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九,男,1959年3月生。畢業于天津輕工業學院,主要從事釀酒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現為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研究生導師。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專業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6年,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啤酒行業自主創新國際高峰論壇上,有一個人用1~10十個數字巧妙地概括了中國啤酒工業的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水平,他那精確而簡潔的報告在這個向世人展示中國啤酒工業的巨大成績和創新成果的慶典上博得了陣陣熱烈的掌聲,這個人,便是被譽為“中國釀酒大師”的中國食品發酵研究院副院長張五九教授。
張五九,1959年出生于北京,1978-1982年就讀于天津輕工業學院即現在的天津科技大學發酵工程專業,畢業后分配到輕工業部食品發酵研究所(現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工作至今。他一直從事釀酒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歷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院副院長職務。
自完成學業以后,張五九一直工作在科研第一線,在各級領導及老一輩專家的指導及關懷下,先后主持并參加了“六五”至“十一五”期間釀酒工業技術領域10多項國家科研攻關項目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承擔并主持了多個國家及行業標準的起草工作,獲得了5項省部級獎勵及1項國家級獎勵,特別是獲得了由中央組織部、國家人事部、中國科協頒發的第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盡管取得了這么多顯著的成就,可是頭頂耀眼榮譽光環的張教授卻始終持有謙恭的態度,他說,取得這么多的成績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更離不開前輩和領導的關心與照顧。為人誠懇是張五九的一大特點。
張五九對釀酒原料與釀酒質量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對此提出了綜合評價方法,并且成功開發了釀酒原料品質和質量控制體系,在此基礎上編制了綜合評價的計算機程序,并將此方法首次應用于我國的釀酒原料的相關國家標準之中,先后發表論文多篇,多次獲輕工業部科技獎。張五九主持的研究室已經成為目前我國釀酒原料領域最具權威的技術研究和分析檢測機構。
作為我國釀酒行業的知名學者、理論與實踐的開拓者,張五九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便深入釀酒第一線,提出了生產、技術、質量、品評等許多獨特的見解,解決了釀酒行業中的無數疑難問題,為我國啤酒行業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和啤酒技術成果的快速轉化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模式。他曾主持對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廣州珠江啤酒集團、北京牛欄山酒廠、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浙江宋紅黃酒公司等企業的技術支持工作,長期為這些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并聯合開展科研攻關,為這些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針對啤酒工業科研的工作特點,張五九于1989年考取了國家啤酒評委,成為我國首批國家級啤酒評酒委員,鑒于他在啤酒評酒方面的研究造詣,成為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特聘為我國國家級啤酒品評委員資格考試的主持考官,從1995年開始從技術角度主持國家啤酒評委的考試,為我國培養了幾百名國家啤酒評委。中國啤酒品評理論、品評技術、品評方法在張五九組織指導下不斷摸索、實踐、總結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體系,這個體系的建立,凝聚著張五九的心血和智慧。
作為我國釀酒行業的研究學者、訪問學者,為了我國釀酒工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張五九多次出國訪問學習,積極倡導與開展我國釀酒工業與國際同行的技術交流,并與國際釀酒專業組織,如歐洲釀造協會、國際釀造研究會等建立了緊密的工作聯系。不僅如此,他還主持了與國際啤酒花種植協會、歐洲啤酒釀造協會等組織集團的技術交流合作項目,在釀酒工業技術領域,建立和發展了多項創新性理論,提出了新的觀點,為解決行業共性及關鍵技術問題貢獻了力量。
二十年來,中國的釀酒工業得到飛速發展,2007年全國釀酒工業產值達到2931.15億元,約占全國GDP的1%,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而我國的釀酒技術研究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20年的局面也已得到徹底改觀,一些研究領域的研究水平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而這一切成果的取得,無不凝結著張五九辛勤付出的汗水。
目前,正在主持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我國優勢傳統食品制造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子課題《優勢傳統啤酒制造業關鍵技術與應用》,課題研究時間: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
1978年,張五九趕上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的高考,步入天津輕工業學院。那時的他對大學的唯一感覺也許只是崇拜,對大學里面所設有的專業更是一無所知,他說當第一次得知自己的專業是發酵工程之后,他還以為這是一個與釀造醬油有關的學科,雖然誤打誤撞進入了發酵工程專業學習,可真正接觸發酵這一學科后的張五九卻對此產生了深厚的興趣。4年的大學時光,他累積了深厚的專業知識,這也讓他在以后的工作中感覺無比受用。
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張五九一直堅持“做事先做人”的原則,他經常說“每個人都需要懂得敬重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師長,不能忘本”。他對大學以及工作后對自己曾經有過幫助的人均牢記在心里,時常不忘問候或看望。
一直以來,他十分重視年輕一代的培養與發展,不僅這樣,他還有一個廣為眾人所知的特點:愛才如命。“伏櫪老驥最好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實現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壯志”,自信而不自負的總是盡其所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他要求下屬,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他提出“八項的素質要求,十項做人要領”,使自己領導的團隊成為中國釀酒技術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機構之一。
低頭做事,抬頭做人。趟過時間的長河,收獲人生累累的碩果而不驕;歷經歲月的洗禮,得取做人至上的美德而不躁。張五九就是這樣在實實在在地、踏踏實實地、用心釀造著人生的美酒。
1978年9月至1982年6月,天津輕工業學院食品工程系發酵工程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1982年7月至2002年,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從事釀酒技術研究;2002年,任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主持釀酒工程部工作,分管啤酒、白酒、葡萄酒、黃酒、果露酒等酒種科研工作。
1990年,《啤酒大麥》標準獲輕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0年,“麥汁外煮沸技術”獲輕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年,“應用單倍體技術選育啤酒大麥及制麥條件的研究”獲輕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5年,中央組織部、國家人事部、中國科協頒發的第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4年,全國釀酒行業百名先進個人;2006年,中國釀酒大師;2008年,《運用人工神經網絡提升啤酒質量控制水平》輕工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啤酒工業循環經濟》、《啤酒工業國家標準與技術手冊》、《飲料酒工業技術標準匯編》、《啤酒國家標準》、《中國啤酒大麥》、《啤酒釀造工、釀酒師、評酒師職業技能標準》、《突破傳統消費理念 促進行業快速發展》、《不同工藝白酒的核磁共振分析》、《不同種類啤酒花中黃腐酚含量的研究》、《兩種啤酒保質期預測試驗相關性分析》、《啤酒新產品評估體系的建立與應用》,《建立中國啤酒大麥產、供、銷及信息發布的有效體系》等。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