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林,男,1962年生于四川省仁壽縣;1983年畢業于瀘州醫學院,本科
四川郎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個以生產銷售中國名酒——郎酒為主業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廠區所在地地處四川古藺縣二郎鎮。郎酒始于1903年,產自川黔交界有“中國美酒河”之稱的赤水河畔。從“絮志酒廠”、“惠川糟房”到“集義糟房”的“回沙郎酒”開始,已有100年悠久歷史。
2002年3月,在汪俊林的率領下,郎酒成功的完成了由國有企業到民營企業的轉制工作,經過幾年調整和探索,郎酒在品牌發展、質量管理、經濟效益等諸方面,都有了快速的發展和提高。
郎酒改制后,以靈活多變的機制極快的梳理品牌,調整品牌發展方向,理順產品結構,建立嶄新的適合郎酒發展市場營銷模式,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和人才隊伍建設,狠抓質量管理,調整工資資金分配方案,極大的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讓郎酒人看到了郎酒的光明前程。
2004年,郎酒集團對郎酒品牌進行了重新定位,確立了“神采飛揚·中國郎”的品牌戰略,經過產品結構的優化調整,將紅花郎作為核心來樹形象、樹品牌,實施以“群狼共舞,資源共享,集中突破”為核心的推進策略,以紅花郎為頭狼做主打,以新郎酒為次,再配以如意郎或福郎,形成啟動市場的主力。在市場動銷后,再投放流通產品。這一強勁有效的品牌經營戰略,完成了品牌的整合,形成了層次清晰、布局完善的品牌構架。
在“神采飛揚·中國郎”品牌戰略的統領下,經過精心策劃,產品全部更新換代,包裝精美大氣,其中新郎酒、青云郎酒、百年郎酒包裝分別在2004年、2006年、2008年連續三屆榮獲“世界之星”包裝大獎。產品結構明晰清楚,形成醬、濃、兼三種香型系列產品的良好組合。醬香型產品有精品郎酒、中華老字號郎酒系列產品、10年陳紅花郎酒、15年陳紅花郎酒、12年陳青花郎酒、20年陳青花郎酒、30年紅運郎酒、50年青云郎酒、100年郎酒紀念酒等;濃香型產品包括天寶洞藏酒、雙喜郎酒、福郎、如意郎、嘉賓郎、貴賓郎、香醇郎酒及古藺系列酒等;兼香型產品有12年陳釀、9年陳釀、3年陳釀的新郎酒。
汪俊林認為郎酒的戰略和其他酒廠都不一樣。
2007年,以汪俊林為核心的領導班子提出了郎酒發展的宏偉目標“351工程”和郎酒“十一五”戰略目標:通過10年的努力,使郎酒集團成為白酒行業的領袖之一。集團公司在“神采飛揚·中國郎”品牌昭示下,以郎酒品質為基礎,以產品為載體,以群狼戰略為手段,實施351工程。在一個地區集中3~5個事業部和3~5個商家,集中郎酒和商家資源在該地區形成郎酒品牌第一、銷售第一,從而使該地區形成3000萬、5000萬、10000萬的年銷售額。2006年布局30個點,2007年布局50個點,2008年布局100個點,從而實現公司年銷售額30億、50億、100億的目標。戰略產品——醬香典范的紅花郎酒,極大地提升郎酒百年品牌;而濃頭醬尾的新郎酒作為引領白酒新標準的兼香型產品,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追捧。醬香型精品郎酒、中華老字號郎酒產品、濃香型福郎、如意郎、天寶洞等產品倍受消費者的青睞。
隨著郎酒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提升,郎酒銷售量的不斷上漲,產品的銷售額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遞增,產品需求不斷加大,僅以現有釀酒車間的生產、包裝車間包裝量等遠遠不能滿足銷售的需要,需要有更大規模的釀酒、包裝才能滿足釀酒的需要,才能確保產品的市場銷售。為把郎酒繼續做強做大,充分發揮龍頭作用,公司從2006年起陸續投資2億多元進行重點項目建設,現被列為四川省、瀘州市重點項目的有5000噸釀酒基地建設項目、酒庫及包裝中心建設項目、熱電車間循環硫化床改造項目、工業廢水污染治理項目,萬噸郎酒基地改擴建等項目。
目前,四川郎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由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古藺郎酒廠、四川郎酒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為核心企業構成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公司。集團公司總資產21億元,生產基地占地1000畝,公司員工4500人,年生產能力達15000噸,具有生產醬香、濃香、兼香三種香型白酒的能力。公司先后榮獲了“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中華老字號”、“郎酒原產地域標記”、“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稱號。2007年7月,郎酒集團經四川省大企業大集團聯席會議和省政府常務會議審定通過,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12家快速發展壯大類大企業大集團。
