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酒之一、鳳香型代表白酒品牌西鳳酒,在我國已經有很長時間的生產歷史。曾獲1915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等多項榮譽......更多西鳳酒知識簡介:
一:西鳳酒簡介
西鳳酒古稱“秦酒”、“柳林酒”。為中國四大名酒之一,產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柳林鎮,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有蘇軾詠酒等諸多典故,文化燦爛。西鳳酒始于殷商,盛于唐宋, 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遠在唐代就已列為珍品,是我國八大名酒之一。鳳翔是民間傳說中產鳳凰的地方,有鳳鳴岐山、吹簫引鳳等故事。唐朝以后,又是西府臺的所在地,人稱西府鳳翔。酒遂因此而得名。史載此酒在唐代即以“醇香典雅、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凈悠長”列為珍品。蘇軾任職鳳翔時,酷愛此酒,曾用“花開酒美曷不醉,來看南山冷翠微”的佳句來盛贊西鳳美酒。
中國鳳香型白酒的鼻祖代表。西鳳酒醇香典雅,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凈幽長,風格獨樹一幟。其“不上頭、不干喉, 回味愉快”, 被世人稱為“三絕”,譽為“酒中鳳凰”。
二:西鳳酒釀造工藝
西鳳酒以當地特產高粱為原料,用大麥、豌豆制曲。工藝采用續渣發酵法,發酵窖分為明窖與暗窖兩種。工藝流程分為立窖、破窖、頂窖、圓窖、插窖和挑窖等工序,自有一套操作方法。蒸餾得酒后,再經3年以上的貯存,然后進行精心勾兌方出廠。西鳳酒無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艷,集清香、濃香之優點融于一體,幽雅、諸味諧調,回味舒暢,風格獨特。被譽為“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而各不出頭”。即酸而不澀,苦而不黏,香不刺鼻,辣不嗆喉,飲后回甘、味久而彌芳之妙。屬鳳香型大曲酒,被人們贊為它是“鳳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西鳳酒為適應各地不同消費者的需要推出33度、38度、39度、42度、45度、46度、48度、50度、52度、55度、65度等多種度數。
1.發酵周期
西鳳酒傳統發酵期僅為11~14天,可是名酒中微量香味成分并不少,如西鳳酒中微量香味成分能檢測出的已達270余種,不但有酯類化合物,而且有芳香族化合物存在。
2.制曲工藝
西鳳大曲屬中高溫曲,熱曲最高溫度為60℃。西鳳大曲的工藝可以概略為:選用清香大曲的制曲原料而不采用清香大曲的培養工藝,采用了高溫培曲工藝而不選用濃醬香大曲的制曲原料。這就使西鳳大曲獨創一格,具有清芬、濃郁的曲香,集清、濃香型大曲二者兼一的優點。
3.貯酒容器
西鳳酒的傳統容器是用當地荊條編成的大簍,內壁糊以麻紙,涂上豬血等物,然后用蛋清、蜂蠟、熟菜子油等物以一定的比例,配成涂料涂擦,晾干,稱為“酒海”。這種貯存容器與其它酒廠的貯酒容器不同,實屬獨創。其特點是造價成本低,存量大,酒耗少,利于酒的熟化,防滲漏性能強,適于長期貯存。
三:西鳳酒歷史
1.歷史
