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樸先,1925年12月出生于山東省肥城縣王瓜店鎮,中共黨員,1945年畢業于山東省立女子中學,1948年畢業于山東省立女子師范,1952年畢業于山東農學院(農業大學)農業化學系、農產品加工專業。1952年9月由國家統一分配到煙臺張裕公司工作。1956年2月25日由中央食品工業部任命為工程師,后晉升為高級工程師,成為新中國第一代葡萄釀酒女專家。
建國初期,由于連年戰亂,張裕公司原有的技術人員已全部離開,連同產品生產工藝技術資料已被全部帶走。工人們只憑經驗和記憶去釀酒,在生產操作過程中,沒有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在辛海庭工程師的熱情指導和幫助下,以陳樸先為主負責制定葡萄酒、白蘭地的工藝規程起草工作,并組織有關人員和工人按照工藝規程的要求,結合實際生產經驗,逐條進行修改、補充和驗證。終于在1957年為張裕公司制定出第一部葡萄酒、白蘭地工藝規程和操作規程。陳樸先做出的重大貢獻,使張裕公司技術生產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的軌道。
1952年陳樸先畢業于山東農學院農化系農產品加工專業,同年9月被國家統一分配到煙臺張裕公司,在化驗室負責產品質量檢驗工作。
1956年陳樸先被輕工業部任命為工程師,在技術科負責全廠技術管理工作。
1955年陳樸先參加食品工業部重點科研項目“葡萄酒、白蘭地熱加工、冷處理、加速成熟”的研究,并擔任領導小組成員,具體負責葡萄酒、白蘭地新工藝研究工作,成功地提出葡萄酒和白蘭地出廠前必不可少的工序,并納入工藝規程。
1958年在廣州春季交易會上,外商提出要求外貿供應美國類型的混葡萄汁。當時這種產品在國內沒有廠家生產,因此外貿部門指定由張裕公司根據外商要求,盡快試制投產,以滿足國際市場的需要。1958年8月以陳樸先為主,在缺乏專用設備和技術資料的情況下,克服一切困難進行探索性的研究工作。首先選用黑虎香葡萄為原料,采用帶皮加熱,低溫貯藏等工藝,終于在1989年試制成功——煙臺葡萄汁,填補了國內一項空白。
1962年在中心試驗室負責新工藝和新產品試制工作。
1963 -1966年,陳樸先在山東省輕工業廳協助下,創建張裕公司中心實驗室(科研所前身),組織科研人員進行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進、技術推廣和技術培訓工作。
1967年陳樸先在北京參加輕工業部下達的“提高白蘭地質量”的研究課題,由郭其昌負責課題指導。研究小組成立后,制定了研究規劃,提出了研究內容與要求。這次比較系統地進行了葡萄品種選擇、發酵方法、蒸餾設備、勾兌和調配方法、貯藏條件以及搜集國內外技術資料方面的研究工作等。小組成員在郭其昌的熱心指導下,分別承擔了一定的科研項目,但當時由于文革的影響,研究工作只好暫時停止。
1969年張裕公司生產的甜白葡萄酒經常出現混濁、失光等質量問題,影響外貿出口和國宴用酒。陳樸先組織有關人員通過化驗分析,發現質量問題是酒中蛋白質含量過高和澄清工藝不完備所致。為了解決這個技術難題,陳樸先開始采用國產皂土來澄清白葡萄酒新工藝的研究,使白葡萄酒的穩定性由原來三個月延長到一年以上。這項新工藝自1972年投產應用以來,所采用的皂土已成為甜、干白葡萄酒所必需的澄清凈化劑。
1973年在技術科負責工藝技術管理工作。1980年任張裕公司技術副經理。1984年任副總工程師,在總工程師辦公室負責技術管理和新工藝、新產品開發研究工作。1994年退休。
44度金獎白蘭地是張裕公司傳統名牌產品,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供應國內外市場需要最多的拳頭產品,但是該產品由于受傳統生產工藝的規定,配成品必須在橡木桶內貯藏2~3年,才能允許包裝出廠。因此生產周期長,不能提高產量和擴大生產以滿足市場上的需要。1970年陳樸先主動向公司領導提出采用“白蘭地人工老熟新工藝研究”課題,以解決提高白蘭地質量和加速白蘭地陳釀的技術問題。陳樸先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和技術老工人一起開展這項研究工作。經過中、小型試驗,外貿部門和有關專家品嘗后,一致認為新工藝處理的白蘭地不但達到了自然老熟陳釀的相同效果,并能改善白蘭地的色、香、味,使白蘭地具有濃郁的酒香和陳釀的橡木香,口味醇和,典型性強。這項新工藝自1972年推廣應用以來,使金獎白蘭地連創兩次國優,一次質量大賽金杯獎。
解百納干紅葡萄酒是張裕公司在20世紀30年代曾經生產過的產品,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產品生產工藝和配方已經失傳。1980年,由于國宴用酒和外貿出口對高檔干紅葡萄酒的強烈要求,引起張裕公司領導的重視,陳樸先主動帶領技術人員和工人組織研究小組,進行了解百納的研制工作。并于1983年生產出第一批質量穩定,風格獨特的新一代解百納干紅葡萄酒。結束了中國高端葡萄酒多年來缺乏核心技術的歷史。