作為四川省“六朵金花”之一的郎酒,是四川省唯一的“醬香型”名酒,也是瀘州市的支柱產業,更是國家級貧困縣古藺縣境內最大的工業企業,所上繳的利稅占古藺縣財政收入的60%左右。在汪俊林的領導下,通過幾年的調整,銷售收入快速上升:2003年郎酒銷售收入實現3.3億元,2004年銷售3.65億元,2005年銷售5.11億元,2006年銷售7.76億元,2007年產量達到17636千升,銷量為15872千升,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稅收為14492萬元,利潤為4857萬元;2008年銷售將突破20億元。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三十年取得的輝煌成就,令國人受益,令世人矚目,三十年,是一個節點和起點,目前,郎酒集團正以一流的質量、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至誠為市場和社會服務,為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和諧社會的穩定和強大國家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5.12”地震發生時,汪俊林正在去旗下企業麓山國際社區的途中,趕回家看他生病臥床的父親。他突然感受到汽車在咆哮,不對勁,便停車,這時有人對他喊:“汪總,地震了!”5月13日,通訊恢復后,汪俊林打的第一個電話是通知公司高管于14日到成都研究抗震救災相關事宜,因為此時他從電視上已經看到了大地震所帶來的對災區人民生命、財產的災難性破壞。13日,郎酒廣告宣傳負責人李明政給汪俊林打電話,請示是否在央視投放一條公益廣告,因為近年來國內發生的重大事件,如“香港回歸10周年”、“嫦娥一號升空”、“雪災”等,郎酒都是投了廣告的。沒想到,汪俊林說:“國難當頭,還做什么廣告。”
5月14日、15日,汪俊林召集公司高管在成都開會,集中意見決定成立郎酒慈善基金:一是修建希望學校,二是撫養孤兒,三是修建孤寡老人的養老院。當得知5月18日中央電視臺將舉辦《愛的奉獻》抗震救災晚會后,汪俊林當即決定參與晚會。在捐款數額上,公司高管們根據公司情況,提出捐500萬就行了。因為工廠原輔材料購買,包裝中心修建,以及奧運會廣告投放,銷售公司市場投入等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汪俊林說:“凡事有個輕重緩急,大家說的是實情,公司有一萬個理由需要用錢,但捐款只有一個理由,災區更需要用錢!其他困難,我們自己克服。”
正因如此,在5月18日晚會上我們看到了郎酒人捐款是2130萬元(說明:此款額含郎酒全體員工首次捐款130萬元,不含成都萬華地產公司捐款500萬元和郎酒各地辦事處開展的各項義賣義捐數額)。晚會上,面對朱軍的采訪,汪俊林說:“我們心系災區,盡己所能,為災區做一點事。
5月24日,郎酒集團精心組織了價值450萬元的郎酒、12萬元的臘肉、罐頭等物品,汪俊林率公司領導組成的郎酒抗震救災慰問團親赴汶川災區,慰問英勇的武警官兵。在進發汶川的途中,部隊領導打電話說汶川下大雨發生泥石流而道路中斷,因此車隊不得不返回。汪俊林等郎酒集團領導前往汶川慰問武警部隊官兵之行只好擇日進行。后經多方渠道,郎酒集團慰問物資已送到了部隊營地。
在這次災難面前,郎酒全體員工都為自己在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郎酒集團工作而自豪。災難發生后,在汪俊林的帶領下,郎酒集團全體員工帶著沉重的心情積極開展賑災捐助活動,為災區人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貢獻出綿薄之力!在成都工作的郎酒集團員工紛紛利用周末及下班時間前往市內各大醫院、物資中轉點做義工。有車的員工還將食品、衣物等一些急需品送到都江堰、什邡、彭州等災區人民手中,為同胞們排憂解難。
7月5日,汪俊林主持召開了有關慰問部隊的會議。
7月9日至7月31日,汪俊林委托公司各高管分別率郎酒“八一”慰問團,帶著郎酒集團公司4500名員工的深情厚誼和當年與中國工農紅軍結下不解之緣的中國名酒——郎酒(價值720萬元),慰問了堅守在青川、綿竹等地抗震救災一線的部隊官兵及海軍總部、國防大學、成都軍區等地。與官兵們親切座談,共敘軍民魚水情,以此表達郎酒人對人民子弟兵的愛戴和崇敬。郎酒慰問團所到之處,都受到了部隊官兵熱烈的歡迎和熱情的接待。
汪俊林表示,慰問部隊官兵,我們帶去的不僅是郎酒的問候,更是人民群眾對英雄的敬仰。關愛社會、回報社會既是郎酒集團作為企業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郎酒集團的傳統美德。
1992年,任瀘州制藥廠廠長兼黨委書記;
1999年-2001年,兼任四川長工集團任董事長;
2001年至今任四川郎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汪俊林系四川省第七次、第八次黨代表;第五屆四川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第二屆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企業家;
1999年四川省“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
2001年首屆“四川十大財經風云人物”;
2001年度“中國食品工業十大新聞人物”;
2002年度“中國食品行業十大風云人物”;
2003年“四川省優秀民營企業家”,“瀘州市首屆十大民營企業家”;
2004年“四川省優秀創業企業家”;
2006年“中國酒業營銷金爵獎之特別獎——年度風云人物獎”;
2007年“中國酒業十大領軍人物”;
2008年“影響四川·改革開放30年30位風云人物”;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