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凡事有度
飲酒亦是如此
適量而行,淺嘗輒止
更能品出酒的曼妙之處
懂得“不貪杯”
是飲酒的智慧,也是處世的哲學
⚫君子飲酒,小酌為宜
古往今來,世人提到酒,總是顯得很興奮。
酒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社會交往的媒介和文化的載體。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因為酒的存在,出現了燦若星河的文人騷客和世代流傳的社交禮儀,“斗酒詩百篇”的李白、“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曹操、酒后狂草是“三絕”之一的張旭……飲酒,在于怡情、在于助興、在于抒懷,酒作為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一部分,千百年來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但君子愛酒,需控之有度,愛酒亦不可濫酒。
每個人的酒量都天差地別,有的人“千杯不醉”,而有的人“一杯就倒”,這其中的秘密就藏在人體內的“酶”上。
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主要通過肝臟進行,包括乙醇的吸收和代謝、乙醛的代謝,其中【乙醇脫氫酶(ADH)】和【乙醛脫氫酶(ALDH)】是兩種關鍵的酶,它們負責將酒精轉化為水、二氧化碳等無害物質排出體外。
一杯酒入了肚,肝臟的代謝任務就開始了。在兩種酶的作用下,酒精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但有的人天生這兩種“酶”的活性就不高,酒精在體內代謝的效率比較低,或過量飲酒,造成體內的乙醛不能被完全分解,從而堆積在體內,給身體帶來一定負擔,因此喝酒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為,不要貪杯。
⚫飲酒有度,適量而行
“酒”系谷類和曲釀而成,為水谷之氣,味辛、甘,性熱。中醫理論認為,酒具有溫通血脈、行藥勢之功。
同時酒也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劑,許多中藥的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如生物堿、甙類、鞣質、有機酸、揮發油等,藥借酒力、酒助藥勢,可以充分發揮二者作用。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用酒來炮制藥物可以增其療效這一理論就已得到廣泛印證,在《中國藥典》中也記載了用酒制藥的典例。
但到底“用什么酒”“選用什么藥材”呢?
這其中也大有學問。
勁牌參茸勁酒,對經典組方進行深入考究,最終甄選人參、鹿茸、菟絲子、枸杞子、黃芪、當歸、熟地、山藥、肉桂9味道地藥材配伍而成,嚴格依據《中國藥典》標準取材:人參取自長白山深山密林中自然生長的10年林下山參,其皂苷含量豐富,活性成分高;鹿茸則精選東北核心產區的二杠頭茬梅花鹿茸,道地珍稀、營養成分豐富;同時選取10年陶缸陳釀清香型原酒為基酒,酒體歷經時間的陳化逐漸老熟,口感醇和細膩,回味悠長。
珍稀的原料配以時間陳釀的酒,讓參茸勁酒的功效價值得到進一步發揮,所以“參茸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喲”。
那到底喝多少才算“適量”呢?
為了找到答案。勁牌研究院對參茸勁酒最佳飲用量進行了測試研究。從連續30天每天飲用50ml、100ml、150ml情況對比來看
一是功能感知變化。調查發現,連續每天飲用50ml組、100ml組、150ml組的測試人員,在精神狀態、體力、抗疲勞、氣血不足等方面均有身體改善感知。其中100ml組在容易感冒、食欲不振、體力不夠等癥候上得到了明顯改善,且改善率均在30%以上,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是不良反應跟蹤。在連續飲用30天后,每天飲用100ml組測試人員反饋的不良反應人數最少。
*上火、口干等癥狀,隨著單次飲用量增加,出現比例也越高。
測試結果表明,參茸勁酒50ml、100ml、150ml三組在堅持飲用30天后均有一定的功能感知變化。但100ml組感知效果明顯、不良反應少,因此推薦參茸勁酒每日飲用量為100ml。
⚫細品瓊漿,層層考究
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酒文化,也因此沉淀了許多科學飲酒的“秘訣”。越是好酒,飲時越要層層考究,既要品出酒中佳趣,又要避免飲酒傷身。
一層考究:喝酒要合“時宜”
想要喝點小酒,最好選擇餐后飲用,避免空腹飲酒。空腹飲酒會加速酒精的吸收,更容易有醉酒之意,因此應當適量進食后再飲酒。
二層考究:喝酒要講“溫度”
參茸勁酒中含有9味珍貴藥材,基酒為10年陶缸陳釀清香型原酒,適合常溫飲用。在夏季冷藏后(4-13℃)香氣協調,入口清涼醇甜、冰爽柔和,風味更佳。
*飲酒小貼士:夏季飲用時,往杯中添加2塊冰塊,口感更有驚喜哦!
三層考究:喝酒要論“均衡”
參茸勁酒里面含有性溫的藥材,整體飲食原則上需要均衡有節制,少吃寒涼、生冷、辛辣的食物,多吃堅果、蔬菜、粗糧和富含蛋白質的肉類、豆類,與參茸勁酒佐餐達到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的效果。
何謂“不貪杯”?
得酒趣,而不求醉
學會適度飲酒,有度生活
才能享受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