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令】口頭一類酒令的統(tǒng)稱。沒有其他行令工具,而只以口頭吟詩、作對、唱曲、猜謎等行令,故名。清代褚人獲《堅瓠集·補集》卷六:“崇禎間,吾蘇郡侯陳公(洪謐)與司李仉公、吳邑侯牛公(若麟)同坐公館,候謁上官。有一庠生曾姓者,與一監(jiān)生魯姓者,乘間來白事。二生既去,陳公曰:‘吾因二生之姓曾與魯兩字,戲拈得一口令在此,曰:曾與魯,好似知縣與知府,頭上腳下一般的?只是腰里略差些!w稱一腰金,一腰銀也!边@類酒令數(shù)量極大,都是按照漢語、漢字的特殊規(guī)律而巧設(shè)機杼,精心編制而成。它發(fā)端甚早,春秋時代的“當筵歌詩”、“投壺賦詩”、“即席作歌”,已開后代此令之先河。宋代竇蘋《酒譜·酒令十二》:“若幽人賢士既無絲竹金石之玩,唯嘯詠文史可以助歡,故曰‘閑征雅令窮經(jīng)史,醉聽新吟勝管弦’,今略志其美而近者于左。”而舉“孟嘗門下三千客,大有同人”,即“詩貫卦名今”。“大有”、“同人”乃卦名,盂嘗君養(yǎng)土三千,當然同人很多,文意貫通。明清以后,這類酒令發(fā)展較快,各種名目層出不窮。清代張潮《下酒物》、清代佚名《新刻時尚華筵趣樂談笑酒令》等,均是此類酒會的專著,散于他書者也屢見不鮮。
【一字化為三字令】口頭文字類酒令。清代陳森《品花寶鑒》第三十七回:“王桂保對著子云道: ‘我有個一字化為三字的令。我說給你聽!毙辛罘椒ǎ好咳苏f一個字,然后在此字基礎(chǔ)上增加一筆畫而變成另一個字;再移動該筆面,又變成一個字。不成輒罰。比如:“大”字加上一點是個“太”字,移上去是個“犬”字。“王”字加上一點是個“玉”字,移上去是個“主”字:“十”字加上一畫是個“土”字,“移上去是個“干”字。
【一字五行偏旁皆成字令】口頭文字類酒令,又名“五行俱配令”。行令方法:每人舉出一個字,要求在這個字之左右上下加上“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字后,都能成另外一個字。在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
佳:加“金”成“錐”
加“木”成“椎”
加“土”成“堆”
可:加“金”成“鈳”
加“木”成“柯”
加“水”成“河”
兆:加“金”成“銚”
加“木”成“桃”
加“水”成“洮”
【一宇藏古人名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舉出一個字,要求存該字中隱藏著一個古人名。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璋:音明。王章,漢代人!薄艾槪和趿,春秋晉國人。”“樺:木華,晉代人。粒。米立:宋代人!
