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文,1957年生。在國內外的葡萄酒圈名聲很大,驕人的業績令圈內稱他作“中國籍搞國外原酒第一人”。
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走出來保國臣。頭戴金冠遮云鬟,當年的鎧甲披上身。帥字旗鎮乾坤,渾天侯穆桂英,準料想我五十三歲又率三軍。都只為安王賊興兵作亂……此番領兵去征討,不為官爵為黎民。一馬踏破遼東地,不殺那安王賊不回家門。
一一《穆掛英掛帥》選段 北宋時,西夏犯境。穆桂英深感邪惡當道,朝廷刻薄寡恩,一向俠肝義膽的她也咽不下這口氣了,甘愿解甲歸田也不愿再為宋朝效力。德高望重的佘太君勸她:沒有國那有家,志士當以抵御外虜,為一方百姓保平安為重,穆桂英大發感慨:“老太君她還有當年的勇,穆桂英我就無有了當年的威風?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乃掛帥出征,據野史考證,那年穆大帥已五十有三。
公元2009年,舉國安定。瑞森國際酒業(集團)公司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蒂嘉瑞森(北京)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宜文先生恰逢53歲。然而,此刻的他,并沒有像其他“53歲的人,可能都已回家釣魚或打高爾夫了”,而是再次揚帆入海,向自己的夢想進發。
正如他所言:“我要繼續實現我的夢想,我一定要把國外的葡萄酒文化傳入中國,讓國人端起高腳杯,讓葡萄酒扎根中國。”他的心在動,人也在行動。
三年間,他從零起步做起了中國最大的進口葡萄酒代理及推廣中心,聲名遠播亞澳歐美,如此之大的影響,如此之大的規模,人們不僅將信將疑: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啊!明眼人都清楚,這期間歷經的艱難坎坷可想麗知。但,讓王宜文先生排除一切困難,繼續堅持下來而且碩果累累的信念是什么呢?他是天之寵兒嗎?
“永不服輸的信念!”王宜文先生斬釘截鐵地回答。
孟子曰:“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孟子《生于愧患 死于安樂》
回想起創業的初衷,王宜文先生講起了他的成長故事。
“‘自古英雄多磨難,紈绔子弟少偉男。’這句話或許還不適合我用,因為我不是什么英雄,但我想,任何一個站得直的男人,磨難這一關都是闖過了的。小時候受家庭的熏陶還是根深蒂固的。”在引用這句名言之后,王宜文先生“搶白”先給自己解釋了一番。
1957年,王宜文出生在黑龍江一個小鎮里,在那個全國鬧饑荒的年代,誰家都不富裕。而有六個孩子的家庭其困境也是可想而知。
“剛懂事時,我首先懂得的是改變我家庭的命運。就拿東北家家常吃的土豆燉白菜來說,我媽媽跟好多東北婦女一樣,把土豆皮一刮,土豆芽也不挖,她只是哐哐幾刀,再呼啦下一堆大白菜,就這樣全家一頓飯就解決了。記得我跟我媽說,‘您能不能不這樣做?’我媽說‘自己弄去,沒時間。’那個時候,我就有了最初的夢想:我一定要吃上精致的土豆燉白菜。”
“再大點時,我想改變的是家庭周圍的環境。我生長的那個小鎮,門前的十字路口便是一個垃圾堆,一年四季的臭氣熏天,尤其是炎夏時,一路的惡臭氣味,令人苦不堪言。”那時,偏僻落后的小鎮,臟亂不堪的環境,給王宜文先生的心靈一個強烈的撞擊。已經去過牡丹江等大城市的他,便有了要改變家庭周圍環境的想法。“牡丹江為什么能這么干凈呢?為什么我家的生活環境還這么差呢?我想要改變。”說到做到,他聯合幾個鄰居同學,用揀來的磚頭在垃圾車方便經過的路角壘了一個垃圾站,還給每一個住戶寫了一封集中倒垃圾的信。
“隨著年齡的日漸增長和生活環境的變化,到后來,我想著改變一個家族,一個城市,甚至是一個國家。并非我在唱高調,這是發自內心的,當時我真這么想的。”看得出,此刻的他滿懷虔誠。
