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末年初,總是適合總結和展望。2016年,白酒行業在一片歡呼聲中“觸底反彈”,相較于過去三年多的寒冬而言,確實回暖了,但春天僅僅只屬于少數主流品牌、主流企業,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形勢依然嚴峻:一方面,由一線全國性品牌向下傳導的壓力使得渠道和市場環境日益惡劣;另一方面,來自于葡萄酒、進口啤酒、特色酒的快速放量和擴張,正挑戰著白酒的“不可替代”。
對于白酒行業而言,2017年無疑是關鍵的一年。“非上即下”是這一年最顯著的一個特征。
由于筆者12月份要參加幾家券商的年終策略會,因此,對中國酒業2017年的七大猜想,就比往年“猜”得早一些吧。
猜想一:以飛天茅臺的“價量提升”為標桿,重構中國白酒“茅洋五”新一線陣營。
盡管“11.11”電商平臺茅臺旗艦店以不限量試圖樹立999元/瓶的零售價格標桿,但是三季報近200億元的預收款已經遮不住茅臺供不應求的事實,2017年增量15%的承諾顯然也跟不上民間消費被激發后的需求增長。
可以預估,即使茅臺股份在“價升”后允許以預提2017年計劃的方式“增量”,飛天茅臺2017年春節勇闖1500元/瓶關口也是大概率事件。
值得關注的是洋河股份。海之藍是對接新生代品質消費升級的最佳全國性大單品,以強大的渠道控制力為基礎,如果能再次輔之以強大的品牌活性化,海之藍的增量勿容置疑。與此同時,高端酒價格天花板拉升后,又給了夢之藍、天之藍、微分子等增利的機會,因此洋河很有可能在2017年奪得“榜眼”的位置。
對于五糧液而言,其增長面臨的一個重要桎梏是——700-800元/瓶的市場容量空間顯然是絕對不能跟100-300元/瓶相提并論的。
猜想二:基于二三線名酒的全面分化反彈,中國白酒優質企業開啟新“白銀時代”。
瀘州老窖、古井2017年回歸或進入“百億俱樂部”是大概率事件,郎酒、汾酒的名酒基因和活力機制也將助推其全國化增量增收;白云邊、口子窖、衡水、景芝、河套等區域龍頭企業,2016年已經在核心單品上恢復性增長,將繼續在2017年分得消費升級、品質升級、價格升級的紅利,并將是銷量、收入、利潤向主流品牌核心單品集中的主要受益者。
中國白酒“白銀時代”有三大特征:1、行業進一步分化,“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馬太效應凸顯;2、定價定未來,80-180元/瓶將成為全國性品牌和地方龍頭企業爭奪的制高點;3、品牌價格化、價格品牌化將是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關鍵要素。
猜想三:酒莊化路線成為中小型的地縣級酒廠的生存發展之道。
盡管目前中國酒業協會已經組建了白酒酒莊聯盟,洋河、古井等名優酒廠也已經做了有益的嘗試,但是感覺酒莊化路線更適合中小型的地縣級酒廠。主要原因是有三點:
首先,無論是從品牌基因還是資源支持看,地縣級酒廠要做“高(端)大(量)上(檔次)”的產品已經很難了,機會點只能是“優質低價”;
其次,地縣級酒廠有地緣優勢、鄉情關聯,可以將酒廠做成銷售陣地、傳播中心、體驗道場,如果酒廠能成為當地消費者的休閑地標,如果產品能成為城市的地域文化符號,那么可持續性發展就不再是問題;
因此,“精而美”是要求,“酒文化主題旅游”是路徑,中小型酒廠只有創新營銷才能在行業分化中幸免于難。
猜想四:產品創新將成為酒業3-5年競爭的關鍵因素。
