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anterChina.com分析表明,去年中國海關共拒絕了百余批不符合進口規定的外國葡萄酒入境。
中國質檢部門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的一年間,中國海關共處理了165批不合格進口葡萄酒。其中法國葡萄酒占37.6%,西班牙及澳大利亞葡萄酒分別占24.2%和10.3%。
官方信息指出,這些因不符合規定而被海關銷毀或作退貨處理的葡萄酒來自19個國家(見下圖)。
被海關銷毀或作退貨處理的葡萄酒
法國、西班牙和澳大利亞葡萄酒在其中占主要比例,反映了目前這三個國家在中國大陸市場上所占的比重。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前11個月,法國、澳大利亞和西班牙葡萄酒分別占上海海關關區葡萄酒進口量的47.7%,12.4%和9.9%。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報告顯示,未能達到葡萄酒質量國家標準是這些進口葡萄酒被海關拒之門外的主要原因。
這些被海關處理的進口葡萄酒中,23%是因為未能達到中國國家標準對“干浸出物”含量的要求,12.7%則因為“銅過量”。此外 “標簽不合格”和“貨證不符”分別占10.9%(見文后附表)。
DecanterChina.com獲悉,干浸出物又叫無糖浸出物,是指葡萄酒除去乙醇及揮發性物質后的殘留物,進一步減去含糖量得來的數值。該標準被官方認為是檢測葡萄酒原汁含量和品質的重要標志之一。
目前中國的葡萄酒國家標準在2008年付諸實施,其中規定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和紅葡萄酒的干浸出物含量分別應大于等于16.0 g/L,17.0 g/L 和18.0 g/L。銅含量則應等于或低于1.0mg/L。
中國國家標準中規定的銅含量“與國際標準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沒有外來的污染,一般是不會超標的。”葡萄酒分委會秘書長、國葡中心副主任馬佩選接受DecanterChina.com采訪時介紹說,“干浸出物的規定也是比較貼合實際的,如果對葡萄原料進行必要的選擇并經過規范的工藝生產,一般都能夠達到標準的要求。”
葡萄酒國家標準(GB15037)是海關對進口葡萄酒品質進行檢驗的重要基準。此前DecanterChina.com曾報道,官方有意對這一標準進行更新,以使其更好地與國際標準接軌。有關部門已委任一批業內專家學者組成的委員會負責該標準的修訂工作。
*本次調查使用的數據來自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月度“進境食品化妝品不合格信息”報告;本調查僅抽取報告中HS編碼前四位為“2204(鮮葡萄釀造的酒)”的不合格產品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