西鳳酒是我國最古老的歷史名酒之一,它始于殷商,盛于唐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鳳翔古稱雍,為周秦發祥之地,有歷代酒鄉之稱。這里文化積淀十分豐厚。仰韶文化遺址有二十余處,龍山文化遺址更多,秦公大墓轟動世界,雍城遺址和蘇東坡任職時興建的東湖園林等名勝古跡馳名全國。西周時期已有釀酒,境內出土的大量西周青銅器中有各種酒器,充分說明當時盛行釀酒、貯酒、飲酒等活動。《酒譜》記有:“秦穆公伐晉及河,將勞師,而醑惟一鐘。蹇叔勸之曰:‘雖一米投之于河而釀也’,于是乃投之于河,三軍皆醉。”這就是淬在雍州“秦穆公投酒于河”的典故。又據《史記》載:秦穆公“亡善馬,歧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穆公曰:‘乃皆賜酒而赦之。’三百人者聞秦擊晉,皆求從,從而見穆公窘,亦皆推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由以上史實可見,當時雍州已釀有“醪”和“酒”。唐代肅宗至德二年(757),將雍州改稱“鳳翔”,取意周文王時“鳳凰集于歧山,飛鳴過雍”的典故。自唐代以來,鳳翔就素稱“西府鳳翔”。儀鳳年間,吏部侍郎裴行儉送波斯王子回國途經鳳翔柳林鎮,飲酒后即興賦詩曰:“送客亭子頭,蜂醉蝶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據張能臣《酒名記》載,宋代“鳳翔橐泉”酒已稱著。宋嘉祐七年,蘇軾任鳳翔府判官時作有贊柳林酒的詩文:“花開美酒唱不醉,來看南山冷翠微。”明代也有文人贊譽柳林酒的詩文,蘇浚《東湖》詩中有“黃花香泛珍珠酒,華發榮分汗漫游”。清代以“鳳酒”著稱,而且在“八百里秦川”的寶雞、歧山、郿縣及鳳翔縣等釀制之燒酒均稱“鳳酒”。1929年編的《工商部中華國貨展覽會實錄》載:“鳳翔縣興盛德之鳳翔燒酒”獲二等獎。1934年編的《第三屆鐵展隴海館專刊》云:“陜省則以鳳翔、歧山、寶雞等縣所產鳳酒最優質,味醇馥,與山西汾酒不相上下。往歲產最甚豐,鳳翔、寶雞年各出數百萬斤。”但到1949年時,柳林鎮僅有七家小酒坊。1956年在鳳翔縣新民酒廠的柳林鎮兩個生產小組基礎上建成西鳳酒廠,翌年按傳統工藝繼續投產此酒。
這里自古以來盛產美酒,唯以柳林鎮所釀造的酒為上乘。至今,民間仍流傳著“東湖柳、西鳳酒”的佳話,唐貞觀年間,西鳳酒就有“開壇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榮譽。到明代,鳳翔境內“燒坊遍地,滿城飄香”,釀酒業大振,地境路人常“知味停車,聞香下馬”以品嘗西鳳酒為樂事。
2.典故
周公慶捷
殷商晚期,牧野大戰時周軍伐紂獲得成功,周武王便以家鄉出產的“秦酒”(即今西鳳酒,因產于秦地雍城而得名)犒賞三軍;爾后又以柳林酒舉行了隆重的開國登基慶典活動。
賜酒解毒
春秋時期雍城(鳳翔)附近三百余“野人”殺吃了秦穆公的幾匹良馬,被當地的官吏抓獲,押往都城以盜治罪,秦穆公制止并赦免了他們所犯之罪,且將軍中秦酒賜予“野人”飲用,以防“食馬肉不飲酒而傷身”。后來秦晉韓原大戰爆發,秦穆公被晉惠公率軍圍攻在龍門山下不得突圍,正在危機關頭,突然有一隊“野人”殺入重圍,一陣大殺大砍,晉軍大敗,晉惠公被禽。這正是三百余“野人”拼殺以報穆公昔日“盜馬不罪,更慮傷身,反賜美酒”之恩。
秦皇大甫
秦王贏政25年5月,秦軍攻破燕國和趙國,贏政下令“天下大甫”,即舉行中國性的飲酒盛會,秦王和文武百官開懷暢飲秦酒,以示慶賀。同年7月秦軍攻破齊國,至此秦國滅六國,統一了天下,秦王又以秦酒舉行了隆重的開國登基稱帝大典,再次下令“天下大甫”,舉國同慶。從此秦酒便成了秦王朝的宮廷御酒。
以酒行禮
漢代,秦酒更名為柳林酒,已名傳遐邇。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時,柳林酒遂作為朝廷饋贈友邦禮品,隨絲綢之路的商賈駝隊傳至中亞、西亞和歐洲各國。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在長安曾以柳林酒為霍去病將軍率領的征西將士餞行壯色,遂士氣大振,曾多次擊敗匈奴。據《鳳翔縣志》載:從漢高祖至文景帝,祭五疇活動曾19次在雍城舉行,朝廷文武百官、騷士墨客日夜暢飲柳林美酒。
蜂醉蝶舞
唐儀鳳年間,吏部侍郎裴行儉送波斯王子回國,行至鳳翔縣柳林鎮亭子頭村附近,時值陽春三月,忽然發現路旁蜜蜂蝴蝶墜地而臥,裴公甚感奇怪,遂命駐地郡守查明原因,方知是柳林鎮上一家酒坊的陳壇老酒剛開壇,其醇厚濃郁的香氣隨風飄至鎮東南五里外的亭子頭村,使蜂蝶聞之醉倒。裴公十分驚喜,即興吟詩一首:“送客亭子頭,蜂醉蝶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鳳翔郡守遂贈美酒一壇予裴侍郎。回朝以后,裴侍郎將此酒獻于高宗皇帝,皇帝飲之大喜。自此,西鳳酒又被列為唐皇室御酒。
