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酒保健功效坊間傳
關于飲酒,筆者非常欣賞梁實秋先生在《飲酒》一文中的觀點:“唯酒無量,以不及于亂為度,看個人自制力如何耳。不為酒困,便是高手。《菜根譚》所謂花看半開,酒飲微醒’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所謂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很多事情原本是好的,一旦過火過頭,則勢必產生負面影響。從有益身心的角度來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酒有以下高論:“少飲則和血氣行,壯神御寒,消愁遺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美酒飲至微醉后,此得飲酒之妙,所謂醉中趣,壺中天者也。”按今天的話說,酒吃人情,肉吃滋味,飲酒的度,以不妨礙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和有益健康為宜。有一個段子專論喝酒,戲稱喝酒是當今和平年代沒有硝煙的特殊戰爭其成本之高,傷亡之大,場面之慘烈,不亞于三大戰役,這種戰爭發生在至愛的親朋好友之間,是在歡歌笑語中直接攻擊心、肝、腎、胃等要害部位。同時,以“感情深,一口悶”為突破口,采用“感情鐵,喝出血”,“酒風如作風、酒品如人品”的理論攻勢,麻痹中樞神經,摧毀其抵抗意志,消除其恐懼心理,使舉杯者視死如歸,感情越深,傷勢越重,直至犧牲。這種戰爭源于古代,盛在當今,是古今中外最富有人情味的戰爭形式,所以勸大家喝酒以小酌為妙。
多年來,人們對茅臺酒的保健功能,是從“喝”開始認識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現是,茅臺酒不像一般白酒那樣喝了會上頭、刺喉,即使有點過量,仍能使人保持清醒的頭腦,頭不痛、口不渴,酒氣很快散去,給人留下的感覺非常舒服。
茅臺酒有益健康的說法一直以來有所流傳。雖然目前尚無科學依據支撐,但喝“茅臺”的直觀感受是不上頭、不辣喉、不燒心。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曾任茅臺集團董事長的季克良先生曾撰文說:有些白酒辣喉,試試茅臺酒辣不辣?有些酒喝了頭疼,試試茅臺酒疼不疼?有些人喝了酒肝區疼,試試茅臺酒疼不疼?有些酒喝了口要干,試試茅臺酒口干不口干?有些酒喝了第二天不好受,試試茅臺酒好受不好受?一比什么都清楚了!一比就知道有區別了!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說,你要知道梨的滋味,必須親口嘗一嘗。欲知道茅臺酒的美妙,還得認真按照前面所介紹的方法親自體驗。當然,至今確實有人不會喝茅臺酒,或者準確地說,是不適應、不習慣茅臺酒的醬香,甚至壓根就沒有喝過真正的茅臺酒。其實,這不奇怪。一是“茅臺”給人喝的機會少。在外交、禮儀、交往中,酒在一切飲宴中都起著統領作用。酒之美、酒之盛、酒之品味和規格,反映著宴會的等級。因此在國宴中,都常常用本國產的最名貴的酒待客。茅臺酒作為國酒,在我國外交事務和高層交往中常常充當最主要的角色,加之產量受限,所以自然難以進入尋常百姓家。二是不少人對“茅臺”的品質和特殊的釀造工藝不了解,對其生態酒、健康酒的特點知之較少,加上喝慣了濃香、清香或其他酒,偶遇“茅臺”,倒反而不適應、喝不慣了。這其實涉及一個古老而新鮮的話題,即美和美感的話題。馬克思說過:“只有音樂才能喚起人的音樂感覺,對于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這簡單而概括地說明了美與美感的關系,其意思是:不是音樂的聲音不能引起人對音樂的感覺,但美的音樂也要有懂音樂的耳朵才能感受。
喝酒也一樣,喝“茅臺”尤其如此。“茅臺”不僅是美的,還代表一種身份、品位、檔次,代表一種歷史、文化、感悟,代表一種情感、理念、形象。適應和欣賞“茅臺”,還需了解其歷史和文化內涵,這樣,方能從“茅臺”中得到美感和享受,品出民族優秀品牌的厚重歷史和文化,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也能于美感中不斷陶冶升華,提高綜合審美感悟能力,從而使人生經歷更加完善。
