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1923-1998年),1923年出生于吉林省東遼縣,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8年2月逝世,我國著名釀酒專家,對發展我國釀造技術做出了突出貢獻。1963年進入輕工業部發酵科學研究所至退休,從事釀酒科學研究20余年。
張志強,天資聰穎,學業上一帆風順,可以說是“直掛云帆濟滄海”。1944年張志強考入東北高級學府——沈陽工業大學。大學期間,張志強克服困難,刻苦讀書,取得了優異成績。大學畢業后,張志強到沈陽啤酒廠工作,擔任化驗室主任。1953-1957年,被調到食品工業部制酒局工作,擔任工程師;1958年,調到輕工業部北京輕工業設計院工作;1963年又從設計院調到輕工業部發窖科學研究所工作。
黃酒是我國傳統的釀造產品,主要以作坊式生產為主,這種傳統式的生產工藝限制了黃酒產業的發展。為了解決傳統黃酒產品檔次和產量低、工藝落后等突出問題,1966-1968年,張志強承擔了“黃酒機械化和大罐發酵的研究”“黃酒曲釀改革的研究”兩個國家項目。由于當時國家基礎比較薄弱,張志強和同事們從事這一研究,完全是白手起家,如實驗室建設中儀器設備的購置安裝、實驗中原料的制備、微生物的培養、質量標準的確定等大量工作,無一不要他們親自出馬。到了關鍵時刻,通宵達旦也是常事。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如期順利地完成了科研任務。該項目研究結束后,使我國的黃酒產業擺脫了壇壇罐罐的生產方式,走上了大容量機械化純菌生產,明顯提高了黃酒的年生產量,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這兩項研究成果影響了我國黃酒產業幾十年,直到現在仍在普遍使用。
自完成黃酒領域的研究生產任務后,張志強在釀酒領域的追求更是孜孜不倦。他作為項目主要研究人員,先后參加了“啤酒縮短酒齡的研究”、“露天大罐一罐法和兩罐法生產啤酒的研究”、“旋渦沉淀槽的研究”等科研項目,并且設計了“啤酒生產的麥汁煮沸器”,取得了累累成果和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啤酒是一種國際性飲品,20世紀70年代,我國的啤酒工業由于技術裝備、管理水平與國外同行相比特別落后,啤酒生產能耗高,致使生產受到限制,產品價格昂貴。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輕工部食品發酵研究所承擔了“啤酒縮短酒齡的研究”的研究項目。當時人手不足,設備簡陋,但張志強和他的同事們攻關不畏難,知難而進,在查閱資料、選定方案等工作中嘔心瀝血。為了爭時間,搶速度,他在整個研究階段,從未體過節假日。經過兩年的努力,他和同事們終于研究出了縮短啤酒酒齡的方法,利用該技術可使啤酒的酒齡從40天縮短到15天,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投入生產后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一項目也在上海市科學大會上獲獎。
1978-1980年,張志強參與了啤酒“露天大罐一罐法和兩罐法生產啤酒的研究”和“旋渦沉淀槽的研究”兩個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該項目在北京啤酒廠進行研究,全面完成了任務,試驗啤酒在大連全國評酒會上獲得一致好評,通過了部級技術鑒定,先后獲得北京市、部科技進步獎。他參與設計的“啤酒生產的麥汁煮沸器”,投入生產后使煮沸時間縮短了20%~40%,經濟效益顯著。
張志強退休后仍然關注著食品發酵研究所的整體建設,關注釀酒領域的創新和發展,關切年輕同志的成長,他念念不忘為之獻身的釀酒科學,鞠躬盡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把畢生精力無私地獻給了他所熱愛的釀酒事業,在釀酒研究的追求中,實現他苦樂人生的價值,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的業績將永載中國釀酒事業的史冊。
代表性論著有:《啤酒生產的化學與微生物檢查》、《黃酒生產化學分析方法》、《啤酒釀造技術概要》等。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