大,喜事濃。“攔門酒”是用水牛角盛的,大的可裝一斤,小的至少也可裝八兩。過去吃的是米酒,度數比較低,但一牛角下去,也是“二昏二昏”了。現在則用玉米酒,度數高、沖勁大。
兩三個小伙子把持著大門,用大壺將牛角灌滿酒,然后遞了上來——這是禮節。把酒遞給舅舅后,小伙子就拉住系在牛角尖的繩子,時不時拉動一下,牛角里的酒就搖晃起來。這邊是舅舅苦苦的哀求,那邊則是苦口婆心的相勸,說盡了甜言蜜語,道盡了酒的來之不易,一兩一兩地讓。其實在晃動之中,酒就只剩下牛角底部的一點點了。舅舅見酒不多了,這才一飲而盡,之后進了堂屋。
第二撥來的是姑爹家。這個姑爹聰明機智,口若懸河,他把牛角酒接過來后,開口就唱了一首“敬神歌”:“感謝主家酒好清,我唱一首敬神靈。一敬天地天地順;二敬日月日月明;三敬山川和社稷,山川社稷享太平;四敬家神與土地,家神土地保安寧;五敬主家歷代親,高曾祖考內外魂,百客姻親都敬到,禮多不怪好心情;六敬灶神一家主;七敬左右二門神;八敬杜康造美酒,九敬喜神到良辰!”
這一牛角的酒,不用拉繩子晃,姑爹邊唱邊敬神就“敬”光了。“還有封贈杯呢!”攔門的小伙又倒滿了牛角酒。
姑爹接酒在手,改成說“四句”了:“喝了姑娘一口酒,郎才女貌最悠久;自從今日喝過后,日子甜蜜如米酒。”
他象征性地喝了一口,接著說道:“喝了姑娘二口酒,人也有來財也有,姑爹今日喝過后,天天吃肉又喝酒!”
他再象征性地喝一口,又說:“喝了姑娘三口酒,榮華富貴樣樣有,姑爹今日喝過后,穿金戴銀樂無憂!”
他最后象征性地喝了一口說:“三巡圓滿,禮不重斟!牛角里面吃不了用不盡的是主人家的了!”他把牛角遞給攔門小伙后從容地進入堂屋。
這次迎客,直接到下午2點方才告罄。
酒宴·酒歌
苗家人辦酒席多用長桌。過去辦酒十分簡單,菜用大木桶裝著,長桌上碗筷從這頭往那頭一擺,菜由幾個人從這頭擺到那頭就行了。現在因為很多人都出過門,也時興八人一桌,亦用蒸菜、煮菜、炒菜了。
席間,主人要發禮品,禮品就是姑娘男方家挑來的蛋、糖果、糯米團之類的,這是苗家人的古俗。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后,還要對唱“酒歌”。八個人一桌的酒席不好對唱,因為這酒歌得客在一邊,主在一邊對唱。不過,這并難不倒苗家人,那就是先辦正席,等大家吃好了之后,就“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了。長桌擺好,重新添些菜、酒水,另外杯子、筷子不能少。舅家來客在大堂里坐,而回門客和其他的客人則坐旁席。
苗族酒歌十二路。先唱《祝福歌》,十個歌師唱“祝福歌”就有十種唱法,可長可短。“祝福歌”沒有問答,唱完大家共飲一杯,表示主人得富貴,客人也得發財。正歌則不同了,這就看你唱哪一路。接媳婦、嫁姑娘唱《開親歌》,內容包括“生親”“開親”“神界開親”“眾多親”“逼嫁”“刻道”“沉親”等等。如果覺得深度不夠,那就唱“逗紐”“燒紙滅字”“跟牛”……
正歌是幾撥客輪流接唱,接不下去的一方就喝酒。
哭嫁
姑娘出嫁,男方家要提前三天給女方家一部分“禮”,包括豬肚、糯米、鴨子、豬肉、紅蛋、水酒等等。男方家送“禮”過來的人當中,要找兩個年輕小伙子負責煮“姑娘飯”。
“禮”來后,姑娘要召集她的伙伴——不管大小姑娘,都是要到“幾嘎搶巴”(苗語:jid ghab qangb bat)吃飯玩耍。“幾嘎搶巴”就是煮“姑娘飯”的地方。除吃飯之外,出嫁姑娘還得給每人送上一張手巾、一團糯米團。連續3天,這些姑娘們都在這里陪著出嫁姑娘唱“哭嫁歌”。
我到了姑娘們的“幾嘎搶巴”,聽了幾首“哭嫁歌”,抄錄于后與大家分享:
一
姑娘下地臉朝東,爹娘養我一場空;
人家老子喊老子,姑娘老子喊外公。
二
一個雞蛋兩個黃,姑娘生來兩個娘;
親娘拿給人服侍,姑娘服侍人家娘!
