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購物上訂購了8瓶某品牌白酒,沒想到送來的卻是旗下產品;還是電視購物,老兩口本想訂一桌年夜飯嘗個鮮,卻遲遲等不到快遞,錢也沒有下落……3月14日雖然是周六,本報3·15維權熱線仍然火爆,其中關于電視購物的投訴多達10余起。記者梳理發現,這些投訴有一些共同點:銷售企業都在外省,送的貨要么是偽劣產品,要么貨不對板,投訴者以老人居多,“七日內無理由退貨”難以實現……
電視推銷品牌白酒 收貨發現貨不對板
春節前,家住南昌市船山路的方先生在電視購物中看到一款某品牌知名白酒正在促銷,價格比較優惠。想著過年肯定少不了好酒招待客人,方先生就一次性訂購了8瓶。然而收貨的時候,方先生發現送來的白酒貨不對板。
“我買的是白顏色瓶裝的,送的貨卻是紅顏色瓶裝,而且款式和名字都不一樣。”方先生告訴記者,銷售白酒的這家企業是浙江的,當時他就打電話到了廠家詢問,對方告訴他該品牌白酒已經賣完了,送來的是旗下產品,質量和價格都一樣。方先生一看品牌,連名字都沒聽過,自己也不敢喝,于是想退貨。打了多次電話,可對方總以領導不同意為由拒絕。
訂購一桌年夜飯 貨沒到錢也不退
14日,劉女士也向記者反映,春節前夕,她和老伴在電視上看到一個關于推銷年夜飯的購物節目,推銷的菜品豐富多樣,有雞鴨魚肉、鮑魚海鮮多達18道菜,還有一張300元的手機充值卡,促銷價僅400多元。看到這么優惠,老兩口也想嘗嘗鮮,于是就撥打了購物熱線訂購了一桌年夜飯。
然而,錢打過去后,遲遲不見對方送貨。劉女士多次撥打銷售熱線,對方總是說太忙了,讓她再等等,馬上就送。一直到了大年三十,這桌年夜飯還是沒送來。“后來我要求退錢,廠家答應了,可就是遲遲不見錢打到賬上。”劉女士無奈地說,這家食品企業是上海的,我們年紀大了又不能去上海找他們,而且錢也不多,對方總是拖實在沒有辦法。
買來黑色染發劑 染出的頭發依然花白
家住南昌市的張女士昨天也打來投訴熱線:“春節前一個星期,我父親在電視購物上花1000多元買了7瓶黑色染發劑,試了后發現什么效果也沒有,頭發還是花白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后來多次打銷售熱線找廠家退貨,客服每次都很客氣,說稍后會有工作人員與她聯系。但等了一個來月了,還是沒有等到對方的電話。“說實話我連對方企業名字都不知道,只知道發貨地址是北京的,這該怎么維權?”
同樣在電視購物上買到假貨的還有黃女士。為了送孫女一套紀念品,2月26日,她花1980元買了一套《清明上河圖紀念銀條珍藏版十大傳世名畫》,后來拿銀條給專家鑒定,發現是假貨。聯系銷售商后,對方也不同意退貨。
消協
遠程購物退換貨執行較難
由于涉及跨省維權、多個銷售企業電話無人接聽等原因,今天上午,本報將針對上述多起電視購物投訴聯系相關職能部門,為消費者討回公道。
事實上,由于實際執行難等,近年來各類遠程購物退換貨糾紛投訴高發。記者從南昌市消協了解到,今年以來南昌市共受理295件遠程購物投訴,同比上升16%,居投訴類別排名第二。從購買途徑來看,網絡購物最多為221件,其他依次為電視購物56件、電話購物10件、郵購8件。
糾紛發生最多的情況是,消費者要求經營者按照新《消法》中規定的各類網購、電視購物等“7日內無理由退貨”給予換退貨,經營者以種種理由不執行,或延長退貨退款時間。
支招
遠程購物受欺消費者該怎么應對
該找誰維權?
產品銷售者和廣告發布者都有責任
根據《廣告法》第38條規定,承擔虛假廣告的法律責任的主體和條件具體如下:
首先,發布虛假廣告的廣告主——產品銷售者。其次,若廣告經營者和發布者——廣告公司和電視臺明知或應知虛假仍設計、制作、發布的,與廣告主一起承擔連帶責任。再次,廣告經營者和發布者——廣告公司和電視臺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姓名、地址的,應當承擔全部民事責任。最后,若有社會組織在虛假廣告中推薦產品的,承擔連帶責任。
什么步驟維權?
可以先找消協和工商 調解不行再起訴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2條規定,消協可以參與行政監督、檢查;向行政部門反映、建議;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支持訴訟;通過傳媒揭露、批評等。
根據法律規定,上述部門作為行政執法單位,有權對虛假廣告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此類機關處罰措施,并不能給消費者帶來直接的賠償。對于消費者受到的損失,消費者還得通過訴訟解決。法院的生效裁決也是最終裁決,具有強制執行力。
怎樣有效維權?
先搜集保留證據 有必要時進行財產保全
消費者發現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要求維權,正確的方法是,首先要做的是盡快保全相關證據。比如:錄制虛假廣告的電視節目,找到購物發票或合同,找到匯款憑證等。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凍結、扣押侵權人的相關財產,以防侵權人人間蒸發。
當證據保全和財產保全工作都做好后,再通過有效的維權渠道進行維權,這樣一方面為維權提供了充分的證據,另一方面也保證了賠償能得到有效執行。
如何訴求權益?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 選擇合適方式行使請求權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定,虛假廣告的民事責任主要有:繼續履行、雙倍損害賠償、支付違約金、適用定金罰則、修理、更換、退貨、減少價款等,消費者應依具體情況依法選擇一種或幾種方式行使請求權。
解決上述問題,電視購物受欺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就能得到有效的維護,這不僅能有效地打擊虛假廣告的責任人,也有效地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上一篇:白酒釀造業滿意度最低
下一篇:直面3·15 宜賓酒企與消費者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