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令有數(shù)種行法,如“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之類,一法也。凡女兒之性情言動、舉止執(zhí)事,皆可言之。下7字用成句更妙。又,法用經(jīng)、史、子、古文、騷、詩、賦、詞、曲,挨坐順行之,亦一法也。又嘗與同人試行,2字用美人名,挨坐順行一周;3字用曲牌名,順行一周;4字用戲名;5字用五古;6字用詞牌;7字用唐詩;8字用詞;9字用曲。每加一亨,通席遍行一周,則行之頗久,乃此令之變也。
女兒悲——橫臥烏龍作妒媒。
女兒歡——花須終發(fā)月須圓。
女兒離——化作鴛鴦一只飛。 (此舊法)
女兒夸——顏如舜華。
女兒權(quán)——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
女兒色——知其白。 (又一法)
女兒歌——韓娥。
女兒聽——鶯鶯。
女兒丈——左芬。
女兒腰——《步步嬌》。
女兒悲——《懶畫眉》。
女兒歸——《鮑老催》。
女兒災(zāi)——《花報瑤臺》。
女兒冤——《賣子投淵》。
女兒供——《佳期拷紅》。
女兒布——故人丁織素。
女兒裳——文采雙鴛鴦。
女兒香——隨風(fēng)遠(yuǎn)飄揚。
女兒嘆——《瀟湘逢故人慢》。
女兒習(xí)——《霓裳中序第一》。
女兒嬌——《鬢云松》《系裙腰》。
女兒妝——滿身蘭麝撲人香。
女兒家——綠揚深巷馬頭斜。
女兒媚——綠葉桃根雙姊妹。
女兒樂——花匣么弦,象奩雙陸。
女兒嬌——鬟絲溫霧,扇錦翻挑。
女兒寄——羅綬分香,翠俏封淚。
女兒怨——選名門,一例里神仙眷。
女兒悶——登臨又不快,閑行又困。
女兒詩——原來是走霜毫,不構(gòu)思。
按《紅樓夢》曾描寫過薛蟠等人行“女兒令”的情景,可見“女兒令”在清代民間已頗為盛行。此令的特點是雅俗共賞。到了俞敦培的《酒令叢鈔》里又翻山如許花樣,從二字格直至九字格另有一點要提一提的,行此令時,是押韻的,即第三字與末一字為同韻,行令時,瑯瑯上口,也是此令能久傳衰的一個原因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