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白酒品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特別是中國的十大名酒,它們有很高的知名度,很好的品質,很悠久的歷史,但是有多少人關心它們的名字是如何得來的呢?今天的文章就來看十大名酒品牌名字的歷史!
一:十大名酒之茅臺
黔北一帶,水質優良,氣候宜人,當地人善于釀酒。人們習以為常稱這一帶為酒鄉。而酒鄉中又以仁懷縣茅臺村釀成的酒最為甘冽,謂之“茅臺燒”或“茅臺春”。由于酒質絕佳,聞名遐邇,世人皆知茅臺村出產美酒,他處難以仿制,故只要提及酒就必說茅臺村的酒最好,久而久之就茅臺地名簡稱“茅臺酒”、“茅酒”。所以茅臺酒是以產地而得名。
二:十大名酒之五糧液
1909年,在四川宜賓縣團練局局長雷東桓的安排下,宜賓眾多社會名流、文人墨客匯聚一堂。席間,“雜糧酒”一開,頓時滿屋噴香,令人陶醉。眾人不約一陣美譽,這時惟獨晚清舉人楊惠泉沉默不語,他一邊品酒,一邊似在暗自思度。忽然間他問道:“這酒叫什么名字?”“雜糧酒。”鄧子均回答。“為何取此名?”楊惠泉又問。“因為它是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高粱五種糧食之精華釀造的。”鄧子均說。“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似俗。此酒既然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何不更名為五糧液?”楊惠泉胸有成竹地說。“好,這個名字取得好。”眾人紛紛拍案叫絕。一個傳世品牌就此誕生。從此,“五糧液”開辟了一個白酒品牌的新世紀。
三:十大名酒之國窖1573
1996年11月,國務院將瀘州老窖具有400年以上窖齡的釀酒窖池群明令頒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予以保護。該窖池群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573年),是我國唯一建造最早、保存最完好、連續使用至今的釀酒窖池群,被譽為“活文物”,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具有不可估量的文物價值、社會價值和獨特的生產價值。其釀造之酒已成為中國白酒鑒賞標準級酒品,故名“國窖1573”。
四:十大名酒之洋河
洋河,原名白洋河。白洋河的彎曲處有一清泉,稱之為美人泉。白洋河從何而來,美人泉因何形成?民間流傳著一個個美麗而動人的故事。洋河藍色經典一反常態,打破白酒以紅色、黃色為主色調的老傳統,將藍色固化為產品標志色,實現了產品差異化,突顯了產品個性。
人們說由于白山羊和仙禾穗給白洋河帶來福音,所以也把“羊禾”作為“洋河”的代稱。在洋河大曲的“羊禾”牌商標圖案上,中間立著一只白山羊,周圍是兩支稻穗,它象征著“吉祥如意,人壽年豐”。
五:十大名酒之汾酒
早在140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這個酒名。當然,1400多年前我國尚沒有蒸餾酒,史料所載的"汾清"、"干釀"等均系黃酒類,我國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優白酒在內,都是由黃酒演變和發展起來的。《北齊書》中記載,北齊武成帝高湛從晉陽寫給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文書中說:"吾飲汾清二杯。勸汝于鄴酌兩杯"。現代,杏花村汾酒也稱"老白汾酒",因產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故得名。
六:十大名酒之郎酒
