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令”,以參加游戲者各人的姓氏為素材,引出一句句成語,用來行令勸酒。
“姓氏令”.按照出句要求大致可分以下兩種:
①以姓綴就成語。
這種“姓氏令”直接用各人的姓氏去組成成語行令。如姓張的則以“張冠李戴”或“張公吃酒李公醉”等行令;姓吳的就可用“吳下阿蒙”、“吳儂軟語”等行令;如馬的便可以“馬到成功”、“一馬當先”等行令;姓徐的乃可取“熱轡徐行”、“徐娘半老”等行令。
②以具典故意義的成語來行令。
這些典故成語中的主角姓氏必須適與游戲者姓氏暗合相同。如姓藺的說一句“完璧歸趙”(正好與該典故中的主角藺相如同姓)即可,那姓曹的就可用“望梅止渴”(與三國曹操同姓),也可用“一鼓作氣”(與春秋時魯人曹劌同姓),等等。
【令例】
(1)以姓綴就的成語。
趙錢孫李、完璧歸趙(趙);青錢萬選、錢能通神(錢);名落孫山、龍子龍孫(孫);李代桃僵、桃李爭春(李);周而復始、周公吐哺(周);吳下阿蒙、吳儂軟語(吳);鄭人買履、鄭衛之音(鄭);天壤王郎、稱王稱霸(王);暴虎馮河、馮唐易老(馮);陳陳相因、陳言務去(陳);大張旗鼓、一張一弛(張);百步穿楊、楊柳依依(楊)…
(2)以典隱姓的成語。
一身是膽(趙,三國趙云);指鹿為馬(趙,秦趙高);望梅止渴(曹,三國曹操);一鼓作氣(曹,春秋魯曹劌);東山再起(謝,晉謝安);三預茅廬(諸葛,三國諸葛亮);直搗黃龍(岳,宋岳飛);聞雞起舞(祖,晉祖逖);有教無類(孔,春秋孔子);金屋藏嬌(劉,漢武帝劉徹);長安居,大不易(白,唐白居易);一諾千金(季,漢季節);一箭雙雕(孫,南北朝北周孫晟);模棱兩可(蘇,唐蘇味道);四面楚歌(項,楚項羽);司空見慣(劉,唐劉禹錫);負荊請罪(廉,戰國趙廉頗);投筆從戎(班,漢班超);紙上談兵(趙,戰國趙括);咄咄怪事(殷,晉殷浩);畫龍點睛(張,晉張僧繇);傳神阿堵(顧,晉顧愷之);刮目相看(呂,三國吳呂蒙);背水一戰(韓,漢韓信);胸有成竹(文,宋文同);鐵杵成針(李,唐李白);歧路亡羊(楊,春秋楊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