金鳳踏雪
據《鳳翔縣志》載:唐代安史之亂爆發,叛兵逼近雍城。太守廣征民夫構筑新城以防不測,但屢筑屢塌。有天夜里突然天降大雪,人武都感到奇怪。清晨從東邊天際飛來一只金色鳳凰,金鳳先在柳林上空盤旋了一陣,又飛回雍城。它昂首高鳴,直沖云霄,霎時風住雪停,霞光滿天。在燦爛的霞光里,金鳳踏雪而行,走了一個四方形的圈子,便飛往柳林飽飲了柳林泉水,然后迎著明媚的陽光飛往太陽升起的東方。太守得知此事后親自查看,便在鳳凰所踏之足跡上筑城。不久一座新城便巍然屹立在舊城一側。后來唐肅宗在雍城繼位,他根據金鳳飛翔之意,下令將雍城改名為“鳳翔”。為了紀念此事,人們還將鳳凰飲用過的水泉易名為“鳳凰泉”。
蘇軾詠酒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任職鳳翔簽書判官時,在今鳳翔東湖喜雨亭落成之日邀朋歡盞,“舉酒于亭上”,暢飲柳林美酒,酒后留下了驚世名篇《喜雨亭記》,并用”花開酒美曷不醉,來看南山冷翠微“的佳句盛贊柳林酒,至今在鳳翔東湖尚有墨跡遺存。他還學會了釀造柳林酒的技藝,“近日秋雨足,公馀試新箏”。在糧食豐收的秋天,用新漉酒器釀酒品嘗。之后,他上書朝廷,提出了一整套振興鳳翔酒業的措施,獲準實施后,使柳林酒和整個鳳翔酒業得以蓬勃發展,鳳翔又成為中國聞名的酒鄉。
四:西鳳酒真假鑒別
酒度:西鳳酒保存期限一年內,誤差范圍在±1度以內;而假酒一般酒度低,酒度和標簽不一致。
酒質:西鳳酒真酒清亮透明,香氣優雅,口感愉快,具有醇香典雅,甘挺爽,諸味協調,尾凈幽長的獨特風格:假酒大多是酒精勾兌而成,有香精味,有些是用廉價酒改制而成,口感差,有雜味、異味、沒有鳳香型酒的風格和特點,酒體中有沉淀物、懸浮物或雜質。
包裝:西鳳系列酒的包裝盒制作精細,印刷質量高,色彩鮮艷,套色準確,文字、圖案清晰規范,光亮度好,包裝采用一次性封裝方式。而假冒酒的包裝盒制作粗糙,印刷質量差,套色重疊或者錯位,文字、圖案模糊、不規范,盒表面復膜有皺折或氣泡,整個盒體色彩不諧調,灰暗。
防偽瓶蓋真酒為扭斷式防盜蓋,其特點是選用材料好、制作精良、蓋體光滑形狀統一,蓋側有"西鳳酒"字樣或"xifeng"拼音字母,均經磨光處理,光潔度好,精細美觀,扭斷連接處噴碼(為出廠日期、批號等),蓋上圖案.文字.噴碼清晰規范,封口嚴密,用手一擰即斷;而假冒西鳳酒的瓶蓋用料不好,制作粗糙,蓋面圖案、文字、噴碼模糊不清、殘缺不全等。
瓶體及標簽真酒瓶體商標為凹凸版印刷,制版精細,大紅底色,燙金文字,色澤鮮明協調,文字、圖案清晰規范,裁邊整齊,白邊均勻,弧邊圓滑自然 ,瓶體底部一般都標注有“陜西西鳳酒專用字樣”;而假酒商標印刷精糙,文字、圖案不規范,瓶口有破損,一般為回收舊瓶,非凹凸版印刷,裁邊不齊等。
商標:真酒為“西鳳牌”全瓶貼注冊商標(原“鳳凰牌”注冊商標已于1987年7月18日起停止使用)。若見1987年7月18日以后所產的酒又使用了“鳳凰牌”注冊商標,當懷疑是偽品。“西鳳牌”商標為燙金壓凸版,圖案和字跡清晰,手摸“西鳳酒”3字和牡丹花圖案有凸感,花微大而逼真,葉是實心的;顏色配置和諧美觀,產地字體小而清晰,整個商標為機器縫邊,很整齊。假商標的燙金粗糙,凹凸感不明顯,牡丹花小,葉子是空心的。圖案著色不勻而帶淡白,切邊不整齊,細看弧角好象用剪刀剪成的。產地字體大小不均而粗糙,印刷無精美可言。
瓶蓋:真酒的瓶蓋是鋁質的,用機器滾成,為扭動式防盜蓋;1985年以前產的酒其封口膠是淡黃色的,不透明,有內封。假酒的瓶蓋多用馬口鐵手工制成,封口不齊且不易扭斷;封口膠發紅,無內塞。
瓶底:真酒從1987年1月1日起使用的酒瓶底上都有“煙”字標記。自1987年7月18日將“鳳凰牌”商標更換為“西鳳牌”之后,所使用的酒瓶底上又都有“西鳳酒專用”字樣或(和)凸起的“8”或“△”標記。假酒用瓶很雜,沒有上述標記或標記不清楚。
西鳳酒歷史悠久,是我國繁盛酒林中的一支奇葩。至今,民間仍流傳著“東湖柳、西鳳酒、婦女手”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