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濱,中國酒界子品牌產品開發第一人,是五糧液總裁王國春口中“劃時代的經銷商”。1998年成立宜濱春秋酒業,繼續與五糧液合作,開發“大展宏圖”、“小開心”等一系列產品。并于當年,毅然決然地來到沙城購房置地,建起了葡萄酒莊,也就是今天擁有全亞洲最大菱形穹頂建筑廠房的紅葉莊園。
“五糧液的盤子能做到今天這么大,有兩個人功不可沒。一個是一帆風順的莊鵬,他把五糧液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一個是李書濱,他開創了五糧液子品牌之先河。這是劃時代的。”五糧液集團董事長王國春如是說。
提到李書濱的名字,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可是說到“五糧醇”“大展宏圖”“小開心”“千家福”等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品牌,相信沒有幾個人會不知道。而這些品牌背后的操盤者就是李書濱。
李書濱,中國酒界子品牌產品開發第一人,是五糧液總裁王國春口中“劃時代的經銷商”。
乍見李書濱曾有片刻的疑惑,高大的身形,黝黑的臉膛,厚實的鏡片卻隱藏不住精睿的眼神,一口略帶福建口音的普通話,很是隨和平易近人。人們不禁尋思:這個鄰家大叔模樣兒的人就是中國酒子品牌第一人,如今紅葉莊園的“莊主”?但他一開口,人們立即確定他就是那個傳奇人物。
人生際遇無比奇妙,李書濱做夢也沒想到,他這輩子會踏人酒行業,且還能折騰出名堂來。198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對酒沒有特別愛好的他一腳踏人邵武糖酒公司.開始了他的酒國生涯,體驗著歲月更迭中酒類市場的千變萬化。
1993年,李書濱在看到白酒市場嚴重兩極分化,“不是尖莊,就是五糧液”這個情況后,時身為福建邵武市糖酒公司副經理的李書濱敏銳地感覺到,單一的白酒市場已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市場亟需一些新產品填充空白。
“何不開發一款酒度較低、價格適中、適合普通消費的一款‘中間地帶’的產品,來滿足消費需求?”他這么想,并立即行動了。他全身心投入市場,埋頭做了整整一年的市場調研,經仔細分析,認真研究,而后得出結論:中檔產品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他再次迅速行動。
1994年,他先后到劍南春、茅臺尋求合作,一一遭拒。理由是人家的酒還供不應求哩,何需新品問路。
“難道自己這個想法就行不通了?”他不信。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到了五糧液,接受前兩次“口述遭拒”的教訓,這次他準備了一份簡潔的書面材料——《當今白酒市場的特點以及幾條合理化建議》。他知道這次去也一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要知道,五糧液當時非常流行,賣得非常好,一個經銷商跟名氣大大的五糧液談合作談開發,談何容易!果真,一開口,立即招致反對聲一片——
市場部:“五糧液在市場上哪缺過消費者,還需要他給我們另辟新的消費領域?笑話!”
產品研發部:“他懂酒嗎?他知道什么是好酒嗎?他倒是要給我們研發部定標準了?他提的這個要求我們沒法做!”
質量部:“這么低的酒度,如何保質?”
……
李書濱:“只要給我做,我一定會做成功的。”
一日,二日,三日,僵持不下。
就在李書濱快要泄氣的時候,沒想到峰回路轉,正是那份提綱式的報告幫了他的大忙。
一天,五糧液徐克強廠長看到了這份材料,當徐克強看到李書濱書面材料中陳述的“我認為,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不應該只有五糧液、尖莊,還應該有中間檔次、中等價位的產品來補充”的時候,他跟李書濱一樣陷入了沉思:“五糧液只有兩三種酒如何滿足市場需求?”
徐克強直覺這是一個機會——對雙方來說都是絕佳的發展機會。他一刻也沒有停留,立即把這份材料送到王國春面前。
同樣,王國春對此合理化建議給出了高度評價:“這是一個有頭腦、有眼光、有思路、有魄力的經銷商!”
馬上安排會見!
“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會面,正是這次會面詳談,才有了‘五糧醇’的問世,才有了五糧醇當年銷1000多噸,次年銷3000多噸,第三年銷量逾萬噸的一個酒界神話。”憨厚的李書濱談到此節笑得頗有些得意。
“談談你的具體想法吧。”沒有客套,沒有寒暄,王國春直奔主題。
李書濱:“我是這么想的,酒水市場的需求是多樣化的,消費者的需求存在個性差異,五糧液、尖莊能夠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的需要么?五糧液能夠進入賓館酒家,但是進不了尋常百姓家,尖莊進得了尋常百姓家但進不了賓館酒家,能不能開發一款既進得了賓館酒家也進得了尋常百姓家的酒,價格比五糧液低比尖莊高點的產品來滿足市場需求?所以,我來了。”李書濱侃侃而談。
王國春默不作聲。聽完李書濱的匯報,王國春只說了一句話:“三天后給你答復”。
三天,在常人眼里不過是轉瞬而過,可對于李書濱來說,卻是坐臥不寧、寢食難安,度日如年。五糧液內部又何嘗不是?他們在緊張地商議著,這畢竟在中國的酒行業中還是一個無人嘗試的創舉,天人交戰,成功當然會使五糧液登峰造極,可失敗了呢?
