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劍南春酒,產于四川省綿竹市,因綿竹在唐代屬劍南道,故稱“劍南春”。四川的綿竹市素有“酒鄉”之稱,綿竹市因產竹產酒而得名。早在唐代就產聞名遐邇的名酒——“劍南燒春”,相傳李白為喝此美酒曾在這里況把皮襖賣掉買酒痛飲,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贖酒”的佳話。北宋蘇軾稱贊這中蜜酒“三日開甕香滿域”,“甘露微濁醍醐清”,其酒之引人可見一斑。
1932年首獲準使用注冊商標而名揚天下。自1913年開始,綿竹相繼有50余家酒店、 酒行、酒莊在成都西市,綿竹大曲成為成都“酒壇一霸”。
四十年代初,綿竹酒業入了一個歷史高峰,大曲酒作坊增至38家,老窖200多個,年產350多噸 ,并遠銷重慶、南京、上海等地。
綿竹大曲獲獎 1922年獲四川省勸業會一等獎。
1928年獲四川省國貨展覽會獎章、獎狀。
1929年“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義全和”等十二家大曲酒, 獲四川省優秀酒類獎憑。
1932年四川省舉辦第一次名產展覽會,綿竹縣提供多種產品參展,其中“垣豐泰”大曲坊釀造的大曲酒,首次被批準使用注冊商標,以嶄新的時代風貌引起了一 番轟動。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劍南春人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釀酒工藝,生產出了聲譽卓著的中國名酒劍南春。
六十年代,劍南春生產工藝完全成熟。
七十年代,劍南春開始出口,遠銷日本、港、澳,并榮登全國八大名酒金榜。
八十年代,劍南春一期工程的擴建,現代科技的應用和一系列的技術改革,系列產 品實現了全優。從此,劍南春進入了萬紫千紅的黃金時代。
九十年代,劍南春人認真研究市場規律,針對市場制定的營銷策略、“科學投放”等措施,使他們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五十年代 一九五一年五月,國營綿竹縣酒廠宣告成立,這個廠就是今天“四川省綿竹劍南春 酒廠”的前身。一九五八年三月,酒廠從改變釀酒原料入手,進行科技攻關,試驗出一種綿竹釀酒史上從未有過的新原料,用這種原料釀出了“芳、洌、甘、醇”, 恰到好處,風味更為獨特完善的酒,這就是今天聲譽卓著的中國名酒“劍南春”。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酒廠采用“雙輪底發酵”工藝,完善“勾兌調味”技術,找出“劍南春 ”基礎酒的最佳儲存老熟期,至此,“劍南春”生產工藝完全成熟。一九六三年, 劍南春酒被評為四川省名酒,獲金質獎,一九六四年,雙沙酲色酒被評為四川省優 質產品,獲銀質獎。
七十年代 一九七四年,“劍南春”開始出口,遠銷日本、香港、澳門等地,一九七九年第一 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全國名酒。“劍南春”、“綿竹大曲”等產品聲譽日高, 銷售量大增,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工廠進入了大發展時期。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酒廠在實現系列產品全優目標的基礎上,劍南春酒又連續榮獲第四屆、 第五屆國家名酒稱號和國家質量金獎。一九八八年還在香港舉行的第六屆國際食品 博覽會上,獲國家金花獎。 為了發展名酒生產,提高名酒產量,一九八四年,中商部決定撥款1430萬元, 擴建劍南春酒廠。一九八五年十月擴建工程破土動工。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試產出 酒。中商部同意再撥款3500萬元,擴建年產四千噸劍南春的第二新區。至此, “劍南春”進入了千古未有的黃金時代。
九十年代 社會的發展,促進了劍南春的進步,改革開放,極大地豐富了劍南春酒文化的內涵 。 跨入九十年代,劍南春人抓住歷史機遇加快發展。一九九0年起,投資近億元,年產曲酒6500噸,占地近400畝的劍南春二期、三期擴建工程相繼上馬投產。 一九九四年,三星級大酒店也建成使用…… 劍南春以最新“史話”開始了宏偉的構思。
轉載注明:中國酒志網(www.y17178.cn)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