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個時期的茅臺酒都有其在特定歷史時期的變化與變化,如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三大葵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土陶瓷瓶等。外銷茅臺酒的年代特征詳解。
外銷茅臺酒的年代特征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
1953年,開始生產外銷茅臺,注冊商標為五星圖案“車輪牌”。
1958年,外銷茅臺注冊飛天商標,使用白瓷瓶。
1959年,外銷茅臺使用紅色飄帶。
1966年,外銷茅臺由陶瓷瓶改為螺旋口白玻璃瓶,瓶塞由木塞改為塑料旋蓋。
1967年,為了破“四舊”,“飛天”圖案停用,開始啟用“葵花”商標代替(1974年為止)。
20世紀70年代
1975年,重新啟用“飛天商標”。
1976年,“飛天牌”茅臺開始使用彩色外盒包裝,酒正標上標注酒精度數,為540毫升,俗稱“大飛天”,但從這個時期起,“飛天”的生產日期沒有在盒子和瓶上標注,只有一個小卡片在箱子里(一直持續在1985 年)。
20世紀80年代
1984年,啟用防盜鋁蓋。
1985年,“飛天”由540毫升改為500毫升。
1986年,廠名由“中國茅臺酒廠”改為“中國貴州茅臺酒廠”。
20世紀90年代
1995年開始,噴碼日期直接噴在紅色封膜上。
1996年,改用意大利進口防盜瓶蓋,膠帽透明無色。噴碼日期直接噴在透明膜上。
收藏級高端“珍稀”酒品
特供
茅臺特供酒的注冊商標有“五星”及“飛天”,其中“飛天特供”多次在國宴中作為外國元首飲用酒,因此級別較高。
1983年以前,茅臺使用淺黃釉色陶瓷瓶,俗稱“黃醬”。
1985年,黃釉色瓶顏色改為深醬色,俗稱“醬茅”、“黑醬”。
珍品茅臺
1986年左右,茅臺開始面向市場推出一系列高端酒,俗稱“珍品”系列。這些酒品質很好,甚至超過了特供茅臺。其中1986年,推出“茅臺1704”,瓶標左下角寫有漢字“一七0四年”(“茅臺1704”酒生產到1987年為止。)
1987年,為更好適應外銷需求,茅臺將“一七0四”漢字改為“陳年”二字,并在正標上打上英文字母Aged,該酒生產時間較短。
推出陳年后不久,茅臺為這一類型的酒取名為“珍品”(當時還有一批“陳年”瓶標未用完,出于節約,茅臺酒廠在“陳年”二字上貼上“珍品”二字繼續使用)。
年份酒及紀念酒等
1997年下半年,茅臺酒廠推出15年、30年、50年、80年年份酒。此外,在20世紀90年代茅臺還推出了一系列紀念酒,如香港回歸紀念酒等,在此不一一贅述。
在內地市場,珍稀陳年茅臺在拍賣市場上是主流,陳年茅臺保存完好的話,上世紀80年代的一些老酒,現在都拍到了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身價早就翻了數十倍以上。毫不夸張,一瓶珍稀茅臺價格抵一套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