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檳可以說是國人認知最廣的舶來洋酒,但是,它無疑也是被誤解最多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國門開放初期的中國,鮮有人知道香檳是法國十大葡萄酒產區之一。盡管那時人們對香檳的認識略顯捉襟見肘,但是,香檳卻無疑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代名詞。
自愛有度
相比較而言,香檳可以說是國人認知最廣的舶來洋酒,但是,它無疑也是被誤解最多的。當年人們習慣將起泡酒統稱為“香檳”,其實這只是個善意的誤會。香檳僅僅是指來自法國香檳產區生產的起泡酒。盡管起泡酒不是香檳地區的專利,可是“香檳”卻是香檳地區起泡酒的招牌,僅此一處,仿冒必究。
為了打擊仿冒,1941年法國成立的香檳專業委員會,專門致力于維護香檳產區的聲譽。歷來冒充香檳美名的不法者都得到制止和制裁。甚至瑞士有個與香檳同名的小城,所出產的起泡酒都不能以香檳來命名。香檳一詞仿佛成為了燙手的山芋,好吃卻不敢輕易去仿制。
香檳將自己包裹的如此嚴實,甚至到無懈可擊的地步。但是,這卻毫不影響香檳的美譽。能做到這點真是實屬不易,香檳的自我保護卻不帶絲毫的自閉,并不像溫室中花朵那樣因過于保護而錯過外界的絢麗多彩。我想,這也是自愛的一種表現吧。
超越平庸
直到17世紀,香檳產區一直默默無聞。因為天氣太冷,晝夜溫差不大,所以葡萄生長中積累的糖分偏少,以至于釀出的酒單薄且酒精度低,品質自然不敢恭維。
1668年身為修道士的唐・貝里依立志改變這一現狀。他發現未完全發酵的葡萄酒裝瓶后會產生氣泡,于是經過多次研究,釀造出了品質穩定的起泡酒,從此,香檳地區的歷史被改變了。我想,如果沒有當年唐・貝里依的努力,也就不會有今天香檳的傳奇。
凝視香檳杯中緩緩升起的氣泡,不知您作何感想,從最初的一點點,到噴涌而出的翻滾氣花。多少人因對自己的生活現狀不滿而捶手頓足,為需要自我改變而痛心疾首?再次審視杯中的香檳,難道不能悟出變則通的道理嗎?彰顯高貴
自法王克洛維(Clovis)開始,香檳地區的蘭斯小城變成了法王加冕的地方。就如我們旅行時要品嘗當地特產一樣,歷代來到蘭斯加冕的法王自然不會錯過蘭斯的美食。于是,在此一個世紀后出現的香檳,又為法王的餐桌多了一杯佳釀。
喝慣了葡萄酒的法王第一次見到色澤明麗的新式美酒,再看到伴隨著清脆的啟瓶聲,原本平靜的酒液瞬間沸騰,飛花碎玉般噴涌出來,驚嘆不已。法王的贊美如同圣旨般迅速昭告于天下,恐怕這就是世界上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廣告吧。
當然,香檳不同凡響的品質也注定了它的輝煌,再加上達官貴人和上流社會都被它的香醇所傾倒,香檳被戴上高貴的光環只不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可以說,品嘗過世間不計其數美味的風云領袖們,在利用香檳陪襯其高貴身段的同時,也鑄就了香檳的高貴!
上一篇:啤酒應該如何進行分類
下一篇:你知道葡萄酒瓶上的GI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