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酒又被叫做“杜松子酒”(因其含有特殊的杜松子味道),在香港、廣東地區稱為氈酒;臺北稱為琴酒。它最先是由荷蘭生產的,后來在英國大量生產后才聞名于世,它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一大類的烈酒了。金酒具有芳芬誘人的香氣,無色透明,味道清新爽口,可以單獨飲用,也可以調配雞尾酒,并且它是調配雞尾酒中唯一不可缺少的酒種。
金酒是在1660年由荷蘭的萊頓大學一位名叫西爾維斯的教授制造成功的,他首創了以大麥、黑麥、谷物為原料,經粉碎、糖化、發酵、蒸餾、調配而成的方法.這是金酒的傳統制做法。而選擇優質酒精處理后,加入經處理的水稀釋到要求的度數,再加入金酒香料配制而成的方法,叫做合成法。
最初制造這種酒是為了幫助那些在東印度地域活動的荷蘭商人、海員和移民預防熱帶瘧疾病,作為利尿、清熱的藥劑來使用的。不久后,人們發現這種利尿劑的香氣和諧、口味協調、醇和溫雅、酒體潔凈,具有凈爽的自然風格,很快就被人們作為了正式的酒精飲料來飲用。
在我國,20世紀30年代金酒最早在北京生產出來,它的生產者是法國的傳教士。在1910年,法國的傳教士們創辦了教會酒廠,也就是北京的上義葡萄酒廠,它的地址在北京阜成門外一公里的地方。上義葡萄酒廠的生產管理和技術工藝都是由法國人執掌的,酒廠與教堂共占地有近百畝,廠內的葡萄園有幾十畝,建有工房和地下儲酒室,地上與地下有發酵儲酒水泥池16個,橡木桶500余個。當時的設備有破碎機、壓榨機、蒸餾塔、香檳機等。
教會還在頤和園以北黑山邑村前山和后山占地700畝,當時引進的法國葡萄品種有福勒多、塞必爾和法國蘭等十多個品種。上義葡萄酒廠所采用的杜松子是從北京西山八大處一帶古老的墳地中采來的,杜松子到處都有生長,其葉有兩髭、五髭、七髭,年歲久了就結很多果實。金酒在我國銷售的最盛時期是在1946年,尤其是在來華的美國人中暢銷,有的還被帶回美國去。
按照口味風格來分的話,它可以分為辣味金酒(于金酒)、老湯姆金酒(加甜金酒)、果味金酒(芳香金酒)和荷蘭金酒。
其中,辣味金酒質地較淡、清涼爽口,略帶辣味,酒度約在80標準酒精度~94標準酒精度(相當于40度~47度)之間;老湯姆金酒是在辣味金酒里加入了2%的糖分,使其帶有怡人的甜辣味;果味金酒是在干金酒中加入了成熟的水果和香料,比如說柑橘金酒、檸檬金酒、姜汁金酒等;荷蘭金酒除了具有濃烈的杜松子氣味外,還具有麥芽的芳香,酒度通常在100標準酒精度~110標準酒精度之間。
金酒是不用陳釀的,但也有一些廠家將原酒放到橡木桶中進行陳釀,從而使酒液略帶金黃色。金酒的酒精度通常在35度~55度之間,酒精度越高,其質量就越好。比較著名的有荷式金酒、英式金酒和美國金酒。
現在國際市場上主要的金酒品牌有:添加利、哥頓、英國衛兵、鉆石、寶石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