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酒瓶作為酒文化的重要見證,集書法、繪畫、風情典故、陶藝、酒藝等一體,綜合體現了酒文化的燦爛輝煌和人類文明史。陶瓷酒瓶作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奇異造型,將酒瓶裝點的更具有代表性。
陶瓷酒瓶有壇形、罐形、球形、葫蘆形、方弧形、多棱形、方圓形等各式形狀;仿古式、花瓶式、壽星式、琵琶式、雙魚式、提琴式等式樣不斷翻新。大則可容2000毫升,小則只裝100毫升。
酒瓶上的裝飾,更是,有獨到技藝,如“貢酒”瓶呈壺式,龍舞云繞,墨色金體,龍頭高昂占據壺嘴,龍尾搖曳恰置壺柄,猶如一尊祥云飛龍雕塑;“明酒”瓶塑刻一只猛虎,威風凜凜雄立山巔,引頸長嘯,虎視眈眈,給人以拼搏向上奮進之感;“八百歲御酒”瓶呈紡錘狀仿古式,內壁上釉,表面無光宛如黃土,瓶肩四龍騰升,八卦排列,古色古香,韻味無窮;“雙溝大曲”以雙魚對瓶置于錦篋,以杯蓋做魚口,功能工藝兼收;壽星瓶更富有民族特色,將其置于案頭,不失為“壽星高照”的吉祥之物。“沱牌生肖瓶”,是用十二生肖臉譜裝飾沱牌酒瓶,形象夸張,具有神秘的美感。
瓶體千姿百態,瓶耳小巧精湛,龍虎大象、孔雀鴛鴦、牡丹芍藥、蒼松翠柏,無所不有。真乃飛禽走獸,鳥語花香。“景芝”方壺式,雙肩飾環,古樸秀氣;“商羊”球壺,長頸雀喙,斟酒自如;龍頭“貢酒”壺,配有四盅,完全是一套精美的酒具,集多功能與藝術觀賞于一身,頗顯技高一籌。
各種陶瓷酒瓶,不僅造型美觀,而且裝點豐富。看其畫,吟其詩,憶史論典,更顯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酒文化的多姿多彩。
陶瓷酒瓶的色彩有魚肚白、象牙黃、鴨蛋青、麥苗綠、天藍、銀灰、赭石、茶褐、肚紫、墨黑等,大致可分為深淺兩色,深色瓶多以模壓花紋圖案裝飾,淺色瓶則以彩繪典故風光見長。如杏花村汾酒,以唐代杜牧《清明》詩意繪畫瓶體,一幅杏林酒簾、沽者牧童、密林幽徑圖,配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名句,清雅明快,賞心悅目,猶如步入春光之中;“太白酒”繪以李白高舉金樽,邀月對飲,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句,詩情畫意,躍然瓶上,使人油然產生思鄉懷古之情;“玉堂春”瓶將春院相遇、遭冤起解、平冤團圓的玉堂春故事梗概燒制瓶上;“景陽春”則以武松打虎為畫,雙瓶連幅,一幅為武松舉棒打虎,另一幅則是棒折、拳打、虎斃,題之“景陽芳酎透瓶香,壯士豪飲十八觴。酒助神威降猛虎,誰道三碗不過岡”,顯出英雄本色;“劉伶醉”繪有蒼松翠竹;“古井貢酒”繪有曹操舉觴頌賦圖。依據酒瓶形狀與酒的產地及酒名,繪制詩詞典故各種風光,不僅是最佳裝潢,也是絕好的廣告,更是酒文化中的藝術珍品。
酒瓶是常見之物,但在如今,寓實用與藝術于一體的陶瓷酒瓶更受消費者歡迎,也能彰顯酒企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