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酒產于遵義市北郊董公寺,它香型獨特,既有大曲酒的馥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董酒以優良糯高梁為主要原料,用小麥和40余味中藥制大曲,又以大米和95味中藥制小曲,串蒸得酒后陳釀勾兌,以石灰、白泥和洋桃藤泡汁拌和而成的窖泥筑成偏堿性地窖為發酵池,采用兩小兩大,雙醅串蒸工藝,即小曲由小窖制成的酒醅和大曲由大窖制成的香醅,兩醅一次串蒸而成原酒,經分級陳貯一年以上,而后精心勾兌釀成。其酒液無色,清澈透明,香氣幽雅舒適,飲時甘洌適口,并略帶中藥香,飲后回甜舒爽,口舌不干不煤。由于董酒酒質芳香奇特,被人們譽為其他香型白酒中獨樹一幟的“藥香型”或“董香型”典型代表。
遵義釀酒歷史悠久,可追溯到魏晉時期,當時以釀有“咂酒”聞名。元末明初時出現“燒酒”,民間有釀制飲用時令酒的風俗。《貴州通志》載:“遵義府,五月五日飲雄黃酒、菖蒲酒。”清代末期,董公寺的釀酒業已有相當規模,僅董公寺至高坪20里的地帶,就有酒坊10佘家,尤以程氏作坊所釀小曲酒最為出色。1927年,程氏后人程明坤匯集前人釀技,創造出獨樹一幟的釀酒方法,使酒別有一番風味,頗受人們喜愛,被稱為“程家窖酒”、“董公寺窖酒”,1942年正式稱為“董酒”。解放前夕,因種種緣故,程氏小作坊關閉,董酒在市場上也絕跡了。1956年遵義酒精廠恢復生產,在原程氏作坊建成一個車間,翌年投產。1979年,其董酒車間改制為現酒廠。1963年,董酒被命名為貴州省名酒,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1986年獲貴州省名酒金樽獎,1988年獲輕工業部優秀出口產品金獎,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國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1991年在日本東京第三屆國際酒、飲料酒博覽會上獲金牌獎;1992年在美國洛杉磯國際酒類展評交流會上獲華盛頓金杯獎。
上一篇:不同香型的白酒有哪些代表性品牌
下一篇:雙溝大曲的特點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