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首次出現了外盒包裝,與瀘州老窖、劍南春等四川名酒一樣,均采用滄桑的瓦楞紙的外盒包裝,體現了開放的情懷,長遠的目光。一杯五糧液,沉寂的是歲月,醞釀的是智慧,糅取的,是每一個人的人生。
1974年開始,劉沛龍以小麥代替“陳氏秘方”中的薺麥,從而減少了酒體的苦味。1978年,劉沛龍成功研制出38度和35度的低度五糧液酒(后改進為39度),此舉不僅使五糧液國外訂單猛增3倍,更為國家節約巨額酒稅,創造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此種為出口“長江大橋牌”商標五糧液,依然富有質感的蘿卜形玻璃瓶包裝加上鍍金色的酒標,讓五糧液更加富有時代感。在當時,因為四川并無出口銷售公司,五糧液的出口工作便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湖北省公司進行,所以在酒標中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以及“湖北”字樣。當時標注的五糧液生產單位為:四川宜賓酒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