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升杰,男,中共黨員,出生于1942年12月7日。現為中糧華夏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中糧集團長城葡萄酒技術委員會主任、中糧集團長城葡萄酒總釀酒師。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等。
1988年,由中糧集團、昌黎葡萄酒廠和法國鵬利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中糧華夏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落戶河北昌黎。當時,中國正徘徊在計劃經濟能否邁向市場經濟的十字路口。這種經營環境使華夏的發展舉步維艱。
在內部,尚未全部到位的700萬元總投資、一座被圈定為廠址的46畝荒山坡和12名員工是嚴升杰手中的全部家當;在外部,以法國、意大利為首的舊世界葡萄酒國已步入巔峰,而美國、智利等新世界葡萄酒國也雄霸一方。雖然嚴升杰把華夏定位為“中國首家專業生產國際標準干紅葡萄酒企業”,但他要率領一個全新企業來打贏這場攻堅戰,無疑是困難的。
建廠初期,他與青年員工一起在荒山坡上建廠房、裝設備,冬天一身霜,雨天一身泥,在中國葡萄酒行業創造了當年建廠當年投產的超常效率。他還為企業制定了“以科技為先導,以質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的經營方針。在軟件上,他突破了過去中國葡萄酒業的僵化狀態,率領科研團隊取得了一系列帶有專利性色彩的科研成果;打破了過去中國葡萄酒企業按資排輩的弊端,實行全員合同制和競爭上崗的人事制度,同時從專業院校選拔技術骨干,展開全員培訓。在硬件上,他突破中國葡萄品種老化的瓶頸,大批引進國際葡萄名種建立萬畝華夏葡園;后又引進國際高科技前沿釀酒設備,分八期建立起了亞洲最大的地下花崗巖酒窖。短短8年時間,一座現代化的釀酒工業園區拔地而起。
1988-1996年是華夏的八年“抗戰期”。由于從建國到2004年6月30日之前,國內一直沒有廢除與國際標準相背離的中國半汁葡萄酒標準,這使嚴升杰釀造的正宗產品在早期被半汁酒重重圍困,企業只能靠出口到法、日、美等國的收入勉強生存。
面對重重壓力,嚴升杰選擇了堅守。
就在業界有些人嘲諷嚴升杰“不識時務”、“不按半汁酒常理出牌”時,他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1996年,他第一時間抓住華南市場干紅葡萄酒的火爆期,把華夏帶入了競爭者難望其項背的黃金八年,用不到20年時間走完了歐美名牌葡萄酒幾百年的歷程,創造了永載中國葡萄酒史冊的華夏速度。
2004年7月28日,北京。在中國首屆葡萄與葡萄酒產業高峰論壇上,嚴升杰發表了《科技是葡萄酒產業的靈魂》主題演講,引起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農業大學專家及酒界領袖強烈共鳴。他指出:“傳統葡萄酒產業只有吸收現代前沿科技營養,才能使中國從葡萄酒大國走向葡萄酒強國!边@一釀酒理念是他幾十年釀酒實踐的總結,對中國葡萄酒產業極具指導意義。
1979年,在國家輕工業部的協助下,時任昌黎縣葡萄酒廠技術副廠長的嚴升杰被委任為科研組長,帶領26名工程技術科研領導小組肩負起了中國干紅葡萄酒的歷史性攻關。
歷經五年的苦心孤詣,他們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相繼完成了從葡萄品種選育到釀酒專業設備制造等22個課題,于1983年攻克了國家重大項目“葡萄酒新技術工業性實驗”,成功釀造出“北戴河”牌干紅葡萄酒,填補了中國干紅葡萄酒的歷史空白。
1984年,這一新生的釀酒成果立刻在業界掀起沖擊波。特別是在輕工業部全國酒類評比大賽上奪得金杯獎后,全國各地紛紛派人前來學習,中國干紅葡萄酒在嚴升杰所帶團隊的釀酒智慧中掀開了新的一頁。
然而,釀酒技術是永無止境的。一次出國考察,嚴升杰發現同一葡萄品種釀出的酒,法國酒的味道卻比他釀的酒多一份濃郁。經深入研究,他發現國內的葡萄品種嚴重老化,而法國釀酒用的葡萄則是定期更新換代的脫毒苗木結出的果實。