王國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三天,短短的三天,漫長的三天。
終于,第四天一早,李書濱被請到了乇國春的辦公室。李書濱一到辦公室就發現,五糧液是嚴陣以待。他們的廠長、副廠長、銷售經理、生產經理、品牌部、質檢部、市場部、銷售部……各部門領導一個不少統統在座。
考驗李書濱的時候到了!他知道說服一個人容易,要說服這么多人他沒有把握,第一次,李書濱手心冒汗了。
“經過縝密的市場調研發現,市場亟需一款中間產品填補高、低兩極的市場空白。”他先拋出了自己的主張,接著就當前市場形勢深入淺出地剖析了一番。
他講得很興奮。但再一次遭到了這些高管們的反對,他們覺得李書濱的夢想是狂妄不可及的。
這個場面早在王國春的預料之中。王國春是位極具前瞻性的領導,他很明白這意味著什么,王國春鼓勵李書濱講下去。
“我們來承擔風險,提前打貨款給你們。”李書濱鏗鏘而言。
“你開發的新產品沖擊到我的尖莊怎么辦?”五糧液的高管提出了大家心中的疑問。
“沖擊是好事啊!”李書濱回答得云淡風清。
“沖擊怎么能是好事呢?”要知道當時的尖莊非常好賣,供不應求,五糧液套尖莊當時是需要批條的。
“五糧液必須有危機感,如果我開發出來的新產品能夠沖擊尖莊,對你們來說是一件好事,要知道,事物都是在否定與被否定中向前發展的,你不否定自己就會被別人否定,如果你不開發新產品沖擊尖莊,總有一天會有別的產品出來否定尖莊,你怎么辦?”李書濱不急不徐,坦然以對,眼里透露出自信的光芒。
李書濱在酒水市場摸爬滾打了8年,對于市場可謂了若指掌,他望著五糧液主管銷售的經理的眼睛誠懇地講:“‘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畢竟是在河里游泳,你們是在岸上,市場變化我們知道,消費者需要什么產品,經銷商該銷售什么產品,我們知道,我們了解市場情況,所以我們愿意承擔風險,先打100萬的款子給你們。”
反對聲漸稀,人們更多的是想要看李書濱能演一出什么好戲。
初到廠里,各部門都不是很配合,一個經銷商到廠里指手畫腳算什么?在五糧液廠里,他跑了很多部門,各部門都給你設障礙,都給你臉色看,這個不行那個不行,著實難弄。無奈之余,李書濱只好找到王國春廠長反映情況。
“明天開個會吧!”王廠長認真地對李書濱說。
“開個會就有用么?”李書濱很是懷疑,畢竟那關系著新產品的命運啊。
“試試吧!”王淺笑而不語。
第二天,五糧液各個部門,包括研發、生產、勾調、設計、包裝……中層領導被召集到一起,王國春當著所有人的面說了三句話:“第一,新產品開發是我們廠發展的需要;第二,一切都要為新產品開發讓路;第三,誰擋住了新產品的開發,誰就要負全責。”
之后再到廠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而這都證明了王國春廠長是個極具眼光的領導。
當時的開發,包括整個創意、設計、口感都是雙方一起研制出來的,整個過程,依然問題多多,矛盾重重。口感上雙方就存在很大的差異:李書濱根據南方人的口感喜好,要求五糧液按照其要求調制“香綿醇甜”的口感,專家覺得不行,而調酒師、工程師勾調出來的口感又不被李認可,李書濱只說了一句話:我的酒不是賣給專家喝的,是普通消費者喝的,我就是普通消費者。雙方再次僵持不下。最后,酒廠的專家調了十幾個酒樣編號征求意見,選定了1號、2號兩個酒樣,1號是南方喜歡的——純綿香甜,2號是北方喜歡的——比較沖一點。最后李書濱堅決地選擇了一號。
“這個酒我們所有的調酒師都覺得不行。”當時主管生產的劉沛龍說。
“你就按照這個給我做,什么是好酒的標準?經銷商能賣出去的才是好酒,消費者喜歡的就是好酒的標準。”李書濱堅持。
經過了大約半年的時間才把酒樣定下來,隨之而來的是又一個難題:當時定的是35度酒,而國家低度酒是38度,沒有35度的標準。怎么辦?大家都陷入了沉思當中,要知道,酒樣的制定包含了雙方無數的心血,為了能制定出雙方都滿意的酒,大家爭論過,否定過,夙興夜寐,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制定出完美的樣酒,而現在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廠家的專家亦是無言。
“那就定一個企業標準。我們先賣,等賣起來了你們再對它進行理化分析,制定出理化指標,上報國家標準。”李書濱對廠方的負責人說道。這次,雙方意見空前一致。
包裝設計方面,當時很多專家都認為李書濱提供的設計方案不行,但是按照李書濱的設計投放市場效果很好,最后他們也漸漸認可了。