【一字合成語令】口頭文字類酒令,又叫“合錦令”。行令方法:每人舉出一個字,再用一個成語破解該字;反過來說,是該字隱含著這個成語。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捕——狗尾續(xù)貂”;“掠——半推半就”;“足——吳頭楚尾”。
【一字藏三姓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舉一姓,要求該字又可分解成兩個字,而且都是姓,加上本字,共三個姓氏。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鮑——魚、包”,“閔——門、文”,“汪——水、王”。
【一字象形令】口頭文字類酒令,又名“象形令”、“改一字令”。行令方法:不拘幾人,每人先說一字,再根據(jù)該字的形狀,說出一句話,要求與先說的那個字同韻,又要貼切,緊扣該字,不能者罰酒。唐代四川節(jié)度使高駢與酒佐薛濤曾行此令。高駢說:“口,有似沒梁斗。”薛濤道:“川,有似三條椽!备唏墕枺骸盀楹我粭l曲?”薛濤答:“相公為四川節(jié)度,尚使一個沒梁斗,至于一個酒佐,有三條椽,其中有一條彎曲,有什么奇怪的呢?”清代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三回眾才子們在行“雙聲疊韻令”中穿插此令:“蘭芝道:‘天時沿早,好姐姐,你把象形酒令宣宣罷。’春輝道:‘我說一個甘字,好像木匠用的刨子!|臣道:‘果然神像,此令例還有趣!G春道:‘我說一個且字,像個神主牌!以路嫉溃骸簧裣瘢肆罾腥!G春道:‘我說一個且字,像個神主牌!以路嫉溃骸艺f非字,好像蓖子。……’”
【一音無二字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舉出一個字,要求沒有第二個字與該字讀音相同。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水、打、脞、命、抹、釀、茶、妞、擰、牛、弄、暖、捧。
【二字兩半同音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舉出兩個字,這兩個字如果是左右結(jié)構(gòu),則左面的兩個字讀音相同,右面兩個字的讀音也相同;如右是上下結(jié)構(gòu),則上面的兩個字讀音相同,下面兩個字讀音也相同。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幢、銅:巾、金音,童同音”;“嗔、楨;目、木音,真、貞音”;“翌、靂:羽、雨音,立、歷音”。
【二字音同字異令】口頭文字類酒令,又名“似是而非令”。行令方法:每人舉兩個字的詞,要求這兩個字音同而字不同,合席依次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本無此詞,純由說者杜撰的,也罰酒一杯。如“授受”、“蠅營”、“狗茍”、“仁人”、“鄯善”、“成城”等。
【二字俱非本音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舉兩個字,要求這兩個字的讀音都不是該字的本音。合席依次輪說,說不出者罰酒一杯。如:於戲:即嗚呼,讀wuhu;方良:即魍魎,讀wangliang;“可汗:讀kehan”。
【三奇令】幾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舉一個字,要求此字可分為兩個字,而且分開的兩個字與本字均在同一韻部,合為三奇。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
虹:分為“蟲”、“工”二字,三個字均在上平聲“一東”韻。
璜:分為“王”、“黃”二字,三個字均在下平聲“七陽”韻。
瑯:分為“王”二字,三個字均在下平聲“七陽”韻。
以上各例均依“平水韻”,此法對今人來說太難,行此令者若按今天的聲韻舉字,就容易多了。
【三臺五行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舉出一個字,這個字必須是山三個字組合而成,同時,這三個字又都是“五行”中的字,即金、木、水、火、土。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鑫:音xīn,南三個‘余’組成;淋:音lín,由-個‘水’、二‘木’組成;垚:音yáo,由三個‘土’字組成;焚:音fén,由一‘火’、二‘木’組成。
【橫豎均等之字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舉出一個字,要求這個字的橫、豎筆劃相等。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口、止、亓(二橫二豎);世、田、由、占、古(三橫三豎);固、革、畫、周、呷(五橫五豎);品、哥、韋(六橫六豎)。
【疊詞字同音異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舉出一個疊詞,要求前后兩個字的字雖同而音不同。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釘釘:讀dingding”、“數(shù)數(shù):讀shushu”、“擔擔:讀dandan”、“縫縫:讀fengfeng”。
【寫字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合席諸人輪寫下面一句話“大人孔乙已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每人每次寫一至二筆,不得寫至三筆。凡遇筆畫向左的,如“亅”、“了”等,皆由左鄰接下去寫:凡遇筆畫向右的,如“ㄟ”、 “乚”等,均由寫者之右鄰接著寫。凡違背令約的,皆罰酒一杯。
【動不動字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第一人說兩個字,第一個字所表示的物是不能動的,第二個字所表示的物是可動的,這兩個字還能組成一個字。如“山不可動,風(fēng)可吹!保◢梗┖舷来屋喺f,不成則罰酒一杯。
【疊并字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說四字,前者要兩字相疊成另外一個字:后者要兩字相并列而成另外一個字。合席依次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兩山相投便是出,兩木相挨便是林;若無山山出,哪有木木林!薄奥槭嗤侗闶悄,米分相挨便是粉,若無麻石磨,哪有米分粉!
