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華,1936年11月出生。工程師,香格里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技術顧問。
1952年,因家庭貧困,16歲的彭德華主動放棄了就讀重點高中的機會,只身來到費用全免的廣州化學工業學校就讀中專。也許是陰差陽錯,本希望能就讀硅酸鹽系的他被分到了酒類制造專業。作為新中國開設的第一個酒類制造專業班的學生,踏進這個領域之初,少年彭德華的心中非但沒有感到慶幸,反而有一絲失落。因為那個時候,這個專業被看作是“為酒鬼服務的學科”。然而,在漸漸了解到葡萄酒業在國際社會具有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背景后,彭德華感覺到,在中國,這個專業其實有著太多的未知領域值得探索。
1955年1月,彭德華和另外7名同學被分配到山東煙臺張裕葡萄酒廠擔任技術員。在這期間,他有幸認識了當時在山東青島美口葡萄酒廠任廠長的郭其昌先生。他對彭德華畢生的事業產生了重大影響。
為了獲取更多的知識充實自己,1957-1960年,彭德華開始自學俄文。每月幾十元錢的工資,除了接濟家庭外,他把自己吃飯的錢都盡量省下來購買了大量的俄文書籍以及法譯俄、德譯俄的葡萄酒經典著作進行學習和鉆研。到60年代初,他不但可以流暢地閱讀俄文書刊,還翻譯了數十萬字的俄文資料,部分文章發表在相關的酒類雜志上。
1978年,中國輕工業部在河北沙城開始了長城葡萄酒基地的建設,并任命當時的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所教授郭其昌主持一批葡萄酒工藝項目的研究。對彭德華的能力和人品都頗為賞識的郭其昌找到了文革期間一度離開了葡萄酒事業的彭德華,讓他協助自己的工作。
42歲的彭德華來到沙城長城葡萄酒廠,出任長城葡萄酒公司總工程師兼科研所所長。在郭其昌教授的指導下,他帶領20多名科研人員,像著了魔一樣投入到“干白葡萄酒新工藝的研究”之中。這個輕工業部當時的重點科研項目在1980年倫敦舉行的國際葡萄酒評比中一舉獲得銀獎,隨后又奪得了馬德里世界金獎,并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中國葡萄酒行業到目前為止頒發的最高科技進步獎項。在該項目提出的16個專題技術報告中,彭德華獨自一人完成了3項專題研究,為中國葡萄酒事業寫下了名垂青史的一頁。
1985年,彭德華前往山東蓬萊主持組建一個貯酒能力8000立方米的葡萄酒廠,并出任該廠廠長。1987年,在煙臺第二屆國際葡萄酒學術討論會上,該廠生產的“雷司令”干白葡萄酒被與會專家公認達到法國名酒AOC水平;在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上,他們生產的白蘭地、干白葡萄酒等產品榮獲金、銀獎。此后,由彭德華承擔的原輕工業部新產品開發項目“天然純汁葡萄酒的研制”又榮獲部級優秀新產品獎。1995年,彭德華作為主研人員之一,協助山東釀酒葡萄研究所完成的“國際名種釀酒葡萄栽培技術的研究”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也正是在該項研究中,彭德華帶領研究組成員對19個國際名種葡萄通過科學試驗,篩選出栽培性狀好、產量高、釀酒質量佳的7個優良品種。目前,這些優良品種正在膠東半島進行大面積種植,為膠東地區葡萄品種的改良和葡萄酒種的區域化奠定了基礎。
葡萄酒業讓蓬萊人闊步走上了發展之路,彭德華因此在蓬萊贏得了“蓬萊葡萄酒之父”、“蓬萊永遠不會忘記的人”的響亮名聲。
1997年,彭德華正式退休了。當年底,他被云南高原葡萄酒公司聘為總工程師。在云南當地生產著一種名為“華夫人”的葡萄,很早以前,一些專家、學者便到這里做過考察,一致認為該品種不宜釀造干紅葡萄酒。然而,已過花甲之年的彭德華在該公司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啃一啃“華夫人”這塊硬骨頭。葡萄品種不理想,他便在釀制工藝上做文章。經過反復試驗,他采取了與一般干紅葡萄酒生產工藝完全不同的釀造技術,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奇跡般地釀造出極具地域特色的優質干紅葡萄酒,也就是現在市場上深受歡迎的云南“玫瑰蜜”干紅。在當年召開的全國名優葡萄酒質量檢評會上,該產品榮獲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頒發的“優質干紅葡萄酒”證書。2005年5月,香格里拉玫瑰蜜干紅葡萄酒正式上市。
一個偶然的機會,彭德華接觸到青稞酒的研究,并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于他來說,青稞酒的研究是一個全新的領域。3個月的時間,上百次的試驗,數千個數據的演算分析,彭德華終于成功地解決了青稞酒的技術難關,并且科學規范了各個生產工序和流程,解決了以往青稞不能生產干酒,不能釀造酒度12度的干酒的問題。