茅臺酒是神秘的,她的芳香令人陶醉,她的風格令人傾倒。一直以來,茅臺酒的保健功能之說不絕于耳,也激起了很多人的探索欲望。廣大消費者十分關注茅臺酒,很多人到茅臺來解密。有的同志認為是由茅臺的土壤好,是朱砂土,所以有企業不惜工本千里迢迢來茅臺運土運石;有的同志說這里的水好,中性,硬度低,不污染;有的說是工藝好。眾說紛紜。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是片面的。在茅臺集團長期觀察和研究的基礎上,季克良先生撰文指出,茅臺酒之所以被認為有保健功效,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在所有白酒中,茅臺酒的酚類化合物最多,而酚類化合物含量豐富,恰恰是干紅葡萄酒等果酒具有防止心血管疾病等保健功能的關鍵所在。這個結論是早在1964年至1966年間,由當時輕工部組織的茅臺酒專題科研小組20多名專家用整整三年時間,以多種方法檢測分析得出的。根據已故白酒專家周恒剛的分析,茅臺酒中酚類化合物是其他名優白酒的三至四倍。
二是相對其他名白酒來說,茅臺酒易揮發物質少,所以對人體的刺激小,有利于健康。茅臺酒要經過三年以上的貯存,貯存損失高達 2%以上,很顯然容易揮發的物質已經揮發掉很大一部分。茅臺酒蒸餾時的接酒溫度高達40度以上,而其他白酒要求的是低溫接酒,后來受茅臺酒生產工藝的影響,其他白酒才逐漸將接酒溫度提高到25度左右,很顯然25度到40度之間易揮發的物質也揮發掉了,能最大限度地排除有害物質,如醛類及硫化物等。按照蒸餾原理,一般易揮發的先出來,不易揮發的后出來,因此,茅臺酒中易揮發物質少,不易揮發物質多,對人的刺激小,不上頭,不辣喉,不燒心。這也是茅臺酒空杯留香、幽雅持久的秘密所在,是其他任何白酒無法比擬的。
三是茅臺酒的酸度高。茅臺酒的標準規定酸度要在1.5~3.0克/升,而其他蒸餾酒酸度很低,濃香型酒規定酸度在0.5~17克/升。茅臺酒的酸度是其他酒的二倍至三倍。茅臺酒酸中,主要又是以己酸和乳酸為主。根據中醫理論,酸主脾胃,保肝,能軟化血管。西醫也認為食醋有利于健康,道教、佛教也很重視酸的養身功能。西方人喜歡喝酸奶,東方人喜歡吃泡菜,都是乳酸產品。資料顯示,他們都有益于人體健康。
四是茅臺酒的酒精濃度科學合理。茅臺酒的酒精濃度在53%(v/v)左右,而某些名優白酒的酒精濃度在60%(v/v)左右,有的高達65%(v/v)。歷史上有個科學實驗的數據表明:53.94毫升酒精加49.83毫升水時,體積不是103.77毫升,而是100毫升,此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結合得最充分。再加上茅臺酒還要經過長期貯存,所以酒體越來越醇和細膩,對身體的刺激也越來越小。曾有一位國家負責白酒質量的權威人士感嘆道:“我跟蹤茅臺酒的質量20多年了,它一直非常穩定。這實在太難得了!"
五是茅臺酒是天然發酵產品,茅臺酒工藝非常科學合理,其產品完全用不同輪次、不同香型、不同酒度、不同酒齡的酒,精心勾兌而成,香味成分及相互間的配比很科學合理,使茅臺酒形成了獨特的風格。目前,國內外分析水平尚不能達到檢測出茅臺酒所有成分的水平,因此不像有些名優產品找到了某種物質為其主體香(也許根本不存在像其他酒一樣的一種香味物質是其主體香)。找到了主體香,這既是科學的進步,同樣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即主體香不夠時可添加非發酵的香味物質,所以相應的香料廠、調酒廠應運而生,這對茅臺酒來說是絕對不可能的!
六是茅臺的釀酒業始于秦漢,釀酒技術已有 2000多年的歷史,其間釀酒業從未間斷過。茅臺集團歷來重視食品安全,對生產茅臺酒的原料、輔料和生產環境進行全程跟蹤,從沒添加過任何添加劑。
2004年11 月,為了加大對茅臺酒的科學研究力度,茅臺集團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專門設立了“國酒茅臺自然科學研究基金”1000萬元,以激勵海內外學者和研究機構進一步探索茅臺酒的種種奧秘。
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教授,是 2005 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至今近90歲高齡還能在手術臺上為病人做手術。他一生只喝茅臺酒且酒量不小,被朋友戲稱“他的肝是浸在茅臺酒里的”。
上一篇:陳年汾酒陳年竹葉青專場鑒評
下一篇:中華白酒文化---藥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