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章,1968年9月5日生。1987年7月畢業于西北輕工業學院食品工程系發酵專業。畢業后分配在云南省酸酒科學研究所從事科研和質量管理工作。歷任實驗基地生產主管、微生物室主任、所產品開發辦主任、技術服務部主任、總工程師等職。
2005年,任云南省酒類技術學會副會長、專家組組長;2007年,任云南省酒類行業協會副會長、秘書長、釀造分會會長。
潘章參加工作以來多次參加完成省級科研項目,并在項目中承擔重要技術工作,如“醬香型酒云南異地實驗中試生產”等;負責多家企業的技改設計和新產品開發。在工作中采集了大量云南主產白酒的工藝及技術參數,為編寫《云南小曲白酒》標準提供了重要數據,并參與編寫了該標準,結束了云南主產白酒無執行標準的歷史。
白酒納入生產許可證管理后,2000年參加負責編寫了《云南省白酒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通過考核,取得了生產許可證國家注冊審查員資格,負責審查了二百多家各種酒類和酒精生產企業。參與籌建“云南省酒類專業職業資格定點培訓站”,為科學、規范、系統地提高全省酒類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創造了條件。2005年以來負責組織多次培訓,培訓考核了數百名初、中、高級化驗員、釀造工、品酒師,數個學員還以優異成績考取國家評委。
長期以來潘章致力于釀酒科學研究和質量管理工作,為云南省眾多企業解決了許多生產疑難問題,為企業提高了產品質量,開發出了許多深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同時幫助不少企業建立并完善了質量管理制度,提高了管理水平,為企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擔任協會工作后,工作踏實、認真、負責。此間,多次組織會員到省內外先進企業觀摩學習,提高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負責組織企業參加酒博會,對外展示了云南酒;受省商務廳委托參與組織了2007年云南省十佳名酒評比,評出了云南省十佳名酒,打造出了云南酒類名牌;2007年負責開辦了“云南酒網”,為企業開通網上交流的平臺;多年來,潘章為云南酒業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談到白酒香型方面,潘章不提倡白酒劃分香型,他認為最開始有白酒的時候,也沒有劃分香型這么一說,在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以前,白酒也沒有劃分過香型。到了1979年,為了便于第三屆評酒會評選和排位,白酒品種才第一次提出分香型、分糖化劑、分組評比。當時劃分香型是迫于形勢需要,隨著物質文化和社會的發展,如果再這么一直劃分白酒香型,勢必會抑制白酒品種的多樣性,抹殺其創新性,進而束縛白酒行業的發展。
事實上,消費者和經銷商對白酒的香型和配料是不關注的,消費者只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他們更注重于口感;而經銷商也是根據市場需求而供貨,如果這個類型品種不錯,那就會在數量上有所增長,再者,各地消費習慣也不一樣,所以經銷商就更不會注重香型了。
白酒香型越分越細,白酒體系越來越復雜,這未必是一件好事,勢必會造成某些圖謀不軌的企業乘虛而入,鉆標志不完善的漏洞,進而阻礙白酒行業的發展。
一旦酒廠出個新品,就會特地挖空心思定個香型,所以潘章個人認為,白酒不斷出現新香型是應管理部門的需要,比如云南,以前白酒叫小曲,但有了國家標準以后,就得定義為清香型白酒了。
白酒是個很傳統的產品,更多的酒的分類大都是為了迎合現有的標準,因此從工藝和技術上就很難有全新的突破。一直以來的劃分香型,使人們有了一個認識誤區,沒有做到揚長避短,進而丟了自己的特點,暴露了自己的不足。其實,消費者喜歡的就是最好的。以前只是通過鑒別品位感官評比,現在有了理性化的指標,就需要我們客觀理解。因此我們需要挖掘新東西打市場,加快創新,造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進而實現白酒行業內“百花齊放”的景象。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