2001年12月31日,新華聯集團出資收購已資不抵債的香格里拉酒業。收購那天,當時任該廠總工程師的彭德華淚濕衣襟。他說,沒有新華聯集團的及時收購,他傾注了大量心血、潛心研究的青稞酒很可能就會胎死腹中。
新華聯集團收購香格里拉酒業后,走出的第一步棋就是繼續完善青稞酒的生產工藝。在技術總監彭德華的指導下,公司技術人員對青稞干酒生產工藝影響大的關鍵控制點進行了系統試驗。彭德華更是身先士卒,監控、測試、分析……連續60多天的日夜奮戰,終于換來了滿意的結果——香格里拉獨有的“青稞干酒制備方法”問世了!以這種制備方法釀制的“香格里拉·藏秘”干酒一舉成為了酒行業的知名品牌。2004年,該項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并獲得云南省科技廳頒發的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類三等獎。
為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彭德華每年都要把影響生產工藝的關鍵問題列為技術部的專項科研任務,進行專題研究解決。如針對“青稞酒穩定性問題的研究”這一項科研任務,彭總帶領技術攻關小組在長達3年的時間內,反復研究、不斷論證,終于成功解決了工藝過程中的各種難點,使青稞干紅酒的穩定性由1年提高到3年以上。2003年,針對青稞原酒在生產過程中有部分產品的總糖超標這一問題,他又把“控制青稞原酒總糖含量的實驗研究”作為一項重要的科研任務來抓。通過反復對原酒生產工藝的調整和改進,他終于在2004年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2002年,香格里拉酒業正式進軍葡萄酒業。為滿足全國各地不同消費者的對酒質色、香、味的不同喜好,開發之初,彭德華親自出馬,帶領技術部的同事們走南闖北,深入市場,對產品進行調研,對消費者喜好進行了解,并對各分公司的酒質進行反復的試制。近幾年來,公司每年投放市場的新產品達8個以上。每年新產品的銷售額都達到1000萬元以上。2004年,公司相繼投放市場的恒美干紅、新天籟干紅、特制干紅等新品更是受到了消費者的普遍好評。2005年上半年,在彭總的帶領下,香格里拉技術部又先后研制、投產了9度青稞干紅、9度青稞干白、圣地青稞干紅玫瑰蜜葡萄干紅、橡木桶葡萄陳釀老樹葡萄酒系列等10個新產品,實現銷售收入近300萬元,為公司創造了新的效益增長點。
有人說,彭德華這輩子的最大特點就是“倔”,也正是因了幾十年如一日的這股“倔”勁,才使他登上了釀酒事業一個又一個的高峰,成功跨越了釀酒行業一個又一個的領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直到今天,這位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獲得者,這位國家果酒、葡萄酒的評委,這位曾獲得過諸多榮譽的科技工作者,這位朝氣勃發的古稀老人,仍精神百倍地戰斗在紅酒事業的第一線,用他的話說:生命不止,戰斗不息!
1955年1月畢業于輕工業部廣州化學工業學校酒精與酒類制造專業。
1955年1月31日至1 957年,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擔任工藝技求員。
1958-1971年,山西清徐露酒廠擔任工藝技術員。
1972-1978年,四川普江機械廠擔任機電技術員。
1979-1985年,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沙城)擔任副總工程師兼科研所所長。
1986-1997年,山東蓬萊葡萄釀酒公司擔任總經理、總工程師。
1998-2001年,云南高原葡萄釀酒公司擔任總工程師。
2000-2005年,云南香格里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技術總監。
2006年至今,香格里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技術顧問。
中國釀酒協會葡萄酒專家委員會專家。
中國釀酒協會黃酒專家委員會專家。
國家葡萄酒檢驗中心葡萄酒專家委員會專家。
中國農學會葡萄與葡萄酒分會副理事長。
1990年蓬菜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
1991年蓬萊市政府授予“優秀企業家”、“市級勞動模范”等稱號。
1990年山東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
1991年國務院授予“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稱號。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