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花菌病害是葡萄酒最容易感染的病害,我們在原酒貯存過程中,特別是貯存當年的新酒,不注意二氧化硫的使用和不注意隔氧措施,就會在葡萄酒的表面生成一層白膜,如不及時處理,白膜就會加厚、敗壞酒的風味。這種現象也常出現在封口不嚴或SO2偏低的成品酒中,使成品酒的液面出現片狀菌膜而無法銷售,給廠商造成巨大損失。
一、酒花菌的識別
酒花菌病害是由產膜酵母產生的,病害開始形成時是光滑的輕而薄的膜,時間長了逐漸加厚,有時還較硬,膜上面還有許多皺紋。這種膜能夠將酒面全部蓋滿,在膜的下面,最初是非常透明的,隨著病害的發展,老的一層膜會破裂。在酒瓶內受到搖動,會分成無數白色的小片顆粒下沉、布滿酒中,造成酒液混濁。特別是在紅葡萄酒發生這種病害時,薄膜的顏色多數為白中帶紅、難看的土灰色,酒的顏色沒有改變。
在病害初期的葡萄酒,風味基本不改變,但時間長了以后,特別是這種病害在最嚴重時,酒中可以聞到一種不愉快的怪味(乙醛味CH3CHO)、青梗氣味和油耗味等。酒的滋味也會變淡,酒度略降低,酒體衰弱平淡,后味短。
引起這種病害的病菌我們稱之酒花菌,學名葡萄酒醭酵母(Mycoderma vini),在顯微鏡下觀察,多數為短臘腸形,長約3~10um,直徑約2~4um,不產生孢子形態,也不使糖發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還有漢遜是酵母(Hansenula yeast),畢赤氏酵母(Pichia yeast),結合畢赤氏酵母(Zygopichia yeast),圓酵母(Torula),這些均為產膜酵母。
這些產膜酵母到處可以生存,多數是在葡萄破碎時和其他細菌一同進入發酵罐中,在有氧環境下和SO2偏低時,它就會大量繁殖,潛伏在酒中,給以后的生產帶來麻煩。
二、產膜酵母生存條件的控制
1.溫度,產膜酵母最適宜的溫度24~26℃,低于4℃或高于34℃時,就會停止繁殖,在60℃下,5分鐘就會將其殺死。
2.酒度,酒度越低,越容易引起酒花菌的繁殖,含酒精10%時,酒花菌的繁殖受到抑制,含酒精在12%以上時,酒花菌在葡萄酒表面就不能繁殖。
3.二氧化硫,游離SO2能夠抑制大部分的產膜酵母繁殖,這里必須注意葡萄酒衛生標準規定的SO2總用量為SO2≤200mg/l,不能超標準使用,這一使用量只能阻止產膜酵母的繁殖生長,不能使它死亡。
三、預防產膜酵母繁殖的技術措施
1.隔絕空氣,空氣中含有氧氣,要阻止氧氣的進入,就要盡量保持滿罐,嚴格注意罐口的清潔衛生。
2.盡量減少葡萄酒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并在罐口處覆蓋少量的白蘭地或精致酒精。
3.使酒液面空間經常布滿一層二氧化碳、氮氣或SO2氣體。
4.在葡萄酒液面布滿一層精制液體石蠟。
5.可在液面上放一片“抗酒花漂片”,也有人稱“蠟片”“安心片”等,這種產品一般是由法國或意大利進口。這種小東西用起來十分方便,效果也非常好。其主要物質是用石蠟基包埋的異硫氰酸丙烯酯,使用時芥茉香料會從石蠟基包衣中慢慢揮發出來,并充滿葡萄酒表面的空間,從而防止酒花菌的繁殖,而且在葡萄酒內不會有異硫氰酸丙烯酯的殘留。
四、治療措施
如果產品不幸污染上了酒花菌,而且已經在酒面上已大量繁殖,可視不同情況采用以下措施,去除葡萄酒中產生的怪味:
1.立即換罐,將裝病酒的酒罐進行嚴格的清洗消毒處理。
2.輕輕加入質量好的葡萄酒,使酒面上的酒花菌從罐口溢出,清除掉即可。
3.過濾一次,除掉散落的在葡萄酒內的酒花菌。
4.加入鮮牛奶處理,去掉因酒花菌造成的葡萄酒的怪味。鮮牛奶的用量一般為2.5ml/l。
5.可以在下一個發酵季節,加入葡萄汁作二次發酵。如果病酒為紅葡萄酒,可以泵入新皮渣中浸泡1~2日,可以去除酒花菌的怪味,效果較好。
上一篇:黑塔雷司令干白葡萄酒 詳細介紹
下一篇:葡萄酒知識——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