四川郎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個以生產銷售中國名酒——郎酒為主業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廠區所在地地處四川古藺縣二郎鎮。此鎮地處赤水河中游,四周崇山峻嶺。就在這高山深谷之中有一清泉流出,泉水清澈,味甜,人們稱它為“郎泉”。因取郎泉之水釀酒,故名“郎酒”。古藺郎酒已有100多年的釀造歷史。據有關資料記載,清朝末年, 當地百姓發現郎泉水適宜釀酒,開始以小曲釀制出小曲酒和香花酒,供應當地居民飲 用。1932年,由小曲改用大曲釀酒,取名“四沙郎酒”,酒質尤佳。從此,郎酒的名 聲越來越大,聲譽也越來越高。
七:十大名酒之古井貢酒
南北朝時,在亳州的減店集,人們發現有一口古井,井水清 洌甜美,人們用此井水釀酒、泡茶,回味無窮。相傳,有個將軍因作戰失利,臨死前將所用的兵器投入井里。誰知此后井水比先前更清淳透明,爽口潤喉,所釀之酒,十 里飄香,古井名聲大噪,人們稱之為“天下名井”。據史書記載,古井貢酒的前身是“九醞春酒”,為曹操令手下人釀造。后曹操將“九醞春酒”及釀酒方法“九醞酒法 ”獻給漢獻帝劉協,獻帝大加贊賞,就把它作為宮廷用酒。從此,亳州一帶釀酒作坊如雨后春筍發展起來。到了宋代,減店集已成了有名的產酒地,當地百姓至今還有“渦 水鱖魚蘇水鯉,胡芹減酒宴貴賓”的說法。明代萬歷年間,閣老沈理在萬歷帝的慶典上,把“減酒”當作家鄉酒進貢朝廷,萬歷帝飲后連連叫好,欽定此酒為貢品,命其 年年進貢,“貢酒”之名由此而得。
八:十大名酒之西鳳酒
唐儀鳳年間的一個陽春三月,吏部侍郎裴行儉護送波斯王子回國途中,行至鳳翔縣城以西的亭子頭村村附近,發現柳林鎮窖藏陳酒香氣將五里地外亭子頭的蜜蜂蝴蝶醉倒奇景,即興吟詩贊嘆曰:“送客亭子頭,蜂醉蝶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此后,柳林酒以“甘泉佳釀、清冽醇馥”的盛名被列為朝廷貢品。?
到了近代,柳林酒改為西鳳酒。在手工業作坊的生產條件下,西鳳酒產量很有限,尋常百姓只得慕名興嘆。
九:十大名酒之董酒
此酒融匯130多種純天然中草藥參與制曲,是百草之酒,是“藥食同源”“酒藥同源”真正釀酒起源的傳承者。而董公寺的“董”字由“艸”和“重”組成,“艸”與“草”同意,“重”為數量多之意,故“董”字寓意“百草”。同時此酒產于低緯高原、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植被茂密、泉水甘醇的極其釀造美酒之地,加上獨特的釀造工藝、制曲配方和香味組成成分,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思想,使其成為最正的酒。而“董”字在 《楚辭涉江》“余將董道而不豫兮”中,其義正也、威也,有正宗、正統、正派、正根、威嚴、威重之意。“董”字本身的文化內涵與董酒的文化內涵,同時此酒又產于董公寺,這三者具有傳奇般的巧合。隨即,教授們提議將“程家窖酒”命名為“董酒”,希望董酒繼續秉承“藥食同源”“酒藥同源”的人類釀酒真諦、傳承發揚“百草之酒”。從此,董酒命名開來,蜚聲大江南北。
十:十大名酒之劍南春
20世紀50年代,龐石帚在四川大學任教。龐先生邀請幾位忘年交朋友到家里一聚。其中有位朋友在喝錦州大曲時建議將其改為劍南春,美酒配美名,龐先生聽后特別贊賞。
三天后,龐先生將寫好的“劍南春”三個大字交給了綿竹酒廠。
龐石帚說:“‘劍南’二字,點出美酒產自劍門雄關之南的綿竹,令人聯想起沃野阡陌的天府平原;一個‘春’字,乃是古為今用,蘇東坡曾經說過‘唐人酒多以春名’,此字催入領略美酒的魅力,給人以春天的啟示。”
詩人娓娓動聽的解釋,令眾人贊不絕口。這樣,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便產生了。它是寄生在中國酒文化歷史和地名的基礎上的,是文人運用的才智而創造出來的結果。
每個歷史名酒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所以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傳承與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