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但凡是懂酒的,亦或是成功人士都比較中意醬香型白酒?想必除了醬香型白酒價格比較美麗使人有面兒之外,必定也還有它的“不凡之處”。
好酒在釀造工藝上的三個基本標志就是“大曲、純糧、固態”。
醬香型白酒采用古法釀制
古法釀酒主要有兩個特征:一是糧食發酵:因為糧食是固體的,而且釀酒的糧食都要整顆圓滿無缺,所以這種釀造工藝被稱為固態法,全稱是“純糧固態發酵法”。二是加曲,曲就是——糖化發酵劑。糧食里的淀粉和糖必須要經過發酵才能轉化為乙醇,而發酵需要有一個媒介來促進糧食的糖化,這個媒介就叫糖化發酵劑,也就是曲。曲和老百姓家里蒸饅頭用的酵母是一類東西。有一種說法叫“糧為酒本、曲為酒骨”,充分說明了“曲”的重要性。為什么曲這么重要?因為曲決定了酒的香味。這些也就決定了醬香型白酒純糧釀造特點及綿柔、醇和的特質。
曲有很多種。采用純糧固態發酵法釀酒時加的是大曲,大曲是用麥子高溫制成的,發酵期長,菌曲很長,微生物含量非常豐富。和大曲相對的是小曲,小曲是用米制成的,發酵溫度低,發酵時間較短。最好的酒當然就是大曲酒,小曲的發酵方式及微生物、微量元素的含量跟大曲是不能相提并論的。除此之外還有第三種曲,叫麩曲。大曲是用麥子做的,成本較高。而用麩子、米糠之類的東西也可以制成曲,用這種曲做出來的酒就叫麩曲酒。北京的公交車上有一則廣告,廣告詞是:“牛XX二鍋頭,朕喜歡,就是這個味。”商業廣告不必深究,但我們應該知道,二鍋頭屬于麩曲酒,皇帝是不可能喝麩子做成的酒的。
國家標準規范醬香型白酒的超高品質
就國家標準而言,醬香型白酒不能用水和酒精勾兌,只能用純糧釀造。即GB/T10871。
醬香型白酒,唯一不添加任何化學原料和食用酒精的酒
鄉下的確有很多人用糧食來釀酒,那也屬于純糧釀造,但它不是商業化產品,大家買不到。而且純糧釀造的酒也是有高低之分的。高粱是釀酒的最好原料,五糧液用的是高粱,汾酒也要用高粱,為什么?因為高粱釀酒是最香的,只有高粱皮里面含有單寧,其他的糧食都不含有這種物質。不同的高粱和高粱之間也是有區別的,糯高粱的市場價格已經漲到了4.2元一斤,而梗高粱每斤只要一兩塊錢。
什么酒是最次的?玉米做的酒是最次的(云南等地也稱為包谷酒),因為玉米做的酒特別烈。很多酒廠用液態法或者固液法做酒的時候,連玉米酒都不用。玉米酒精主要用在哪里?主要用于制作乙醇汽油,東北糧庫里面有大量的陳化糧,其中的玉米都被做成了乙醇汽油。
現在大多數酒廠用的酒精有兩種,一種叫薯干酒精,一種叫糖蜜酒精,這兩種酒精市場價格基本在4000元至5000元一噸。用98度的酒精勾兌50度的酒,要加一倍的水,那么500毫升的酒成本才一塊多錢,一噸酒加入的香精成本大概在200塊錢左右,這樣算下來,大多數液態法制成的酒一斤成本還不到2塊錢。但就是這樣的酒,配上華麗的包裝就敢標價上千元。
醬香型白酒只能以傳統工藝釀造,五斤高粱釀一斤酒,原材料成本就要二十多元,再加上酒師、人工費用,一斤酒的釀造成本就達到了40多元,釀出基酒后還要進行窖藏幾年。與之相比,濃香型的白酒生產周期只有一個月。
為什么成功人士都中意醬香型白酒?
在中國比地溝油、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更可怕的就是——白酒,很多東西都是非法添加的,而白酒液態法又是符合國標的,是合格產品,所以很多酒我們喝了之后會頭疼、口渴。
政府管理企業外行不要緊,液態法合法也無所謂,但要把知情權還給我們。白酒出廠的標簽上應該寫清楚釀造工藝是固態法、液態法還是固液法,這是明確白酒品質最重要的一個標準,而國家對此居然沒有要求,這證明政府的管理是業余的,這是對全國酒鬼最大的傷害。我并不是說液態法不好,但是為什么不寫清楚是液態法?
很多酒根本就不是釀造出來的,而是制造出來的。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做個實驗,站在酒廠門口盯三天,計算一下它有多少輛拉糧食的車會進廠,有多少拉酒糟的車出廠。酒廠必然是有酒糟的,釀酒的煙囪也一定是會冒煙的。但是現在很多酒廠沒有糧食進廠,也沒有酒糟出廠,煙囪里也不冒煙。到工廠里參觀一下你會發現,車間非常漂亮、干凈和整潔。
酒廠不可能是干凈的,酒廠里的酒師不管一個月掙多少錢,他的穿著都會和乞丐差不多,這與衛生和文明無關,老祖宗幾千年來都是這么教的。很多酒廠拍攝的廣告片里,酒師穿著中式唐裝的馬甲和絲綢的燈籠褲,拿著嶄新的鐵鏟在鏟酒糟,這只是一種毫無根據的臆想,酒廠是沒有這樣的工作的。首先,鐵鏟不能鏟酒,鏟酒糟的工具叫宣板,是木頭的,鐵鏟對于酒質會有影響。其次,酒廠里身份最低的人是鏟酒糟的,酒師不可能去鏟酒槽。
如今健康觀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花更多的錢喝更好的酒,所以現在醬香酒行業也變得不再“純潔”,醬香型白酒越來越多,但質量卻越來越參差不齊。醬香型白酒綠色健康、品質一流、不傷身體,但一個前提是,你必須買到真正的醬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