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真的喜歡和有志者過意不去,問題好像永遠都解決不完。當一切柳暗花明后,李書濱又一次陷入了山重水復當中。緊要關頭,酒的質量又出現了問題,因為當時沒有生產35度低度酒的經驗,不知什么原因,在低溫情況下新酒會出現混濁,但是溫度一高就沒事了,說句實在話,這樣的現象即便是在現在,有些品牌產品也在所難免,但由于五糧液對于質量近乎苛刻的要求,這種情況是絕對不能發生的。廠方要求所有已裝好的產品統統開塞重新過濾。但是當時離春節已經很近了,很多客戶要這個酒,李書濱當時已經把樣品定出去了,怎么辦?怎么辦?這次李書濱真的沒了主意,無計可施了!從1994年開始研發,1995年1月上市的計劃恐怕真的要落空了。此時的李書濱真的感覺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失敗仿佛已經扼住他了,那種絕望的感覺是那么的清晰。過了11年之后,李樹濱依然記得那種近乎絕望的感覺。
緊急關頭,又是五糧液的王國春廠長站了出來,他這樣對李書濱說:“老李,我們廠里的質量是絕對不能有絲毫馬虎的,只要質量有問題的情況下,無論什么原因產品都絕不能出廠。”王國春廠長再一次申明五糧液這一鐵打不動的定律。“不過,你放心,我們加班加點連夜趕工,絕對不會耽誤交貨的時間,春節貨運繁忙,到時我們廠里派汽車給你送貨……”王廠長握著李書濱的手,堅定的眼神給了李書濱無限的希望。
即便汽車運費要高于火車運費很多,但是廠家還是按時將貨送到了市場。李書濱每想到此,眼里還是充滿了無限的感慨以及莫名的感動,或許這就是他與五糧液攜手14年的真正原因吧!
苦心人天不負。歷經了無數的曲折之后,五糧醇如期進入到市場。五糧醇一投放市場行情就非常好,3個月就賣爆了。1995年1月份投放市場,當年就賣了1000多噸,1996年,銷售了3000多噸,1997年賣了10000多噸。1996年他們就在白酒年會上了寫了一篇論文《白酒質量要由消費者來定》。之前的社會調查已經證明口感、包裝都是符合市場需求了.這又再次驗證了李書濱當初的想法:廠家要根據市場需求來開發產品,產品就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離開市場需求開發產品是站不住腳的。以前五糧液生產任務是由生產部下,不是由銷售部下,不能以生產為導向,應該以市場為導向。
五糧醇的成功開發使五糧液第一年增加利稅1000多萬.第二年增加了6000萬,第三年增了1個多億,五糧醇的開發帶動了其他酒的開發,同時也帶動了全國其他廠家跟著做,開創了子品牌之先河,也就為以后子品牌買斷產品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或許真的是花無百日好,五糧醇賣火了,李書濱成功了,但反對聲浪鵲起:宜賓市政府的領導、經銷商都反對廠家繼續跟李書濱合作,理由是:“這么好的產品怎么能給一個外省的小經銷商呢?”
廠里的中層干部也反對:“這么好的產品給一個小小的縣級經銷商怎么能做全國市場呢?”甚至通過一個副廠長寫一份報告給王國春廠長,要求取消李書濱的經營權。在這樣的情況下,已不是李書濱能夠把握的了,要知道,五糧醇是李書濱一點一點打磨出來,如同自己的孩子,從無到有,從有到紅遍全國,這包含了他無數的心血和感情,可是終不是他所能決定的。
“第一個經銷商和我們合作,我們不講信譽,以后誰還和我們合作,按原合同協議辦。”緊要關頭,又是王國春廠長挺肩力扛。
以后類似的事情也曾往復數次,但都被五糧液的王廠長壓了下來,由此也看出了五糧液的龍頭老大的魄力,做強做大有因可循。
不過當時邵武糖酒公司運作了五糧醇只3年,距合同期還有半年。1997年底,來自于各界的壓力,終于讓王國春也吃不消了,一天他歉意地致電李書濱:“老李,這次我是真的幫不了你了,上下的壓力,我快成夾心餅了……”言語中透露了無限的感慨與無奈。
李書濱只說了三個字:“我明白!”
1998年,在五糧醇的銷售權被取消當天,李書濱成立了宜賓春秋酒業,繼續與五糧液合作,開發“大展宏圖”“小開心”等一系列產品,并于當年,毅然決然地來到沙城購房置地,建起了葡萄酒莊,也就是今天擁有全亞洲最大菱形穹頂建筑廠房的紅葉莊園。
又是8年過去了,如今的紅葉酒莊儲酒已達數千噸,年生產能力也達到了千余噸。徜徉在1500余畝的葡萄園內,看著郁郁蔥蔥的葡萄林,聽著李書濱興奮地介紹他的紅葉酒莊,用心講解桑干河谷的傳奇,人們相信,紅葉酒莊一定會成為傳奇,就像當年的五糧醇一樣,因為李書濱就是傳奇。誠如五糧液老總王國春所言:不論李書濱酒賣得怎么樣,他都是五糧液劃時代的經銷商。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