雖說家境窘困,但熱愛讀書的欲望從未消減。天性活潑爽朗的他,在年幼時便表現出了與姐弟們不同的一面,他對讀書如癡如醉。
一次,在幫媽媽燒火做飯時,他手里抱著《青春之歌》看得入迷,火苗都快竄出來了,他也渾然不黨。媽媽見狀,一把搶過他的書,塞進了灶里。情急之下,他毫不猶豫地把手伸向了正在燒火的灶里,也不顧手被灼傷,一心只想著自己的書。媽媽見他對讀書如饑似渴,從此以后,再也沒限制過他的讀書時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學時,他學的是生物專業,不甘寂寞的他擠時間涉獵歷史、哲學、法律,到了畢業時他已經擁有生物、法律、中文等三個專業的文憑了,而更牛氣的是他在當老師時,講的卻是政治經濟學。
跨學科的學習和鉆研,為他日后縱橫四海奠定了堅實的知識積累。“一個人若沒有知識,即使把自己打扮的再有文化,也只是一副空皮囊。”
他用他自己多彩的人生,驗證了他所信奉的這句話。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0年前,王宜文先生有一份令人艷羨的工作——市政府秘書,且薪水不菲,但稿紙公文堆里的工作和生活,讓他覺得人生并不快樂,他的腦海里一直充斥著一個強烈的想法:我要沖出去!自由的翱翔;我要出去闖!用自己的拼搏打開快樂天堂。于是,他毅然決然地辭掉了“金飯碗”,移居到海外,開始了自己的創業。
在澳大利亞時,王宜文先生從事過很多領域:農產品做過羊毛、大麥;資源做過鐵礦砂;文化做過中澳建交30周年慶典活動,可是當他與葡萄酒邂逅,就深深地被那紅寶石般的液體迷住了,這一干,就是15年。
“剛到國外時,我依然堅持信奉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但很快發現,這是行不通的。在國外,沒有錢是生存不下去的。在國內,父母沒有給我創造財富,我沒有資本,那我就自己給自己創造財富。1992年,我覺得中國還不知道什么叫葡萄酒,所以那時候我進酒的第一個目的就是賺錢。”
深入接觸葡萄酒,才讓他發現葡萄酒不但是健康的美酒,葡萄酒里還有這么深奧的文化!
1992年在中國跟大家講葡萄酒,簡直就是拿二百年歷史的美國跟五千年的中國文明來對話,那種少數派的孤獨,是難以想象的。那時,每每跟人講述葡萄酒文化時,聽到最多的回答就是“不就是酒嗎?哪來這么多事啊?”,這種思想上的差距,給銷售帶來的阻力也是巨大的。思想不通,酒就賣不動,認識一點點滲透,知識一步步講解,所以剛回國的幾年的時間,王宜文先生孜孜不倦地在澆灌這個行業,不單賣酒,更要賣思想。在他身邊,喜歡葡萄酒,迷戀上葡萄酒的人越來越多,一點點效果就讓他滿心歡喜。
2000年,看到葡萄酒在中國市場逐漸被接受,王宜文先生開始考慮以國內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來觸動國內葡萄酒市場,個人出資舉辦中國與澳大利亞的文化畫展,邀請文化界人士訪問澳大利亞,又將文化活動推廣到中國南方幾個重點城市,隨后考察了南方的葡萄酒市場,深感南方接受新事物較快,可以作為葡萄酒文化傳人的突破口。接下來的幾年里,王宜文先生可謂是把自己交給了葡萄酒。與此同時,王宜文先生在國外的葡萄酒圈里也聲名鵲起了。
瑞森國際酒業(集團)公司中國區的前幾任領導都是老外,在飛速發展、遍是機遇的中國,他們卻未給集團公司帶來明顯效益。2005年,集團公司看到了中國市場發展的巨大潛力,危難之際,便迫不及待地把王宜文先生遣派回來主持大局。
這張調令,對于30歲出國,50歲回國的他來說,似乎是個美差事,但他清楚認識到他將面臨的更多的是挑戰。
時間和成績證明了一切。
他不負眾望。
2006年,他的葡萄酒事業在中國開始了真正的突飛猛進,驕人的業績令圈內稱他作“中國籍搞國外原酒第一人”,不但人是第一,而且銷量也是中國的第一。
輝煌成績的取得,說起來好似容易,做起來那真是一言難盡!
