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民,男,1964年6月出生,大學學歷,教授級高工,現任沱牌舍得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技術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技能大師、首席生態釀酒學家、中國當代發明家、中國釀酒大師、中國首席品酒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第十次黨代會代表、國家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受聘為兼職教授。
首倡并構建生態釀酒、生態經營、生態文明、生態文化體系(寫入國家級規劃大學教材),定義生態釀酒國標術語,揭示固態發酵遵循的“五三”原理,開創濃香白酒幽雅流派、釀造藝術學、智能機器人釀造等。主研科技項目133項,有發明專利33項,著作5部,論文40余篇,獲7項國際發明金獎、發明創業獎特等獎、中國專利獎、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科技獎勵60余次,國家和省部級獎勵40余次,其中:1988年“沱牌曲酒生產新王藝”首次在第十六屆日內瓦國際新發明展覽會上獲銅獎;“沱牌曲酒”獲國家名酒;“濃香型大曲酒優質高產新工藝開發”獲國家科委星火科技金獎;“舍得系列酒生產工藝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所長。培養技能型人才近萬人,創經濟效益150余億元。
1982年,年僅18歲的李家民一頭扎進沱牌,從此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從生產工人到生技科長、科研所長,到生技部長,再到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憑著自己卓越的工作業績和對公司的巨大貢獻,他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事業的成功。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李家民就在繼承傳統釀造工藝精華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改造革新。他帶領沱牌科研團隊,以沱牌生產車間為試驗田,堅持自主研發,致力提高沱牌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努力探尋提高白酒質量的方法和規律,提升行業整體水平,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1991年,他率先將濃香中溫曲改進為中偏高溫曲生產,促進了產品質量的飛躍;之后,又模擬老窖“三系”特點,成功研究并應用“人工窖泥培養方法”,大大縮短了窖泥老熟周期,打破了“百年老窖出好酒”的神話;率先在行業內開展窖泥、大曲、紅曲工藝技術及質量的研究和應用,建立了相關工藝技術和產品的質量鑒定標準,并在釀酒行業專業期刊《釀酒科技》上發表《人工窖泥質量標準的研究與應用》、《濃香型大曲質量鑒定標準的研究與應用》等學術論文30余篇,促進了相關產品的質量標準化、生產科學化;開創性地采用嘗、喝結合方式,對白酒產品的過程和出廠質量實施檢驗,并創建了“智能優化專家系統”,通過人工感官、電子感官品評及智能優化三者的有機結合,克服了傳統勾嘗人工嘗評的缺點,有效保證了每批次產品質量的穩定,該項目已獲得國家質量技術領域最高獎——首屆質量技術獎,成為全國食品行業唯一獲得者。
李家民對中國白酒香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創新,并取得卓越成效——率先全面系統地對香型復合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堅持“滿足飲酒嗜好、因味制宜、多香味結合、兼容互補”十九字創新思路,致力打造新風格白酒,使沱牌和舍得系列酒既不同于川派的濃郁型,又不同于江淮派的淡雅型,成為獨樹一幟的“幽雅型”。
他主研的舍得系列酒工藝技術、沱牌曲酒“安全、優質,高產、低耗”技術及濃香型白酒貯存質量變化規律等成果,經四川省科技廳組織的鑒定委員會鑒定,認為“實現了集合創新,國內首創,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并實現了釀酒生產的兩大突破:一是成功實施了“減糧、減曲、加配糟”一次性轉排,使出酒率和名酒優質率大幅度同步提升;二是解決了產質產量之間矛盾的技術難題,許多車間實現了“雙50”(基酒優質率、出酒率雙雙達到50%)。舍得系列酒工藝技術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濃香型白酒貯存質量變化規律的研究》在全國食品行業、全省獲得國家質量技術獎。
白酒知名專家周恒剛、梁邦昌考察沱牌后發出贊嘆,“沱牌的生產管理絕對是一流的,不少科研成果都體現了獨創、超前意識,可以說在行業是很少見的”。
李家民長期致力于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倡導生態釀酒理念并在沱牌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釀酒工業生態園,還將創建的成功經驗提升到理論的高度,著述《走向生態化經營》-書,提出了建立循環經濟模式,釀造“生態酒”的方法,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他主研的“沱牌釀酒工業生態園“項目獲四川省金橋工程一等獎,并被列為國家“星火計劃”,“川中丘陵地區優質玉米產業化開發與示范”被列為國家科技示范縣富民強縣推進行動重點項目,“沱牌生態產業鏈的構建及促進縣域經濟的研究及應用”被列為四川省科技示范縣重點項目,“川中丘區射洪縣循環經濟型現代農業科技集成研究與示范”被列為四川省新農村建設科技富民推進行動重點項目。目前“固態白酒釀造物中香味物質的超臨界CO2萃取方法”、“一種利用固態白酒釀造伴生品生產醬油的方法”、“一種利用固態白酒釀造伴生品生產食醋的方法”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借鑒中藥的藥效機理,對純糧固態白酒自然發酵產生的各類成分進行對比分析研究,開創了白酒安全與健康研究的新領域,“一種含有中藥藥效成分的保健酒”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在技術創新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他在企業管理方面也取得卓著成效,為企業管理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版本”。