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白酒市企業發布年報和季報使得白酒今后的發展趨勢更加撲朔迷離:2014年的年報讓很多分析者覺得2015年會趨好,但2015年的一季報又讓這種樂觀情緒大大打了折扣。2013年行業增速為11%,2014年不到6%,2015年呢?2015年之后的幾年行業發展到底會呈現什么樣的走勢?
未來增長曲線更加平緩
筆者首先想由遠及近地看這個問題。如果我們把行業的最近兩年放入到更長的一段時間內,可能會有更多的認識。我們以2000年為界。2000年或者2000年前后是行業發展的一個分水嶺。白酒行業的市場化發展始于1988年7月國家放開名酒價格,各類企業自由競爭,帶來了行業繁榮。但隨著國家稅收政策的調整以及企業競爭手段的粗放、單一,存2000年前后H酒行業開始進入調整期。所以我們以2000年這個重要的年度作為分析的時間起點。
從2000年到2014年的這十五年間,行業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下面這幾個階段:
1.從2000~2004年,這是一個發展停滯的階段,行業收入一直保持在500億元左右的規模,看圖中的曲線幾乎沒有變化;
2.從2005年開始,到2007年結束,這是個較快增長階段,這個階段行業增速穩中有升,增速一般能達到20%左右,企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增長曲線開始上揚;
3.2007~2012年,行業處于高增長階段,增速飆升,尤其在2011年、2012年,白酒行業增速達到近40%,發展曲線非常陡,各類企業均能獲得高速發展;
4.2013年直到今天,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今天的增長趨勢、方向乃至模式都不甚明確,所謂的調整期其實也是一個摸索期。
那么,2013年之后,上面這條發展曲線會如何變化?筆者認為,很有可能類似于上述第一階段的發展特征,曲線平緩延伸,這種狀況可能會維持到2016年。當然,2016年這個節點是個人分析、猜測。2000年后,行業用了5年時間恢復調整,直到2005年才有明顯改觀。考慮到今天的白酒行業發展質量遠遠高于那個時代、白酒企業的綜合實力也遠遠高于那個時代的企業,所以推斷,這個調整期可能只需要3年時間即可度過。
2016年之后,行業發展曲線會再次上揚,但上揚幅度可能低于2005~2007年的水平。在2005~2007年這段時間,白酒行業增速一般能達到20%,但今后這種增速很難出現,可能只有5%~15%,多數企業可能會在10%之下。這種判斷基于多種因素的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種分析(這三個都是定性分析,是對將來行業發展曲線的一個基本判斷):
第一,國家對“三公消費”的限制,使得政務消費市場難以產生對白酒行業的正面影響,白酒的價格提升將變得緩慢,整個行業的發展將由過去的價格引領型轉變為以大眾價格白酒為驅動的規模引領型,行業發展的收入曲線不會那么“陡”,更為平緩。
第二,盡管消費水平持續提升會帶動白酒消費量增加和價格升級,但白酒的消費人群難以大幅增加,而且面臨流失的可能性,這種此消彼長也會讓行業發展曲線變得平緩。
第三,在黃金期是你好、我好、大家一起好,共同造就了行業繁榮,但隨著發展過程中企業的分化,難以出現“一起好”的局面,最有可能出現的是大企業變得更大,某些企業變得更加舉步維艱,這又是一種互相抵消,發展曲線當然會變得平緩。
當然,行業出現負增長是不可能出現的,原因是,2012年開始的行業調整和2000年的行業調整性質完全不一樣。2000年前經歷的那一段時間可謂“野蠻生長”:競爭手段單一,依靠電視廣告加上大流通將規模在短時間內迅速做大,但隨即又在短時間內迅速衰退。這才導致出現了長達五年的行業發展停滯期。而在2012~2013年這兩年,白酒企業不管是體量還是營銷水平都有大幅提升,無論是品牌力、團隊素質、管理水平都已非昔日可比,抗風險能力大大加強,應變能力自然提高。所以幾乎不可能出現類似于2000年前那樣的大起大落的情況。
成熟期四大特征
上文對未來增速的判斷還基于一個重要行業特征——白酒行業正在進入成熟期,不可能出現那種循環往復,整個產業其實是螺旋式地上升。從營銷理論來解釋,成熟期的行業特點是:市場增長率不高,需求增長率也不高,行業特點、行業競爭狀況及用戶特點非常清楚和穩定,買方市場形成,行業盈利能力下降,行業進入壁壘很高。具體到白酒產業來說,行業增長率不高,市場需求也較為穩定,沒有了政務消費的快速拉動,白酒企業只能跟著整個社會的消費水平提升而提升;同時行業格局日益穩定,大企業的規模穩中有增,中小企業和大企業的差距越來越大。
具體來說,成熟期內的白酒行業主要有四個特征值得重視:
第一,大中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之間的差距會進一步拉大。考慮到這種區域性乃至地方政府保護,筆者覺得,將來最有可能出現的行業格局是15~20家大型企業,同時有若干家中小型企業。在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會有相當大的差距,比如大型企業將來到60億元或者100億元以上,一般是全國性品牌或者大區域性的品牌(橫跨兩個省以上),而下面的企業可能多數在10億元以下,主要集中在小區域內,比如在一個省的多個地級市占有優勢,這是一個典型的“啞鈴形”行業結構——兩頭大,中間小,不過一頭是集中的,一頭則是分散的。這個結構形成可能需要數年!
第二個特征是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從龍頭企業占全行業的比例來看,集中度提高并不明顯,原因是龍頭企業規模在擴大,但全行業體量也在增大。但如果當全行業發展曲線平緩的時候,龍頭企業規模仍然擴大,那行業集中度就會明顯提高。不過這種提高的上限在哪里?提高的時間需要多久?尚不得而知。但有一個重要的趨勢值得我們重視,那就是區域性的集中度在顯著提高。多年來,每個產區都是老品牌在發展,鮮有新面孔出現。最近幾年快速發展的新面孔不多見,比如安徽宣酒、貴州金沙、四川敘府、甘肅金徽、青海青稞等,但這樣的企業數量實在太少。總的來說,區域競爭格局已經穩定成型,主要產區均有1~3家大型企業把控著競爭,同時會有三四家全國性品牌在滲透。
第三,行業利潤進一步下滑,白酒的投資誘惑力下降。去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實現利潤698.75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00.8億元,延續了2013年的下降趨勢。從各產區來看,只有貴州白酒利潤同比實現正的增長,但增速也僅為0.02%,其他地區白酒利潤增速全線下降。從市場層面看,這兩年白酒以資源換業績的現象非常突出,不要以為這是過渡期的問題,這將成為“新常態”,預示著白酒行業的高利潤水平將逐漸被拉低、拉平。我們設想一下更長遠的未來,酒企可能分化成兩類,一類是賣售價較高的產品,這些企業利潤會比較高;但另一類則是低價位的大眾產品,其利潤可能僅比飲料企業高一點。這就預示著行業的進入壁壘大幅提高,利潤的下滑是主要原因,盡管有一類企業能獲取高利潤,但對品牌的要求很高。
第四,新品會大量涌現。這個特征有別于其他行業,白酒是同質化非常嚴重的產品,大量的品牌只做一種產品,這在所有的快消品中都是非常特殊的。未來的趨勢必然是企業謀求其他酒種的開發、創新,這會讓整個酒類消費更加多元化。
上一篇:2015年6月中國酒業新聞快評
下一篇:大數據下的2014白酒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