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鏞(1906-1995年),籍貫浙江海鹽,是我國發酵科學的著名教育家、科學家,著名釀酒專家。
早年留學日本、法國、比利時,在法國著名的巴斯德學院學習,后轉比利時發酵工業學院學習,畢業后獲得生物化學工程師學位。
1936年朱寶鏞先生學成回國,積極投身于振興中國釀造事業,并把張裕葡萄釀酒公司作為報效祖國的第一站。在張裕的那段日子里,朱教授在抓恢復生產的同時,與擔任經理的徐望之一起發起組織“中國釀造學社”,由于他的聲望,國內釀造界的知名人士慕名而至,成為這個組織的成員。諸如上海酒精廠經理湯騰權、廠長陳騊聲,中央大學農肥系主任陳方濟及教授魯寶重,張裕公司農藝師張勉新、化驗室主任孫衛,煙臺張裕公司副經理朱梅等。
釀造學社是中國釀造史上第一個學術組織,由其創辦的《釀造雜志》于1939年1月1日創刊。朱教授為征得有價值的學術文章,南來北往,定稿后由上海國光印書局承印,當時有很高的權威性,學社辦得很有氣勢,周圍聚集了一群振興中國釀造事業的人才,取得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成果。
建國后創辦的張裕釀酒大學實際上是“中國釀造學社”在學術上的延伸,盡管這所大學只有一屆畢業生,其影響卻遍及全國。在葡萄酒圈子里,只要提起張裕釀酒大學,就不愁找不到知音。
1992年煙臺國際葡萄酒節期間,已八十六歲高齡的朱教授出現在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正在參觀的國際葡萄酒局局長長羅伯特·丁洛特聞訊后連忙過來和朱教授長時間地握手問候,這一幕讓在場的人至今記憶猶新。
朱教授1949年開始在著名實業家榮德生先生創建的江南大學兼課,并任農產品制造系主任,引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食品工程系和蘇聯食品工業學院的教學計劃。并親自去北京,向高教部、食品工業部匯報,1950年正式把農產品制造系改為食品工業系。朱教授吸收美國麻省及蘇聯教學計劃的優點,讓學習的內容寬一些,以后的適應性就強一些,這是朱教授一貫的教學指導思想。
吉林通化葡萄酒廠找朱教授要求幫助解決產品質量問題,朱教授當年去吉林通化葡萄酒廠,經實驗分離出三種山葡萄酵母,定名為“通化一號、通化二號、通化三號”。發酵出的原酒口味好,殘糖低,酒精度高,揮發酸低,縮短了發酵時間,澄清較快,對提高產品質量起了重要作用。
1952年,經院系調整,將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并入南京工學院成立南工食品工業系。分設發酵、制糖、罐頭食品、油脂4個組。朱教授任發酵研究組主任,講授釀酒工藝學。由于啤酒、葡萄酒在當時都沒有中文教科書,他總結自己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吸收國內先進科學技術成果,認真地編制講義,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1954年完成了全國第一本20萬字的《啤酒工藝學》講義,又花了半年時間,編寫出10萬字的《葡萄酒工藝學》講義。第一個提出了用大米與玉米來代替部分麥芽制造啤酒的初步設想,經實驗后獲得成功,對當時啤酒生產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1958年江蘇省政府決定把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迂至無錫,建立無錫輕工業學院,朱教授作為建院籌委會負責人之一來到無錫,有故地重游之感。作為教學副院長的朱教授在院黨委領導下艱苦創業、勤儉辦學,自己動手改造實驗室,建立教學秩序。特別對我國傳統發酵工業、釀酒工業的教學做出了開拓性貢獻,他主持編寫了《釀造酒工藝學》教材。1962年,朱教授招收了我國第一個發酵工學碩士研究生。
“文化大革命”后,朱教授雖然年事已高仍放眼世界,勤奮耕耘,1979年,他恢復了副院長職務,1981年出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工學)學科評議成員,是輕紡組召集人之一。
朱教授主持了《葡萄酒工業手冊》與《中國酒經》的編寫會議,還常給學生做國內外釀酒工業發展介紹。
1994年90歲壽辰之時,廣大子弟為弘揚朱寶鏞教授的豐功偉業,繼承發揚他的治學精神,成立“朱寶鏞獎學金”,作為學生的最高榮譽。
如今發酵科研組已發展成為生物工程學院,發酵工程學科是國家同類學科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點。無錫輕工業學院已發展成為新的江南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211所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大家不會忘記朱寶鏞教授對發酵事業特別是對釀酒工業的貢獻。
2006年是朱寶鑣教授誕生100周年,校、院及他的學生們在江南大學新址生物工程學院前的草坪上樹立起朱寶鏞教授的半身銅像,以致紀念,讓后人緬懷。
1936年學成回國曾在煙臺張裕公司任工程師、廠長,后在國內著名的西北聯大、四川大學、同濟大學等校任教;
1950年朱寶鏞教授在無錫江南大學(由著名實業家榮德生創辦)創立我國第一個食品工業系;
1952年在南京工學院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發酵專業;
1958年遷系建校在無錫建立無錫輕工業學院任副院長,長期從事教育事業,培養與造就了一大批國內著名科學家、釀造家、教育家、企業家,是中國釀酒工程師的搖籃——江南大學(原無錫輕工大學)的奠基人。
《發酵生理化學及發酵工業》、《啤酒工藝學》、《葡萄酒工藝學》,《釀酒工藝學》、《釀造酒工藝學》等講義教材。
譯著有:《農業工業微生物學》、《酵母發酵與純粹培養》、《酵母與成品啤酒》、《葡萄酒》、《麥芽與啤酒生物化學》、《食品辯學與工藝學辭典》,《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啤酒譯叢文選匯編》、《葡萄酒工藝與科學》。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