1981年,陳樸先負責“雷司令干白葡萄酒新工藝”研究項目,主要研究內容有:固定葡萄品種、果汁分離澄清添加活性干酵母、低溫發酵、防止氧化、半成品冷凍、硅藻土過濾等。經過反復研究和中小型試驗,獲得成功。1984年榮獲國家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并獲新產品一等獎。
1983年秋,當陳樸先得知美國葡萄酒學院阿曼林教授應輕工業部的邀請來華講學的消息,她立即帶著干紅葡萄酒去北京,當阿曼林教授品嘗了張裕解百納干紅葡萄酒后,喜形于色,連連稱贊。解百納干紅葡萄酒于1986年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1987年在布魯賽爾舉行的第25屆世界優質產品評比會上獲國際金獎。這是繼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后“張裕解百納”又一次獲得國際殊榮。
1985年10月,陳樸先隨同煙臺市第一輕工業局赴法國巴黎、意大利羅馬考察白蘭地葡萄酒釀造設備情況。根據考察結果,公司陸續引進法國、意大利先進設備十一套。1993年9月,陳樸先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第73屆國際葡萄、葡萄酒年會,與會期間和國際葡萄酒界同行切磋、交流,為張裕公司及其各種產品在國際上樹立起了新的形象。
1990年以陳樸先為主,與公司孫雪梅等同志共同承擔山東省科委下達的“朗姆酒新產品試制”項目。經過反復試驗,于1992年成功的試制出第一批具有獨特風格、典型性強的“朗姆酒”。經輕工業部組織專家鑒定,結論是:朗姆酒的研制成功,填補了省內空白,產品質量已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水平。1995年,該產品獲山東省一輕廳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獲中國專利產品新技術展覽會優質獎。
陳樸先在國內外葡萄酒行業中具有很高的聲望,在1953年朝鮮來華實習人員技術培訓以及1955年北京新建東郊葡萄酒廠新工人培訓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她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編寫實習教材,傳授葡萄酒釀造、化驗分析等各種技藝,經過她培訓的人員已成為葡萄酒業的技術骨干。
面對事業上取得的重大成就,陳樸先卻從不居功自重,從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為了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和張裕公司的聲譽,對一些生產假冒酒的違法行為,陳樸先不顧年高體弱,奮筆疾書,仗義執言,經過調查寫成7000多字的報告遞交全國人大會議,并找到國家有關部門當面陳述,終于引起《人民日報》的關注,發表了題為“保護名牌,嚴防假冒”的文章,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這種奉公敬業的精神,使她成為張裕人的典型代表,受到張裕全體職工乃至國內葡萄酒業人士的尊重。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1980年同時兼任中國保健食品協會理事、山東省食品工業協會常務理事、煙臺市食品協會副會長和《中外葡萄與葡萄酒》雜志顧問。1984年聘為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特邀評委。1993年被聘為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葡萄酒專業委員會技術顧問。1983年起連續兩屆當選為煙臺審第十屆、第十一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1981年負責“雷司令干白葡萄酒新工藝”的研究,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新產品一等獎。1990年負責山東省“朗姆酒新產品試制”成功,獲省廳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專利產品新技術展覽會優質獎。1980年負責研究解百納干紅葡萄酒新產品試制項目,此項目1986年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1987年獲國際金牌獎。1986年參加輕工業部編寫葡萄酒中級技術培訓教材和審稿工作,擔任審稿委員會委員。
1990年出版的《葡萄酒工業手冊》中擔任主審。
1959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被評為山東省工業積極分子。1960年出席省工交財貿先進集體先進生產者群英大會。1991年被評為省輕工業系統科技管理先進工作者。2004年獲全國釀酒行業特殊貢獻獎。1997年享受省級勞動模范津貼。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