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進入8月,酒企紛紛開始發布2016年度上半年財報。從已經披露的數據來看,國內酒業市場已經進入回暖期,然而,能否開啟下一個十年黃金期還是未知數。
據悉,山西汾酒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4.23億元,增長7.9%;凈利潤3.59億元,增長28.45%。沱牌舍得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收7.8億元,增長24.34%;凈利潤2317.38萬元,增長243.53%。迎駕貢酒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5.12億元,下滑1.17%;凈利潤3.3億元,增長17.78%;威龍葡萄酒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73億元,增長4.4%;凈利潤2120萬元,增長90.36%。
看到酒企發布的業績數據,猶如給當下的酒業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酒行業的寒冬期已經結束。無論是白酒還是紅酒,消費者需求的上升,與白酒在深度調整期做出的各種救市措施,讓酒企終于慢慢走出市場下行期的陰影。
值得關注的是,到底是誰挽救了國內酒業市場呢?從眾多酒企的策略上不難分析出是大眾酒市場。與之前一窩蜂扎堆推出高端白酒不同,越來越多的酒企開始謀劃大眾酒路線。茅臺大力推廣系列酒,五糧液也加大力度布局民酒市場,種種跡象表明,白酒企業開始研究消費者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價希望借此樹立高端形象。
這對于國內白酒市場而言,不僅僅是酒企紛紛交出好看的成績單那么簡單。畢竟酒水作為快消品,滿足消費者才是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