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簡介
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坐落于江西省樟樹市,地址為樟樹市藥都北大道11號,公司西臨贛江,東靠“天下第三十三福地”道教名山閣皂山,所處地區山川秀麗,土沃水清,有著得天獨厚的釀酒條件。四特正式創建于1952年,前身為國營樟樹酒廠,1983年更名為江西樟樹四特酒廠,2005年改制為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經過半個多世紀發展,四特已成為集科研、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全國知名釀酒企業。
公司現占地面積2000多畝,擁有員工4000余人,年銷售額、上交國家稅收連續增長,各項發展指標位居全省首位,全國同行業前列。2011年6月,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特香型白酒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落戶四特酒公司,四特成為特香型白酒領創者。2010年至2012年,四特連續3年競標成功央視黃金資源廣告,全國化營銷戰略向縱深發展。2013年1月,四特被評為江西省首批創新型企業;4月,四特被遴選為工信部2013年工業品牌培育試點企業;5月,四特“特香型大曲制曲工藝中防止青霉菌污染的方法”項目榮獲國家發明專利,實現了發明專利道路上“零”突破。 2013年完成了特科技工業園項目一期工程建成試投產,有力地推動四特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四特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公司目前生產的“四特牌”四特酒為特香型白酒,主要產品有:四特珍藏系列、四特年份酒系列、四特東方韻系列、四特錦瓷系列、區域產品系列等,全覆蓋產品結構,滿足各階層消費需求。四特酒憑借“特香型”白酒獨特的口感和卓越的品質,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暢銷全國各地,被譽為“江西第一名酒”。
企業文化
創新是保持品牌長盛不衰的活力,在新時期,四特更加注重創新的生命力,四特重點實施新品牌戰略,進行戰略創新,現在四特產品形成了3+1的產品架構:以珍藏為核心的系列高檔酒品種;以陳釀為核心的系列主流酒品種,以老窖為核心的系列規模化銷量品種,以及獨有的系列細分品種。在制度上,四特不斷完善管理架構,進行銷售制度創新,生產制度創新,管理制度創新,人才制度創新,力爭以制度創新促進經濟效益。在技術上,四特除了保持其傳統的產品工藝和產品特色外,還積極吸收融入先進技術,優化生產流程,更大程度上提升了產品品質,提高了生產效率。企業的經營創新體現在經營模式、經營體制、經營戰略上的創新,我們不斷地對各銷售團隊進行優化,推行先進的適合四特實際情況的經營模式。相信通過四特的不斷創新,四特必將迸發出更加強勁的活力。
四特文化理念:“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四特公司弘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企業精神,鼓勵員工投身四特,重視和培育健康、向上、有共同價值觀的四特文化。獨特的企業文化是四特公司今后相當長的路上需要努力追求的目標,也是四特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四特誠信經營,依法納稅,保護消費者和職工合法權益,擴大社會就業,維護地方社會穩定,大力支持地方經濟建設,構建了和諧發展的企業文化,營造了良好的內外環境。
企業歷程
著名的閣皂山被唐高宗御賜敕封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水質清澈、奔騰不息的贛江則孕育了以“稻文化”為核心的神秘贛鄱文明。
早在3500-4000年前,這里的新石器文明就有了釀酒的歷史。樟樹市內筑衛城遺址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吳城遺址(殷商時代)精美的青銅器,至今還默默地印證著遠古時期這里酒文明的輝煌。今天的四特酒就是伴隨著遠古青銅文明而名揚海內外。
四特酒的釀造工藝一直引領著中華酒文明,唐時就有“四特土燒”工藝,明朝大科學家宋應星還將“四特土燒”的工藝寫進《天工開物》。一篇《曲蘗》,影響了后來中國白酒的規范化釀造。
如今,四特酒依然沿襲千年古法工藝,以整粒大米、優質麥麩為原料,汲取與閣皂山九龍泉同脈的地下礦泉釀造,精心勾兌久貯而成,并以風味獨特著稱于世,被中國白酒泰斗周恒剛先生親自領導的專家組定義為“濃頭醬尾清中間”的“特香型”。
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廬山品嘗四特酒后,贊譽它“清香醇純,回味無窮”;1972年鄧小平同志在樟樹考察時,贊揚它“酒中佳品,味道獨特”。
在持續縱深發展的品牌戰略以來,四特品牌相繼評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食品工業百強企業”、“中國飲料制造業納稅百強企業”、“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食品企業”等榮譽稱號,產品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是業界及消費者公認的“中國名酒”。
2009年,四特酒投資興建的四特科技工業城和酒都文化城正式奠基,此項目將達到年產基酒50000噸的規模,并將實現以科研生產、文化旅游為一體的發展目標,這更為四特在酒行業的飛速上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全國白酒標準技術委員會特香型分會,落戶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標志著特香型白酒釀造工藝這一千年瑰寶得以有效保護,并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三千年的四特酒史,汲取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印證了中國酒文明發展的每一個腳印。在新時代面前,創新的四特酒正以“中國傳世特香始祖”的姿態屹立在中國名酒之林。
品牌歷史
夏為商湯所滅,建立商王朝的成湯深知三苗吳人的野心,于是派使臣出使吳城,希望能永世修好。吳人恨在夏朝,應該說是商湯為三苗吳人報仇了雪恨,于是吳人在商湯仁義的感召下甘愿成為商的方國(臣服于商王朝的國家或部落)。根據考證,今天的吳城遺址可能就是當年的方國都城。
和商朝的睦鄰友好讓吳人再次得到了和平的田園生活。這次吳人將自己的四特美酒獻給商王,不是要詛咒商湯的后人亡國,而是心甘情愿對商王朝仁義的臣服。
四特美酒獻給商湯之后,很快被商貴族追捧,吳城的四特美酒很快供不應求,于是吳人的方國都城——吳城被商貴族譽為“酒都”。從吳城遺址出土的觚、尊、爵、斝等多種酒器來看,吳人當時的釀酒技術已經十分嫻熟,酒都并非徒有虛名。
“臣”是商朝管理王室各項具體事務的官員,有百工之長的司工,掌糧食收藏的嗇,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獵的獸正,掌釀酒的酒正等等。從吳城遺址發現的“臣”字陶片或許正是商朝酒正“臣”子在吳地酒都取酒時留下的痕跡;或許這個“臣”字也印證了吳人甘心稱臣商王朝的寬闊胸懷。
從今天吳城出土的青銅器來看,吳城的青銅器具有自己獨立的文化風格,但是也受到商文化的影響。今天這些銹跡斑斑的青銅,完全見證了吳城作為酒都和商王朝千絲萬縷的歷史史實。
主要榮譽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