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起源于人類的史前。據《中國文化詞典》載: “酒是早于茶的日常飲料,大概是有谷有果就有酒了,最早的酒,很可能是自然發酵所得,繼而有意識的以谷物或果子作原料來釀酒。”也就是說,在遠古時期,大陸森林遍布,瓜果豐碩,自生自滅,其中有一部分果實掉落積蓄于石罅或坑洼等陰暗潮濕之地,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經自然發酵而成為類似酒的特殊飲料。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后,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這種偶然的發現與有意識的創造就是酒生產的開始。我國是世界農業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因而,我國釀酒的歷史是十分悠久的。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我國釀酒盼歷史至少已有5000年之久。幾千年來,酒的產生和發展,對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一、夏禹惡旨酒
公元前21世紀,禹被推舉為中原地區部落聯盟的大酋長。據《戰國策·魏策二》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很早以前帝女命令儀狄造酒,造成的酒很好喝,就獻給了大禹,大禹喝了并且認為味很甘美,于是從此疏遠了儀狄,并下令禁止造酒。并說:后世一定會有因為嗜酒使自己的國家滅亡的。仲康在位時,制定了沉亂于酒而失職當誅的法律.但他的后人夏桀并不聽禹的“絕”酒的告誡,最后終因飲酒無度而敗業喪國。
二、商紂沉酗于酒為周所滅
商代“天予”繼位之后,更用黍,稷造酒。商初的統治者十分害怕縱酒亡國,相傳湯王的孫子太甲即位之時,制定了懲治官僚縱酒的法律,對沉湎于酒者處以墨刑。但是,飲酒之風在商代貴族中很為普遍, “天子”喝酒也更加厲害。到了商代末葉,“天子”的酗酒之風,簡直發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紂王(受辛)與妲己淫樂,又好“長夜之飲”見《韓非予,說林》)。有一次竟連飲七天七夜,不僅造起糟丘酒池,而且“懸肉以為林,令男女裸而相逐其間。是為醉樂”(《論衡·語增》)。這比桀時有過之而無不及,結果加速滅亡,很快就被周取代了。
三、西周的禁酒政策
西周統治者鑒于商殷滅亡的教訓,竭力推行禁酒政策。據《尚書》記載,周初為禁酒以防喪國,特作《酒誥》。誥中強調說,要教化臣民不要經常飲酒,飲亦須以不醉為量;明令禁止民眾群飲,不聽命令的人,要將其收捕,送到京師,將擇其重罪者殺之;商族諸臣眾官蹈惡習日久,沉湎于酒,可姑先給以教育,勿用法殺之;作官的要以身作則,為民表率。從《酒誥》中可以看出,西周統治者把酒政的制定和執行,看作是“成王道、昌國運”的保障。
為了有效地推行禁酒政策,西周統治者設酒正來加強對酒的管理。據《周禮·天官》載:“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凡為公酒者亦如之。”此外,還設有叫“酒人”的官,專掌造曲;到“仲冬之月,乃命大酋”(《周禮·月令》)。大酋,為酒官之長。由此可見,周初統治者深刻吸取了夏、商統治者因酒廢政的教訓,專門制定禁止飲酒的法律來鞏固周族的統治。但是,從穆王(姬滿)開始,“天予”又同樣酗酒無度起來。最后,“日耽于酒”的幽王,被犬戎兵殺于驪山之下,西周于是滅亡。
上一篇:秦國對酒的管理
下一篇:已經是最后一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