……
《哭嫁歌》有感嘆父母養育恩的,有表示姐妹離別情的,還有感謝寨鄰老幼提攜之情的,形式多樣,腔調多樣。
“嗯巫嘍”·敬老
迎娶苗家姑娘有一個禮數叫做“嗯巫嘍”(苗語:jid wuk lul),它體現了苗家“姑娘酒”的尊老敬老。凡姑娘家還有祖輩,男方家就得專門給這老祖宗一條豬腿,外搭一個豬心。豬心要用棕子葉包著,意思是親戚越走越寬,請老人放心。吃“嗯巫嘍”的人,都是這家老人的老朋友,光顧的老人在吃的時候,還要送這家的老人錢或糖食糕餅。過去都是一塊二角錢,現在也有送十二塊的。苗家人認為,沒有祖輩就沒有子孫;只有敬重祖輩,后世才能繁衍生息,延續血脈,也才能發財發富。
“敬茶”·送別
苗家“姑娘酒”一般要吃一天一夜。第二天吃了早飯,主人先是敬煙,后是敬茶。煙是葉子煙,《刻道》歌里刻得有的,那是“禮”數;茶是土茶,但茶就不是那么好吃的了。
當舅舅把茶吃好之后,得在茶盤內放上一百二十元,是親舅還得加倍或更多。
“敬茶”緣由起至苗家故事《兄妹結怨》。苗族《開親歌》里是這樣描述:古老的時候允許姑舅家老表開親,姑娘家的姑娘必須要問舅舅家,如果舅家不娶之后,才能嫁給別人。姑娘發怒了,她說:父母的田產是你的,父母的家產是你的,你把我嫁到最窮困的家庭,我嫁姑娘你還要問我要聘禮,三百兩銀子,三百匹馬驢,三百頭水牛……這一些我都是要你賞還的。如今,你吃我的茶葉,你得給我銀子,否則我要用籮筐闞你,用扁擔抽你。舅舅家知道過去有錯,只好在吃茶的時候,主動將錢放在杯子里。
吃了茶,姑娘還得根據親疏內外逐一還“禮”,或鞋子、或鞋墊、或手巾、或炒米……
客人出門之前,還要打花貓。打花貓是苗族的習俗,除了打上一朵太陽花之外,在額頭上畫上牛角。傳說古時候,以前路程比較遠,路上虎狼當道,虎狼都怕水牛,畫上牛角之后,虎狼不敢接近。
送舅舅出門還是按老習俗。寨上的姑娘媳婦一大群帶著酒壺和杯子相送,一路歌聲不斷,遇到什么唱什么……凡事一問一答,要答得準,要和得對,答不準對不和就要喝酒;唱贏了,酒壺杯子全送給你。
舅舅家這幫人沒唱贏,哈哈,人家最后也干脆直送了。
大年初六,接到碧痕鎮新坪村干塘苗族“老庚”(苗族喜歡打“老庚”,即與同歲的人結拜為異姓兄弟)阿好電話,說他妹妹今天出嫁,通知我到他家去吃酒。
到苗家吃“姑娘酒”,我是第一次。于是,我背著相機,騎著摩托車,早早就趕到“老庚”阿好家。我由于喜歡寫點東西,所以相機和注意力就專門對準這場“姑娘酒”的每個細節,想把它寫成一篇短文。
由于婚期定在大年初六,苗寨“鬧春”的人們從“花場”上撤下來,轉移到阿好家背后的草坪上,一面“鬧春”,一面幫忙主人家,所以這場“姑娘酒”場面熱鬧非凡。
上一篇:葡萄酒的飲用禮儀主要有哪些
下一篇:中國酒文化:酒與古代祭祀中的“尸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