“剛開始到國內推廣葡萄酒時,處處碰壁。我也曾惆悵過,也曾迷茫過,也曾有過想就此放棄的念頭,但永不服輸的信念一直支撐著我走到現在,并將使我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談及創業史,王宜文先生的語調激動起來。
在國內推廣葡萄酒,雖然不比在和尚堆里賣木梳,種種棘手的問題也是十分磨練人的,王宜文說,小事不說了,大問題就有三個:
一、感性認識問題。什么是葡萄酒?在甜酒和半干酒充斥市場的那段時期,有人認為紅色的、甜的帶點澀的就是葡萄酒;葡萄酒喝著上頭;女人才喝葡萄酒,這類感性問題很頑固。這就需要改變人們的習慣性認識,僅這點,就有大量工作要做。還有,人的胃是有記憶功能的,喝慣了白酒的中國人,改喝葡萄酒初期容易醉。其實,這種現象很快就會改變,葡萄酒越喝越上癮,再者,中國人的喝酒習慣是喝了就得干,葡萄酒一口干下去,不同于白酒爽烈,這也是對葡萄酒飲用習慣的不標準,葡萄酒的細細品味,一樣過癮和烘托氣氛。
二、理性認識問題。你說葡萄酒是一種現代文明的酒,有益健康,可是人們對葡萄酒的營養保健功能還需要長時間來驗證。我想,如果中國人都知道法國人為什么極少得心腦血管類疾病,喝葡萄酒就像人們現在喜歡看東北二人轉那樣趨之若鶩了。
三、營銷建設。若沒有資金,在中國如何做大量的推廣工作?在創造財富過程當中,遇到的最致命的問題是國內外的游戲規則是脫節的。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①包裝脫節,中國非常講究包裝豪華;而國外要求商標簡潔,把所有的成本體現在酒的質量上。②中國在銷售進口酒的問題上有很多費用,比如開瓶費、進場費、堆頭費、促銷費等,這些問題在國外不存在,酒商絕對不會讓消費者把錢花在這些環節上。③理念問題,國內大部分人把酒作為一種麻醉劑,興奮劑,集體飲用高于個體飲酒者,拿葡萄酒等同于白酒消費;而國外大部分人是細細品味酒、欣賞酒,把酒視為精神糧食,當作溝通的橋梁。
王宜文先生說:“道之初,一定是無序狀態,無序是有序的開始,有序才是市場發展的必然。”但他堅信,隨著中國飲用葡萄酒的人數快速增長,對葡萄酒的認識逐漸加深,中國葡萄酒市場的豐收季很快就會來到,王宜文先生大膽斷言:三年,三年之后的葡萄酒一定是中高檔酒各領風騷。
中西葡萄酒文化結合的碰撞,能促使兩者之間更快更協調地結合到一起,最累的是心。首先,這個人一定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蘊,既要了解中國文化又了解國外文化;既要懂經濟又要懂政治。若把這方面協調好,可能要比你創造財富時付出10倍的辛苦還要多。很多外國人來了之后知難而退,很多旅居海外的愛國華僑也知難而退,原因也在于此。這點,王宜文先生深有體會。“我們也曾經有過不想干的想法,讓我支撐到現在的是我永不服輸。我相信上帝是公平的,你付出的這一代回報不了,下一代一定會回報的,可能這一代只是開墾,下一代是收獲。”
“無論做任何事,比如我做葡萄酒,傳播葡萄酒文化,我認為,首先,人必須有毅力,二要有一個永不服輸的精神,無論遇到什么艱難險阻,只要你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回報。比如我這輩子做不了,我可以讓我的下一輩來做,現在我已經讓我女兒來學習葡萄酒知識,我不但教她品酒,而且把我的理念傳授給她。我相信有一天,中國人一定會像外國人一樣,充分認識和理解葡萄酒文化、喜歡喝葡萄酒。”王宜文先生一字一句,抑揚頓挫地訴說著自己“永不服輸”的信念。
愚公精神,子子孫孫無窮盡。直至現在,王宜文先生依然浸潤在東方傳統文化的熏陶之中。
作為男人,首先要有政治頭腦;其次要有經濟頭腦;第三,要有事業心和責任感。
王宜文先生也把他的“永不服輸”的信念也體現在生活里。
剛到國外時,王宜文先生給太太描繪了一幅未來藍圖,講到這里,他十分認真:“我是真的給我太太畫了這幅畫,現在還保留著呢。”深邃的目光仿佛引我們走進了他遠在澳洲的別墅。這幅藍圖里有小洋樓,旋轉式樓梯,西餐廳,中餐廳,帶玻璃棚式的50米標準泳道,游泳池的水碧藍碧藍,花園姹紫嫣紅的鮮花與綠地相映成趣……現在這些都實現了。
