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內蒙大草原上的蒙古族熱情好客,好騎馬的他們同樣愛喝酒。若客人到了,迎接客人的第一步就是請客人喝“下馬酒”。
身著蒙族服裝的姑娘將下馬酒斟在銀碗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歌聲甜潤、嘹亮。客人們盡管不懂歌詞大意,但完全能體會到主人的深情厚意和草原游牧民族的豪放熱情。客人喝“下馬酒”時,將一直有歌聲相伴。面對蒙古族人的這番熱情,再不會喝酒的人也會情不自禁地躬身接過酒杯,毫不猶豫地一飲而盡。
喝“下馬酒”的時候左手接過酒碗,按照蒙古族喝酒的習俗,用右手的無名指沾一下酒彈向空中——敬天,再沾一下酒彈向地下——敬地,再沾一下酒抹到自己的額頭——敬祖先,然后雙手捧起一口喝下。
相傳,“下馬酒”起源于成吉思汗,后人為防止被人暗害,每次在飲酒時,都會用銀杯斟酒,學著成吉思汗的樣子將母指上的象牙板指伸到酒中,板指不變色,敬完天、地、祖宗之后,就會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由成吉思汗傳下來的敬天、敬地、敬祖宗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在內蒙古,一碗“下馬酒”、一首馬頭琴伴唱的祝酒歌、一條潔白的哈達就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游牧民族的熱情和真誠。
上一篇:苗族媒人米酒典故
下一篇:酒會上中途離席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