【“雷”字詩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吟詩一句,要求句末是個“雷”字:合席依次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平地一聲雷”、“掩耳怕聞雷”。
【“云”字詩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吟詩一句,要求以“云”字開頭。合席依次輪說,不成者罰酒一杯。如:“云淡風(fēng)清近午天”、“云龍山下試春衣”、“云開方見月華明”。
【“雨”字詩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吟詩一句,要“雨”字開頭。合席依次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一點紅”。
【“風(fēng)”字詩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吟詩一句,要求“風(fēng)”字開頭。合度輪說,不成者罰酒一杯。如“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風(fēng)日晴和人意好”。
【“春”字詩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有兩種:
、每人吟詩一句,要求“春”字在句首。合席依次輪吟,不成輒罰酒一杯。如“春宵一刻值干金”、“春城無處不飛花”。
一、每人吟詩一句,要求第一人所吟詩句,“春”字居首,第二人所吟之句,“春”字在第二字,依次而降,至“春”字居第七字后,再從頭起。合席依法而吟,不成輒罰。如第一人“春城無處不飛花”,第二人“新春莫誤游人意”,第三人“卻疑春色在人家”,第四人“草木知春不久歸”,第五人“十二街中春色遍”,第六人“昨夜日日典春花”,第七人“詩家情景在新春”。
【“秋”字詩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第人吟詩一句,要求句中有“秋”字,所嵌的位置不拘。合席依次輪吟,不成輒罰酒一杯。如“秋水共長天一色”、“不知秋思在誰家”、“老去悲秋強白寬”。
【花名詩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合席諸人輪吟詩句,每人一句,要求句中含花名,但不許出現(xiàn)“花”字,誤則罰。如“秦女金爐蘭麝香”、“芙蓉如面柳如眉”等。
【藥名詩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合席諸人輪吟詩句,每個人一句。要求句中有藥名,但不許出現(xiàn)“藥”字,也不能一聽就知道是藥名。誤則罰。如“臥看牽牛織女星”(牽年花可人藥)。
【數(shù)目詩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眾人輪誦古詩,每人一句,要求以數(shù)日寧飛觴。如“花面鴉頭十三四”、“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類皆可。以數(shù)多為佳,僅有一個目字者,字者罰。
【千支詩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合席眾人輪吟詩句,每人一句。要求至少在句中的一個字中含天干或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如“忽見陌頭楊柳色”(卯)、“薛王沉醉壽王醒”(辛、酉)等。誤者罰酒。
【樂器詩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眾人輪誦古詩,每人一句,詩中要用樂器名飛觴。所含樂器名有明、暗兩種:直呼器名為“明”,如“錦瑟無端五卜弦”、“欲飲琵琶馬上催”等,將樂器名隱起而以詩句影射叫“暗”,如“二十五弦彈夜月”(琵)、“斜抱云和深見月”(笙)等。用明用暗,由令官臨時酌定。
【錯讀正確詩句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吟《千家詩》中一句詩,要求故意錯讀句中一個字,然后,再吟詩一句對錯讀之字進行解釋。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狀元歸去轎如飛,如何不用馬?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薄皠窬M一杯茶,如何不用酒?寒夜客來茶當酒!
【數(shù)節(jié)氣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從令官開始,席間諸人依座次,按二十四節(jié)氣的順序,每人說一個節(jié)氣,從“立春”到“大寒”,中間不許斷,斷則罰酒一杯。也可以每人說兩個節(jié)令可臨時議定。
。ǜ剑┒墓(jié)氣如下: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滿 速記口訣: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春雨驚春清谷天,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夏滿芒夏二暑連,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秋處露秋寒霜降,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五色詩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眾人輪誦古詩,每人一句。按青、黃、赤、白、黑五色飛觴。假如令官以“青”字飛觴,誦“兩山排闥送青來”,那么下一位就該以“黃”字飛觴,誦“幾時涂額藉蜂黃”。以下類推,周而復(fù)始。錯亂五色者罰,不成者加罰。
【物名顛倒呼令】口頭文字類酒令。行令方法。每人說一物名,要求顛倒呼之,是另一物或詞匯。合席輪說不成規(guī)罰酒一杯。如:牙刷一刷牙、挖耳一耳挖、女仙一仙女、酒令一令酒、音樂一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