王宜文先生用自己的能力和魄力,兌現了對家庭的承諾。他認為,這是男人應該做的。
他說,優秀男人一定要具備三點:
一、要有政治頭腦。比如這邊國家限制白酒消費,白酒消費繼續減少是大趨勢,那邊你還一個勁地搞白酒,這一定是行不通的。所以說男人要掌握大方向,要有政治素質。
二、要有經濟頭腦。男人最大的高尚是把一塊錢變成十塊錢,把十塊錢變成一百塊錢,把一百塊錢變成一萬塊錢,把一萬塊錢變成一個億;若是不小心一百塊錢花掉了一分錢,就一門心思地在那兒算計還剩九十九塊九毛幾,那不是在創造財富。
三、要有事業心和責任心。作為男人,首先具備男人的性格,應該知道怎么創造財富,支配財富。還有男人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拋棄家庭,不能對不起父母,不能對不起孩子。
如今,王宜文先生已是功成名就的人士,但在家中,他仍是太太眼中的好丈夫,女兒眼中的好爸爸。他會利用休息時間做一桌的美味萊肴,為太太做點家務,陪女兒做做運動,儼然一個“家庭主夫”的模樣。
棲居國外,不愁吃喝,悠閑自得,但他當初為何欣然同意回國創業呢?
“盡孝!”
一日,與父親通電話。父親正在散步,聊及心愿,父親隨口說起:“我是想著若是像現在這樣,散步累了,打個電話,馬上便能有人開車過來接我多好!”次日,王宜文先生就買了一輛車給弟弟開,作為父親的代步工具。“現在但凡有空閑,我都會陪陪他們。”話嘮到父母這兒,王宜文先生露出了孩提般純真的笑容。
“不是自賞,我認為我具備了我所說的這幾點。尤其是責任心,我的責任不僅是對家庭,對用戶,對產品,對游戲規則,對社會都是如此。目前我公司的很大一部分銷量都是來自自然銷售。中國銷售有個規則:先給貨再要錢,但我的用戶做到了錢貨同期,不論是區域代理還是經銷商。我回報給用戶的是品牌,是堅實的品質和強大的外國酒資源壟斷,是堅挺的信譽!所以說在中國,做進口酒的第一要素是要講誠信。”
話題一轉,又拐到了葡萄酒上。
“做生意,一定要誠信。我覺得,你若要糊弄用戶一次,他會糊弄你一百次一千次;你要認真對待用戶,他也會實實在在對待你。”操起東北家鄉話的他真是掏出了心窩子,這是王宜文先生經商幾年來的最大感觸。所以,他把對用戶的責任看得比什么都重。
如今,瑞森國際酒業(集團)公司致力做“中國最大的進口葡萄酒代理及推廣中心”,誠然,王宜文先生功不可沒。
“我的一生沒有任何傳奇色彩,我只是做我喜好的事,盡我自己的責任而已。我不是傳奇,但我絕對是中國l3億人口當中最普通的一個稍微拔點尖的人。”
在他富足時,他沒忘記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他與澳大利亞人一起投資在黑龍江穆棱縣建立了希望小學,他促使悉尼的莫斯曼和牡丹江建立了友好城市,他也使悉尼大學和牡丹江學院建立了學術交流等友好關系。他的善舉遠不止這些,他也將永遠善行天下。
1973年-1976年,就讀于牡丹江師范學院生物系生物專業;
1976年-1981年,于牡丹江林業師范學院任教生物兼政經;
1981年-1983年,于哈爾賓師范大學生物系進修生物專業;
1983年-1989年,于牡丹江林業師范學院任教生物;1989年-1992年,任牡丹江市政府農委秘書;1992年-1995年,任牡丹江江龍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1995年-2005年,任澳大剎亞瑞森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亞太地區總經理;2005年至今,任瑞森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駐中國代表處首席執行官。1998年-2000年,被悉尼市莫斯曼政府授予為“中澳文化友好交流使者”;被牡丹江市醫學院授予為“榮譽教授”;
2005年-2006年,被南澳葡萄酒協會評為“亞太地區最佳葡萄酒文化推廣使者”。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