面對橫在腳下的這座釀酒新山峰,嚴升杰選擇了征服。他按照葡萄產地氣候學的要求,把目光鎖在世界公認的北緯40°葡萄黃金生長帶,在生長帶上找到了昌黎碣石山下億年前火山坡地留下的葡萄最喜愛的砂礫土壤。1986年,他率先從法國引種赤霞珠、霞多麗、黑比諾等5萬株國際名種葡萄脫毒苗木。1988年擔任華夏總經理后,再次大規模引種20萬株國際葡萄名種。之后幾年在葡萄苗木上加大科技創新力量,研發出具有中國自然環境特色的釀酒葡萄苗木,并不斷擴植。在中國大地上從此誕生了蔚為壯觀的萬畝華夏葡園,不僅催生了昌黎國家葡萄酒原產地保護區,富了一方果農,而且使華夏位居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國各地都爭先到華夏購買葡萄苗木。
1989年,嚴升杰率領釀酒團隊以華夏葡園的純法國赤霞珠葡萄為原料,采用世界領先工藝釀造出了中國第一瓶國際標準“長城牌”干紅葡萄酒,在法國第29屆國際評酒會上贏得全球400位評酒大師的推崇,一舉奪得中國干紅葡萄酒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國際特別獎。
雖然國內干紅酒市場尚未解凍,但國家外交部200多個使領館已把長城干紅葡萄酒選為國宴專用酒,結束了中國人面對高腳杯望洋興嘆的歷史。
跨入21世紀,嚴升杰的釀酒科研步伐不斷加快,先后主持了“AOC級葡萄酒原產地——赤霞珠”、“AA級綠色食品葡萄酒”、“葡萄酒生產廢水深度處理技術”等一系列填補葡萄酒界空白的國家科研項目。而嚴升杰的另一得意之作是首家與江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實現了產學研一體化的科研鏈整合,從中國農大長城葡萄酒學院到長城葡萄酒科技發展中心,無不為中國葡萄酒探索如何使科研成果轉化為企業生產力提供了成功藍本。
面對中國干紅葡萄酒市場的長期斷層和億萬消費者分不清干紅葡萄酒是“酒”還是“醋”的排斥目光,嚴升杰在建廠之初便制定了“全面滲透、尋找商機、重點突破”的持久戰策略,同時推出“各自為戰,各包一方”的績效考核,激發銷售人員的積極性。
1996年,伴著香港回歸的腳步,與香港毗鄰的深圳最先領略到了對岸飄來的干紅酒香,人們對香港人杯中的神秘液體爭相一品為快。嚴升杰從這種蛛絲馬跡中看到了中國干紅葡萄酒市場的突破口,當即集中銷售力量,發出“全力以赴沖擊洋葡萄酒,搶占廣東市場”的決戰令,并與當地金牌經銷商建立起了華南區域市場獨家代理制,以深圳為龍頭輻射華南。1997年僅廣東市場就突破30萬箱,相當于過去全國市場兩年的總銷量。
這期間,如火如茶的銷售形勢,使許多酒商夢想搶到華南地區其他城市的代理寶座,有人曾提著幾百萬現金找嚴升杰洽談,回報比原有華南代理商高許多倍,但被嚴升杰斷然拒絕,這使華夏與代理商之間建立起了堅不可摧的戰略聯盟,打造了廣東這一中國干紅葡萄酒最成熟的樣板市場。
首戰告捷后,嚴升杰認為,要想贏得全國市場,必須要占領上海。1999年,嚴升杰為“戰上!狈e累了經驗和實力,找準了上海與其他市場的差異點,制定了“直指高端,垂直破局”的營銷策略,在品牌宣傳上主張“高起點定位、系統化推廣、整合化傳播”。上海酒類專賣局官員曾說,與其他城市不同,上海的消費者從不會把“高價酒”與“高端酒”混為一談,他們追求的是品質與品牌相結合的高端酒。這一總結與嚴升杰制定的營銷策略不謀而合。
在攻克上海的同時,北京、成都等中心市場也勝券在握,嚴升杰的紅酒地圖上形成了合圍之勢:以廣東為中心輻射華南、以北京為中心輻射華北、以四川為中心輻射西南、以上海為中心輻射華東。
硝煙散后,嚴升杰開創的中國于紅葡萄酒市場區域獨家代理制,已成為中國葡萄酒主流銷售模式,至今仍散發著勃勃生機。
截止到2006年,華夏年產量由早期的299噸增長到45644噸;年銷售收入從早期的453萬元增長到79791萬元,年凈利潤由早期的25萬元增長到11951萬元,總資產由建廠初期的700萬元增長到現今的7.5億元,各項經營指標呈幾何級數增長。
希臘神話中,葡萄酒技術是萬神之主宙斯之子酒神狄奧尼索斯傳授給人類的,這使葡萄酒在源頭便被賦予了神奇的力量和文化內涵。因此,歐美酒莊對自身文化積累不遺余力,瑪歌酒莊因美國總統杰斐遜到訪而揚名,木桐酒莊因畢加索創作的酒標而走俏。
嚴升杰早年便預言,未來葡萄酒全球化競爭的焦點不僅是酒品質、酒風格的競爭,更是酒文化的競爭。他在致力中國葡萄酒文化建設中,表現出了極強的前瞻力和緊迫感。
從建廠之日起,嚴升杰便在總體布局上同步設計“華夏釀酒生態文化園”。葡萄名種區、名人珍藏酒窖、奧運冠軍酒窖、古代酒具長廊、地下品酒廳等景點群,無不凝聚他的酒文化創意。經過21年的精心打磨,已成為中國葡萄酒界集葡萄種植、生產、科研和旅游觀光于一體的氣勢恢宏的酒文化傳播基地,首批“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每年接待游客數萬人,許多中國人葡萄酒知識的第一課便是從這里開始的。嚴升杰自信的開放式釀酒理念,既增強了消費者對酒質的信任,也在主題空間里實現了品牌集中傳播。