在釀酒車間首創了“包窖到人”管理法,通過落實責任、權責對等措施,極大地調動了釀酒工人的積極性,使車間基酒優質率、出酒率得到大幅提升。2001年,該管理法分別榮獲省、國家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二等獎。他的管理論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具體實現形式的探索》于2004年被收錄于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年鑒(2002)》,與海爾集團的《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等6篇論文一起,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國企業實踐的代表性論文;在管理實踐中提煉出的“1231”思想,即以質量為中心,成本和服務為兩個基本點,堅持“落實、求是、務實”三個著眼于,“創新”一個立足點,通過在企業的全面實踐,已上升為沱牌核心管理文化之一;其論文《面向市場加強設備管理》在國家一級期刊《中國認證》上發表;著述的《沱牌三品戰略))一文獲第二屆中國品牌質量建設征文獎,成為參選的1000余篇論文中全國酒類行業唯一、全省唯一的獲獎者;率先開展多標(質量、環境、食品安全、職業健康安全、計量等)一體化整合,提高了管理效率。
他十分關注白酒行業的人才培養,站在白酒產業發展的高度,針對行業技能特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他創造性地將340多種工藝操作和趣味體育運動競賽結合起來,通過寓教于樂的競技活動提升了員工的技術水平。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持之以恒地廣泛深入調查企業員工心理狀況,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心理咨詢室,建立了心理咨詢網站。他為企業培養了一支優秀的科技創新隊伍和管理團隊,目前沱牌已擁有專業技術/技能人才1091人,國家高級品酒師20人,專兼職嘗評人員600余人。2004年,由他培訓并帶領的38名白酒嘗評代表參加了被譽為全省“白酒嘗評人員的奧運會”的四川第六屆白酒省評委培訓考核,通過公平、公正的角逐,沱牌在參考的248名考生中取得參考人數第一、錄取率第一、團隊成績第一、個人成績第一的好成績,其中90分以上全省7人,沱牌占6人;34人被錄取為省評委,占全省錄取總人數的五分之一。為打破白酒評委有史以來只考嘗評、不考勾調和行業勾調技術封閉的狀況,2004年9月23日,他分剮向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四川省食品工業協會遞交了((關于舉行中國白酒勾調設計擂臺賽的建議書》,并提出了詳細的競賽方案;2004年12月8日,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發了《關于協助舉辦“2005年白酒行業儲存勾調工職業技能比賽”的函》,同意將該項目列入全國總工會2005年全國職工競賽。
艱辛的付出換回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截至目前,他已發表論文近30篇,著作4部,自主研發了30余項國家、。ㄊ校┘壙蒲许椖浚⒂小叭斯そ涯嗯囵B方法”、“輪輪雙輪發酵工藝”等14項授權和在審發明專利,多項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獲國家和。ㄊ校┘壀剟40余次。他的成果全面應用于企業生產經營實踐,使沱牌獲得了眾多榮譽,得到長足的發展。1988年“沱牌曲酒生產新工藝”首次在第十六屆日內瓦國際新發明展覽會上獲銅獎,沱牌曲酒榮獲“中國名酒”,“濃香型大曲酒優質高產新工藝開發”獲國家科委星火科技金獎……僅“輪輪雙輪發酵工藝”一項發明專利的應用就使中國名酒沱牌曲酒的基酒優質率得到大幅提升,許多釀酒車間基酒優質率、出酒率雙雙達到50%以上,受到業界的高度贊譽,累計為沱牌增加純收入1.3892億元。
李家民認為科研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他說,“我將堅持高標準做事、低調做人的作風,高標準是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做事,促使自己不斷奮進,低調是謙虛好學、樂助于人、平淡做人,保證自己永遠都能安心地撲下身子扎根基層和實踐。”目前社會生活中存在一種利益至上、浮躁浮夸的不實之風,他希望自己能“躲起來做點事”,不讓名利成為包袱,甘于基層科研實踐的平淡和艱辛,在有限的時間里作出更好更多的事情來。他將繼續以平凡和樸實譜寫出新的人生篇章,以無愧于沱牌“科研技術發動機”的稱謂。
1982年8月至1985年6月,沱牌典酒廠質檢室主任,從事釀造和理化分析;
1985年7月至1987年7月,西南師范大學化學系學習分析化學專業;
1987車8月至1988年9月,擔任沱牌曲酒廠科研所副所長。從事質檢和科研工作;
1988年10月至1990年12月,沱牌曲酒廠質檢主任,科研所副所長,負責技改和科研工作;
1990年3月至1994年l2月,擔任沱牌曲酒廠生技科長、科研所所長,負責科研和生產管理工作,其間在四川大學、西南師范大學在職學習生物、管理專業本科;
1995年1至今,擔任沱牌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全面負責科研,生產(含設備)和質量管理等方面工作。
1982年以來,李家民同志低調、務實地扎根于企業科研和管理實踐,長期主管企業生產、技術、質量.設備工作,堅持科研與生產經營相結合,在適應消費需求上著力穩定和提高名酒質量,走出了一條“投入少、見效快、效益好”的自主科研道路。
發表論文近30篇,著作4部。主研了30余項國家、省級科研項目,并有“人工窖泥培養方法”、“輪輪雙輪發酵新工藝”等13項授權和在審發明專利,多項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