從洋河微分子、金六福一壇好酒、淡雅河套等新品的上市和推廣,這一跡象已經初見端倪。應該說2012-2016年的行業調整期也是行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期,并且整體看流通領域的創新大于生產領域,先是B2C獨領風騷,后是O2O沉積后的強勁爆發,再是B2B在爭議中一路高歌,商業模式的創新不僅在造就百億、千億酒商,而且在重構酒業對消費者的服務體系。但是不可忽視的是,產品是一切商業模式的起點、是消費者需求的滿足點,當一個商業創新成熟為模式時也就意味著是“過去時”了,而且過分的模式化很有可能是對消費者價值的藐視。所以,酒業競爭的關鍵因素、經營創新的機會原點,應該是產品,能為消費者帶來高性價比的產品。
猜想五:東部沿海“品質化、品牌化”提升型市場與中西部“低價化、滲透化”普及型市場并行成為進口酒市場的主要特征。
一方面,東部沿海省份對進口葡萄酒、進口啤酒的消費趨于理性化,上海、北京、江蘇、浙江等市場進口葡萄酒消費的主流價格已經是80-300元/瓶,并且基本要求是國外的成熟品牌、有賣點的品牌,凱撒、瓦倫丁等過去以賣場為主的進口啤酒也在全渠道下沉運作;另一方面,“低價化”的進口葡萄酒、進口啤酒與國產酒的真正較量,在中西部地區正在開啟,并正在由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蔓延,這將對國產葡萄酒、國產啤酒形成推不掉的壓力,國產啤酒巨頭的財務報表已經開始反應。
為國產啤酒提個建議:合作以“快”為主的O2O新零售酒商,落地實現“新鮮度管理”將是國產啤酒的核心競爭力。
猜想六:新零售酒商的快速規;,將助推中國酒業廠商關系的生態化。
新零售酒商將主要包括三類:第一類是以1919、酒便利、琳林酒速到等為代表的O2O連鎖體系,主要是解決了消費者“快”的場景需求,他們顯然符合馬云預測的未來新零售趨勢“最大的機會和挑戰將是線上、線下的結合,傳統公司、互聯網公司的結合,只有完美結合才能走出未來”;O2O連鎖廠商關系的生態化也將是2017年的新常態,比如1919已經戰略合作茅臺、五糧液、洋河、汾酒、古井、帝亞吉歐、青島啤酒等大多名優酒企。
第二類是以酒仙網、也買酒、購酒網等為代表的垂直電商,主要是解決了消費者“全”的選擇需求,并且基于大數據、流量、互動溝通等互聯網化工具,酒業垂直電商已經初步構建起了爆款產品打造能力,比如酒仙網就以洋河特曲、全興老字號等找到了與廠家利益的完美結合點。
第三類將是”名煙名酒店/社區超市+e”的升級后新零售終端,盡管O2O連鎖、垂直電商規;乃俣群芸欤窃诰茦I社會零售總額中占主導地位的依然是名煙名酒店和社區超市等,他們本身就有強大的顧客群和線下流量,只要能利用好互聯網工具同樣可以實現馬云所說的“新零售”的升級。
猜想七:資本化、金融化工具的熟悉和使用將成為中國酒廠、酒商的必要的基本功。
酒類產業集中化、集群化在國產葡萄酒、國產啤酒、黃酒、保健酒等領域都已經基本完成,白酒業新的一輪整合2016年也已經啟幕,比如古井整合黃鶴樓、洋河整合貴酒等等。2017年的酒業整合將有三個新特征:
1、“綜合酒品”是成就中國帝亞吉歐/保樂力加的戰略方向,無論是茅臺、洋河、瀘州老窖、青青稞跨界進口葡萄酒或進口啤酒,還是中糧酒業的(長城)國產葡萄酒、(酒鬼)白酒、(名莊薈)進口葡萄酒、(黃中皇)黃酒的全品類,都是這一方向的踐行;
2、產業投資者很有可能是新一輪整合的主體,比如四川發展酒業、仁懷酒投等;
3、酒廠對酒商、酒商對酒廠的垂直一體化投資將在酒業資本化進程中涌現,特別是新三板掛牌的酒商。
另外,為了降低資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低利潤時代的酒廠酒商將越來越多的學會使用金融工具,比如中糧名莊薈和仁懷酒投即將推出的“貿易金融供應鏈平臺”,可以協同超商大商將資金的年化費用率降低到3%左右。
德魯克先生說:“基于顧客,企業有且只有兩項最基本的職能是營銷和創新!币源伺c酒業同仁共勉2017!
上一篇:酒類成本飆升,勁酒全線提價
下一篇:瀘州老窖董秘王洪波解讀白酒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