蘇格蘭的威士忌之所以暢銷全球,其獨具特色的美酒旅游功不可沒,游客中每增加5%的消費者就能增加20%以上的利潤。獨具魅力的華夏觀光同樣為中國葡萄酒文化注入了軟實力。
在國際釀酒師眼中,長城干紅葡萄酒已成為中國葡萄酒界的風向標。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把嚴升杰設計的中國葡萄酒文化“第一苑”指定為亞洲區釀酒實習基地。OIV秘書長MichelBourqui評價嚴升杰是“葡萄酒界一位鳳毛麟角的通才”。
在政壇領袖眼中,這里流淌的長城美酒從擔當外交部駐華使領館專用酒到北京奧運盛宴上款待各國元首和皇室成員,它已成為現代版本的“皇家御用酒”。多位國家領導人以及OIV主席、國際奧委會市場開發委員會主席、智利總統顧問等先后慕名到華夏釀酒生態園視察品酒,為長城干紅葡萄酒注入了名人文化。2009年6月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專程前來視察,積極評價華夏釀酒成果,在美酒景觀中流連忘返。
從導演馮小剛、張藝謀、張紹剛到影視明星梁朝偉、章子怡,無不與長城干紅酒結下不解之緣。著名男高音戴玉強、音樂家呂思清等先后在華夏名人酒窖傾情獻藝,為嚴升杰這件“酒文化之作”注入了濃厚的藝術氣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如今歷經30載酒海領航的嚴升杰,既是培育一家中國葡萄酒龍頭企業的優秀企業家,也是一位把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的釀酒專家;既是開拓中國干紅葡萄酒樣板市場的先行者,也是構建民族葡萄酒文化大廈的奠基人;這種多重角色使他在美酒舞臺上奏出了一部雄壯的交響曲。他如同一棵歷經滄桑的葡萄樹,一道道年輪中深藏著企業管理之道、釀酒之道、營銷之道和酒文化之道,當這些豐碩之果釀成濃郁的嚴氏美酒時,酒中既有一個求索者的智慧和執著,也有一位擔大任者“任天地之悠悠,循大道而不改”的蕩氣回腸。
1958-1978年,昌黎縣果酒廠生產組長、車間主任、書記;1978-1982年,昌黎縣葡萄酒廠生產技術科長;1983-1988年,昌黎縣葡萄酒廠技術副廠長;1988年至今,中糧華夏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2005年,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黨史博采》雜志社理事會常務理事;2005年,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客座教授,2006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理事、國家葡萄酒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技術顧問。
1987年,科研項目“葡萄酒新技術工業性試驗”獲國家輕工業部科技進步獎;
1991年,因技術創新被評為“七五”期間全國優秀星火企業家;
1993年,因企業示范效應而獲享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994年,高檔干紅葡萄酒、半甜桃紅葡萄酒、應用新材料新技術等項目先后榮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全國發明最佳獎;
1999年,高檔干紅葡萄酒榮獲全國食品工業科技進步新產品獎;半甜桃紅葡萄酒榮獲全國專利技術發明博覽會金獎;
2002年,因專家治企優勢被評為河北省食品工業突出貢獻企業家;
2003年,因管理模式創新獲突出貢獻企業家稱號;
2004年,被評為第三屆全國優秀環境科技實業家、中央企業勞動模范、全國釀酒行業百名先進個人;
2006年,被評為中國重質量守信用年年度領軍人物;
2007年,科研項目“國際優質釀酒葡萄西拉、梅鹿輒、霞多麗等品種深加工技術研究與示范”被主管機構評為科技進步獎;
2008年,科研項目“紅葡萄酒酚類物質的HPLC-MS譜庫構建及指紋分析”及“葡萄酒生產廢水深度處理技術”相繼被主管機構授予科技成果獎,同年,華夏管理成果《速度邏輯》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評為“中國管理科學最佳案例一等獎”。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