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是產酒大國,其葡萄酒產量居世界之首,法國白蘭地和香檳是聞名于世的美酒。而法國同時也是酒的消費大國,法國人很喜歡喝酒,他們對酒有著特殊的愛好。
去法國朋友家里做客,他們不炫耀住宅、藏畫,卻會領你去酒窖。酒窖顯示法國人的生活品質,象征富貴、涵養和文化品位。法國人有句話,私人酒窖里儲藏著風雅。
法國人為了營造風雅氛圍,住進別墅第一天,就開始裝點酒窖。讓我們看,有這個必要嗎?喝酒去買得了,為什么要把酒都搬回家里?這要從法國人對酒的情懷說起,不親身體驗難以真正理解。法國是世界著名的產酒大國,葡萄酒產量居全球之首,香檳、白蘭地聞名于世,法國每年人均耗酒約八十公升。在法國,別墅家庭有酒窖,珍藏各年代的好酒。可以這么理解,以中國人包二奶比喻法國人儲酒,兩者同屬金屋藏嬌性質,都屬于喜歡便據為己有,藏起來慢慢品評欣賞的心態。
一般家庭也有專門藏酒的“專柜”,酒本身價值雖不高,但陳列的井井有條,琳瑯滿目。底層平民呢,藏不起任何酒怎么辦?勞動之余,每天也要進酒館喝上幾杯,不然一天就過得索然無味。法國人喝酒極為講究,以用餐來說,無酒不成席”,飯前要喝“飯前酒”,菜是雞、鴨、魚,必須喝和它顏色一樣的白酒;如果是牛、羊、豬肉,則飲紅酒,吃晚飯還要喝“飯后酒”。總之,不怕繁瑣,只為享受。
法國人為什么這樣喜歡飲酒呢?有其深厚的社會淵源。拿破侖時期,為減輕退伍士兵負擔,政府允許沒人每年免稅釀造十公斤的私酒,并可加釀造家用酒二十公升。這種做法世代相襲,遍布民間,法國造酒飲酒之風為之盛行。而今許多法國著名造酒作坊,大部分是由釀私酒的貧困家庭,為得補貼起家。除法國本土外,殖民地如阿爾及利亞等地區,也大量種植葡萄,釀酒業發達,成為一些地區的支柱產業。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為節約資源,禁止釀酒與販酒,酒在當時像黃金一樣珍貴。戰爭結束,政府為刺激經濟,放開“禁酒令”,大張旗鼓的宣傳酒的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紅酒、香檳、白蘭地再次盛行法國各階層。酒是好東西,許多法國人認為,可以補血提神,然而飲酒過度畢竟有害健康,法國每年因酒精中毒或酗酒引起的車禍多大數萬起,很多人酒精依賴,身體健康每況愈下,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
法國人講,美酒既能給人帶來快樂,又能傷害人,它和女人與金錢一樣。
法國天性浪漫,喝酒時也是一樣花樣百出,飯前有飯前酒、吃時有送飯酒、飯后有飯后酒,如果是雞、鴨魚類,就喝白酒,如果是豬、牛、羊肉,則飲紅酒......他們擁有世界上最豐富而又復雜的飲酒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