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前,各大商超的葡萄酒專柜,儼然已成為各葡萄酒品牌博弈的主戰場。幾乎每一個消費者身邊都會圍著幾名推銷員,而他們推薦給消費者的大多都是來自法國、西班牙、智利、澳大利亞等地的進口葡萄酒,相比之下,陳列著長城、張裕等國產葡萄酒的區域顯得有些冷清。當被問到為什么不向消費者推薦國產葡萄酒時,一名推銷員告訴記者,“因為很多人只想買進口的(葡萄酒)”。
國產葡萄酒正面臨著與國產奶粉相似的窘境:進口葡萄酒的快速增長侵蝕著國產葡萄酒企業的市場份額和利潤空間。8月29日,隨著張裕A(000869,下文稱“張裕”)公布半年報,A股5家葡萄酒企業的半年報已全部出爐,與去年同期相比,除了新上市的威龍股份(603779),其余4家企業的凈利潤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張裕的營業收入下降2.57%,凈利潤下降6.84%。
與此同時,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進口葡萄酒的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32.9%,進口平均價格上漲3.7%。而從產地來看,歐盟仍為主要進口來源地,但智利和澳大利亞的進口增速均超過5成。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面前,曾經保守和遲緩的張裕也在發生變化。8月27日,張裕舉行“小葡”產品下線儀式,這也是中國首款加果汁的葡萄酒。此外,張裕國際酒城生產中心正式投產,張裕總經理周洪江公開表示,“至此,張裕完成了國內8大酒莊及海外3大酒莊的布局,以上布局將為張裕未來10-20年的規模擴張做好產能準備,從而滿足張裕全球化競爭需求”。
進口葡萄酒兇猛
隨著“八項規定”等政策的實施,葡萄酒行業進入調整期,2014年下半年開始緩步回暖,如今仍處于弱復蘇狀態。由于葡萄酒是符合消費升級和健康趨勢的品類,在眾多業內人士眼中,葡萄酒行業依然具備一定成長性,因此越來越多的進口葡萄酒品牌涌入中國市場,張裕在半年報中如是描述公司目前的境遇,“競爭仍然十分激烈,公司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和挑戰”。
記者走訪幾家大型商超發現,目前進口葡萄酒的價格帶拉得很寬,從幾十元到幾千元價格不等,而在普通消費者集中的 60-180元價格帶,充斥著眾多來自不同產區、不同品牌的進口葡萄酒。由于接近中秋節,很多品牌都通過大幅度降價以增加銷售,相比之下,長城、張裕等國產葡萄酒并不具備價格優勢。
酒管家創始人郭海冰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進口葡萄酒品牌眾多,然而集中度不高,沒有一個進口酒品牌年銷量超過1000萬瓶,這種情況大概會持續幾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國產葡萄酒將會面臨非常殘酷的市場競爭,也許在未來,張裕、長城等酒企會像曾經的美國酒企那樣,最終通過進口酒和酒莊酒來搶占市場。
郭海冰還向記者表示,由于智利等國的管理成本很低,酒質過關,目前一些國內葡萄酒企業,也在通過進口原酒的方式來做自己的品牌。
然而在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段長青眼中,國產葡萄酒與進口葡萄酒在大眾化產品的品質上并無差別,“目前消費者有一個誤區,認為進口的就是好的,但實際上國產葡萄酒并不比國外的(差)”。
據有關媒體報道,今年7-8月,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福田保稅區辦事處在對進口葡萄酒進行現場查驗時,接連發現來自兩家代理進口企業共計10余批次、30個品種的葡萄酒有脹塞、滲漏的現象,重量多達60噸。
段長青還告訴記者,關于進口葡萄酒的市場份額,目前見到的大多都是進口量方面的統計,但進口量不等于銷售量,因為一部分葡萄酒還被壓在渠道里,“真正消費的量還沒有被統計出來”。
提高進口酒比重
目前,國產葡萄酒的同質化較為嚴重,“風格沒有很突出”。相比之下,個性較為鮮明的進口葡萄酒就更受消費者青睞。
段長青向記者表示,企業可以通過“頂層設計”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先通過對葡萄的精準控制設計風格,然后改變釀造工藝,最后定向選擇原料,但這一切都是以“摸準市場需求”為前提。
段長青告訴記者,持續的海外并購也是企業增加產品口味多樣性的一種方式。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張裕持續進行海外布局:8月底收購西班牙愛歐,10月取得澳大利亞鷹標的獨家經銷權,11月收購法國蜜合花。張裕副總經理孫健曾表示,張裕將會繼續一系列海外并購,張裕進口酒業務的比重有望在2020年達到整個公司銷售額的三成。
從收購標的來看,張裕選擇的這幾家酒企在海外均有一定市場份額,在國內市場也具備較高的性價比。中泰證券的分析師胡彥超在研報中稱,目前國內市場缺少進口酒強勢大單品,張裕有望在強渠道分銷體系下實現進口酒業務的高速增長。
目前,張裕已形成葡萄酒、白蘭地與進口酒三輪驅動的模式,而在葡萄酒方面,也已布局完畢,形成“高端酒莊酒、中端解百納、大眾消費醉詩仙”的格局。此外,張裕在半年報中表示,在2016年下半年將有序開展小支裝葡萄酒、加汽低酒精度葡萄酒、丁洛特酒莊酒等新產品上市前籌備工作,儲備發展后勁。
加快全球布局
2014年,張裕推出面向大眾的“醉詩仙”系列單品,價格僅為68元,醉詩仙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張裕“初步遏制了銷售收入同比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
段長青記者表示,在行業調整前,很多都是“買酒的人不喝酒,喝酒的人不買酒”,這種消費方式使得高端葡萄酒在國內葡萄酒消費中占有較高的比重,也使得整個市場呈現出一種不健康的發展狀態。最近幾年,大眾消費崛起,調研數據顯示,大部分大眾消費集中在60-180元價格帶,因此對于很多葡萄酒公司來說,盡管利潤呈下降趨勢,但從總體來看,銷售量還是在上漲的。
8月27日,張裕小葡正式下線。公開資料顯示,作為中國首款添加果汁的葡萄酒,小葡的酒精含量只有4%,終端定價13.8元,定位與預調酒類似,但添加了純果汁的小葡會更具優勢。張裕也表示,期望在未來三年將小葡打造成“低度時尚大單品”。記者致電張裕媒體負責人,詢問目前小葡的銷售情況,但截至發稿,電話無人接聽。
段長青告訴記者,這是正確的發展方向,小葡主要面向年輕人。基本上,消費者會在年輕時代形成固定的消費需求,他們才是葡萄酒消費的真正潛力股,而且小葡更適合聚餐飲用。目前在市場上,追求葡萄酒品鑒價值的消費者畢竟是極少數,相當一部分葡萄酒消費都出現在聚餐中,與西餐“一道菜一款酒”不同的是,中餐基本上都是“一桌菜一款酒”,這樣的飲食文化要求佐餐的葡萄酒更中性一些。
至于在與進口葡萄酒的競爭中,國產葡萄酒企業將會處于怎樣的境地,段長青告訴時代記者,葡萄酒消費是世界性的,像張裕、長城等實力雄厚的葡萄酒企業會加快全球布局,與此同時完善產品結構,未來不僅會有知名的高端酒莊酒,還會有能夠滿足普通消費的大單品。
上一篇:中國食品1元起拍“君頂”股權
下一篇:酒企中秋價格戰,力度空前卻銷售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